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玲
(四川省涼山州精神衛生中心精三科 四川 涼山 615000)
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60例,將其隨機分為2組,每組各30例,對精神康復治療在精神分裂癥治療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了探討,現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60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齡為25~60歲,平均年齡為(42.3±3.4)歲。病程3~15年,平均病程(7.5±2.3)年。疾病類型:緊張型4例、單純型5例、青春型6例、偏執型10例、其他5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14例、小學10例、文盲6例。觀察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齡為24~60歲,平均年齡為(44.5±2.8)歲。病程4~16年,平均病程(7.4±2.1)年。疾病類型:緊張型5例、單純型4例、青春型9例、偏執型8例、其他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15例、小學11例、文盲4例。兩組基礎信息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且P>0.05無統計學意義。
表 兩組治療前后相關指標對比(±s,n=30,分)

表 兩組治療前后相關指標對比(±s,n=30,分)
組別BPRSSDSSKrawiecka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41.2±10.332.1±10.26.1±1.24.2±1.710.5±3.65.1±2.2對照組39.3±10.240.2±11.36.1±1.37.3±1.510.9±3.310.3±3.2 t 0.02143.22140.03253.25740.03662.5510 P 0.8540.0000.7410.0000.8850.000
納入及排除標準[1-2]:均符合ICD-10《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的相關診斷標準;社會功能缺陷量表(SDSS)評分2分以上;年齡20~60歲;病程3年以上;患者及其家屬照顧者無嚴重軀體障礙性疾病;家屬可勝任照顧任務;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本次實驗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批準。排除精神發育遲緩者;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礙者;排除藥物濫用或酗酒者;排除無人監護的患者。
對照組采取常規康復治療,即對患者病情變化以及服藥情況每月進行1次隨訪評估,但不進行康復指導。而觀察組采取精神康復治療,具體為:(1)建設康復團隊。即采取跨專業團隊合作康復模式,創新性的引入“五位一體”模式,即涉及五個方面,包括社會工作者、康復治療師、心理治療師、護理人員、精神科醫師等專業團隊人員,理論依據復原概念和優勢視角,通過對精神康復專業中涉及的各方面優勢資源和力量加以充分整合,強調綜合性、個體化全程康復治療。在康復團隊中,其發揮核心作用的為精神科醫師,其負責處理患者出現的緊急情況以及觀察其病情變化,并將醫療服務及時提供給患者;一旦患者病情發生較大波動,則可確保短時間內對患者盡快醫治。同時制定上門家訪、門診隨訪、電話隨訪方案,以全面評估和了解家屬護理方法是否準確以及患者用藥情況和冰槍變化,從而對其康復目標予以有效制定。同時在日常生活功能方面,護理人員負責觀察其康復指標,并向醫生和患者反饋康復情況。在康復過程中,心理治療師負責干預和疏導患者存在的各種心理問題。而制定康復訓練計劃、具體實施和評估效果等內容則由康復治療師負責。在本模式中,一個重要且非常關鍵的角色即為社會工作者,一般家庭護理員可擔任此種角色,其可將護理方面的基礎知識、精神康復醫療知識、生活照料技巧等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傳授,因而社會工作者也是患者家庭與精神科醫生之間連接的紐帶。對于患者而言,社會工作者還可對其焦慮、緊張、郁悶等情緒進行疏導,即可發揮心理治療師的作用。同時其也可向殘障人士宣講相關的政策,即將政府的資源分布、各項服務政策等及時傳遞給患者,從而架起患者與政府之間溝通的橋梁。另外社會工作者還需以科學的理論、專業的價值以及工作技巧,采取:助人自助的理念,從而幫助患者恢復其自身技能,同時需給予患者情感知識,并將戰勝苦難的手段和方法傳授給患者,以改善其不良的心理表現和行為,從而促使其可在自助中修補心理、完善自我境界、自我發展等恢復功能,從而達到改善患者精神癥狀的目的。(2)綜合性康復治療。即切入點以多元康復活動為主,主要內容涉及:①同輩同行支援,同行者為已經康復的社區精神病者,由其對在進行康復治療的患者提供支援,并將生命故事和親身經驗分享給患者,以促使其積極參與到康復治療中,同時還需為患者提供一定的日常生活起居指導,以構建互助支持的網絡。②由殘疾人聯合會、民政部門、街道辦事處等組織建立精神衛生工療站,組織尚未就業、有一定勞動能力、精神病情穩定的患者參加,即在工療站中接受藥物維持治療和支持性心理教育。③組織患者殘疾體育活動,如跳舞、健身等,也可組織其觀看影視作品、閱讀書籍等。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BPRS、SDSS、Krawiecka等評分情況。(1)BPRS: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用于評定患者康復情況,采用1~7分評分法,未評定為0分、無癥狀為1分、很輕或可以為2分、輕度為3分、中度為4分、偏重為5分、重度為6分、極重為7分。(2)SDSS:用于評定社會功能損傷程度,共10各問題,每個0~2分,無異常為0分;功能損傷輕度為1分;功能損傷嚴重為2分。(3)Krawiecka:用于評定精神癥狀,采用0~4分評分法,包括陰性因子、陽性因子、情感等,無為0分、輕度為1分、中度為2分、顯著為3分、嚴重為4分。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在處理過程中,t值用于文中計量資料檢驗,χ2用于文中計數資料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BPRS、SDSS、Krawiecka等評分上,兩組治療前對比差異不顯著,且P>0.05無統計學意義;而治療后觀察組各評分較對照組均降低顯著,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
在臨床精神疾病中,精神分裂癥屬于常見病、多發病,是一種病程相對可預測、病因尚未明確的精神障礙。精神分裂癥一旦發生,則患者以行為、情感、思維等出現障礙,社會功能受損嚴重,精神活動與環境不符,基本個性改變等為主要表現,且病情遷延不愈,病情進展緩慢,這就對患者的社會交往、日常生活以及正常工作產生了嚴重影響。采取精神康復治療措施對患者加以治療,主要目的為促進其病情康復和預防病情反復發作等,同時也可及時發現患者病情變化并予以干預,從而促使其生活能力最大程度的恢復,并減少疾病復發率,提升其生活質量,進而幫助患者及早回復社會和家庭。臨床在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過程中,康復治療學與精神病學治療的結合是關鍵。對于患者而言,精神康復治療的實施,可通過社區技能、生活技能、人際交往技能等康復治療實現,這樣既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精神癥狀和社會功能,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生活質量。本文的研究中,在BPRS、SDSS、Krawiecka等評分上,兩組治療前對比差異不顯著,且P>0.05無統計學意義;而治療后觀察組各評分較對照組均降低顯著,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因此可見,精神康復治療在精神分裂癥治療中的應用具有積極價值和意義。
綜上所述,精神康復治療在精神分裂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顯著改善患者精神癥狀和社會功能,因此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