意外藝術
誰才是中國藝術史上的最強女子團體?不是數量眾多、形神兼備的仕女圖組合,也不是唐代墓室壁畫中表情張揚、身段極有吸引力的漂亮小姐姐們,而是殺出重圍,奪得“最強女團”的一群貨真價實的小仙女。就算你沒見過,也一定聽過她們的名字——敦煌飛天。
敦煌飛天常被看作敦煌壁畫的“門面”。飛天的形象源自古印度神話中的乾達婆和緊那羅。這對小夫妻一個是專門為諸神奏樂的音樂之神,一個是擅長舞蹈的神仙舞蹈家,兩人經常夫唱婦隨,狂撒狗糧。后來,夫妻倆逐漸合二為一,成為拿著樂器跳舞,能夠在天空飛翔的飛天。
敦煌壁畫上的飛天,在早期其實很多是肢體僵硬的男子,舞姿也剛健有力。隨著時代的變遷,到了隋朝前后,他們才演變成我們印象里的美女飛天。那么,這群飛天憑什么能穩坐“最強女團”的寶座?
第一,身份高貴。她們幾乎都是貨真價實的“小仙女”。在佛教概念中,“天”可以用來稱呼天國和神。所以,飛天常常用來稱呼天宮中受奉養的神仙,以及邊唱邊跳、從天空撒花的神仙。
既然是“仙女”,自然有一些特異功能。飛翔是特異功能的基礎配置,也是飛天能成為最強女團的獨特之處。
第390窟的飛天群像中,一群飛天在云朵之間穿行,衣服和飄帶向后飄飛,身形也像是被風吹起來,給人瀟灑飄逸的感覺。在第276窟的飛天壁畫中,甚至出現了反彈箜篌(中國古代傳統彈弦樂器)的飛天形象,隨時隨地都能表演一個飛翔加反彈箜篌操作,這種“天選之女”讓人怎能不愛?
如果這都不能征服你,這群飛天還有一個大殺招—異族風情。
中后期的飛天已經逐漸融合了印度文化、西域文化和中原文化。比如隋唐的飛天,美女們保留了半裸、露臂、赤足等西域特征,放在現代也是行走在時尚前沿,但是她們的面容已經完全中原化,十分清秀。
此外,飛天們“吃飯的武器”—樂器和舞蹈,也有了中原特色。中唐第154窟北壁的飛天手中的樂器,就出現了排簫、笙等中原樂器。飛天們的舞蹈吸收了中原的舞蹈特點,一些飛天甚至有了“吳帶當風”的飄逸感。
即使坐實了藝術品界一姐的位置,飛天們也有自己的煩惱,那就是和凡人一樣飽受“肌膚”困擾。因為敦煌壁畫主要采用無機礦物材料,色彩顯得尤其艷麗。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顏料會被歲月侵蝕,失去原有的光彩。尤其是壁畫中常用的紅色顏料里面含有鉛丹,使用時能讓人物面色顯得紅潤有光澤,但很容易被氧化成棕黑色。人們需要仔細觀察才能辨別出繪畫想要表達的內容,嚴重影響了整體的藝術性。
不過,敦煌壁畫的保護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修復已被破壞的壁畫,早已被敦煌文物研究所作為重中之重。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保護、修復壁畫的工作一直在向前推進。但莫高窟地處高溫干旱的沙漠之中,外部環境惡劣,敦煌壁畫的保存是個很大的挑戰。
編 輯/羽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