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瑋
(哈爾濱音樂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王洛賓出生于1913年12月28日,名榮庭,字洛賓,民族漢,出生在北京,中國民族音樂家。1934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音樂系),1938年改編了一首民歌《達坂城的姑娘》,與民歌結下了深厚的緣分,1988年9月份創作了《在那遙遠的地方》《半個月亮爬上來》《達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蓋頭來》等著名歌曲,有著“西北民歌之父”之稱。
因父親了解中國民族音樂,王洛賓從小就受到良好的音樂感化,小的時候還參加過歌唱班,演唱西方浪漫主義音樂,在王洛賓心中留下了很深印象,到后來他把中國民族音樂與西方浪漫主義音樂相結合了起來,使他的作品朗朗上口,并在民間廣為流傳。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還吸收了《羊群里躺著想念你的人》里面獨特的音調和特有的音樂元素。
在王洛賓大部分的民族聲樂作品中,歌詞基本都很通俗易懂,簡單淳樸自然,很少見到有特別華麗的詞語,很貼近人們真實的生活,這樣為大家留下了深刻而難忘的印象,通過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來反映出人們現實生活中內心豐富的情感,歌詞中還不缺乏幽默,風趣,詼諧等特色,還運用夸張,比喻等多種修辭方法,他搜集和整理各個地方民歌的風格特點,再加上自己獨特的見解加以融合,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特點,并創造出多首優秀的民族作品,每一首作品都表現的淋漓盡致,真切的展現出了藝術來源于生活。
為增加舞臺演唱效果,在保持這首作品原有韻味的基礎上進行了二度創作,加入了自己的想法與情感表達,并對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中三個部分加以改編和感情的容入,來加深聽眾對這首歌曲深刻印象。
1.在第一段的第一個樂句中“在那遙遠的地方”(方)后面進行了向上小三度的波音進行并進行自由拍演唱,之后接第二樂句第一段結束。
譜例1
2.在第二段結尾中歌詞“好像晚上明媚得月亮”在月與亮之間進行度數變化,月后面進行純四度的提高,之后向下純五度接亮第二段結束,并進行歌曲的間奏。
3.在第四段結尾中,重復“我愿他拿著細細的皮鞭,不斷輕輕打在我身上”結尾節奏進行放慢,對結尾小字一組(身)提高大七度到小字二組G加入向上小二度的波音進行穩定演唱,對結尾歌詞(上)停留在小字二組F上進行歌曲結尾。
譜例2
歌曲中表達的是對家鄉和親人急切的盼望和憧憬,這首歌曲旋律優美動聽,歌詞樸素無華,與人民生活密切聯系在一起,從而勾起了人們對草原的向往。在歌曲第一段改編中可以加深現場觀眾對歌曲的期待,不一樣的曲調表達,可以吸引觀眾注意力,可以更好的表達心中對姑娘的想念之情。第二段“她那粉紅的小臉,好像紅太陽”運用了比喻手法突出了她的青春之美和朝氣之美,在這段結束句純4度的加進改編更加的強調了她的嫵媚與溫柔之美,之后進入間奏,給聽眾時間點來回味前兩段演唱者對愛情的表達,加深聽眾的印象。最后一段是享受愛情“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他身旁”把自己比作一只羔羊來陪伴著牧羊女,讓時間定格在這一刻,用擬物的手法把自己比作羔羊,從強者變為弱者,最后一句曲調改編由小字一組的降A提高大七度到小字二組G,G—升G小二的波動最后回到小字二組的F,強力而大氣的情感表達,再加入氣息的控制,對題材的進一步突出,把歌曲的意境提高到極點,從而進行完美的表達。
在演唱《在那遙遠的地方》歌曲的過程中,我們就對“字”和“氣息”進行具體分析,首先做好吐字和咬字在演唱中是極為重要的,不會咬字吐字和氣息的支持來演唱歌曲時,會顯得很平整,完全沒有感情,聽上去就是在說話,不能給聽眾完美的表達。
《在那遙遠的地方》:方、房、放、們、明媚、皮。這些字在演唱的過程中要清晰有力,一定要避免含糊不清。喉音用力部位是在喉(但注意不是喉音)比如:跟、紅、和,在演唱中注意的喉的用力。舌音字用力點是在舌頭,比如:娘、的、她、都、在演唱時發力點是在舌頭上。聲母的讀音準確、有力、清晰,發音要注意口腔部位的靈活多動,而韻母的發音應注意咽部的適度打開,做到咬字時字頭和字腹與字尾拆開,又能圓滑的連接到一起。
在歌唱表達一首歌曲中,呼吸是發聲的動力,如果沒有正確的演唱方式和控制調節氣息的能力,就不會有完美的表現力,以下具體分析:
當伴奏進入的時候,演唱的狀態也要隨著進入,氣沉丹田,吸氣的時候用胸腹并聯吸氣法,也是新引進的一種科學的方法,可以更好的省力并找到自己正確的歌唱位置,第一段前面部分經改編“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方)后面是自由拍子,在之前“地”字換氣,氣息要吸足需要丹田氣息的有力支撐,對“方”字來進行表達,突出對姑娘的盼望,每段開始吸氣要自然,在氣息控制的同時再輕松表達。最后一段是很重要的,“我愿他拿著細細的皮鞭,不斷輕輕打在我身上”要演唱兩遍反復進行,在氣息上也要體現出來,運用到聲樂演唱中的哭腔,仿佛姑娘就在自己的身邊,氣沉丹田,哼隔膜控制住氣,“不斷輕輕打在我身上”節奏放慢在“我”吸氣對小字二組的“身”演唱,結尾“上”氣息平穩控制,利用氣息支撐控制減弱進行收尾。
王洛賓老師的《在那遙遠的地方》是一首含有西北民族風情的青海民歌,他一生搜集了較多廣為流傳的優秀民族聲樂作品,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為祖國民族音樂發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讓世界的人們更加了解我們的中國文化。通過分析研究《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曲的演唱風格極其特點,學到了節奏與速度處理方法,吐字與咬字的正確方法,整首作品既有漢族民歌中鮮有的歐洲七聲音階調式,又融入了青海藏族民歌和哈薩克斯坦族民歌的風格,再加入簡潔樸素的歌詞,流暢而又動聽的旋律,抒情優美的樂句,多點結合,受到更多歌唱者的喜愛,帶給人們無限的希望與信念,真切的反映了各個民族在歌曲文化中樂觀的,積極向上的真實情感,所以我要在學習作品的同時,必須要認真解決在作品中出現的問題,要提高自己的音樂素質,豐富自身的情感培養等多方面都要學習清楚,才能使我更加了解一首歌曲的內在含義,從而更好地表達給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