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榕苑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捷爾醫院〉 重慶 401120)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交通事故或工傷事故導致的骨折現象逐漸增加。臨床上針對該類疾病患者主要采用的診斷方法是影像學檢查,最為常見的有X線檢查,該方法可清楚顯示患者的骨折部位、性質及骨折受損程度等,可作為臨床依據對患者展開針對性的治療,但是部分患者會因為某些原因出現漏診現象[1]。基于此,本次研究選取300例骨折患者,對X線檢查發生漏診的情況及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
收集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間本院收治的300例影像學資料齊全(X線和CT及三維重建)的骨折患者,男156例,女144例,年齡范圍8~72歲,平均(41.36±6.48)歲。
所有患者均開展受傷部位的X線檢查及CT及三維重建檢查,醫生可根據患者骨折位置、骨折原因、骨折性質及其他狀況進一步確診患者的病情。X線檢查的儀器來自于島津公司和西門子公司,CT檢查儀器是GE optima CT660 64排螺旋CT。
以CT及三維重建檢查結果為標準發現X線檢查中漏診的患者,分析患者的漏診骨折部位及導致X線檢查漏診的影響因素。
借助統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數據處理,定性資料(漏診率及影響因素),用n(%)表示,檢驗;若結果P<0.05,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00例骨折患者中X線診斷出現漏診的有26例,總漏診率為8.67%。
四肢骨折的漏診率相對于其他骨折較高,P<0.05,見表1。

表1 漏診骨折類型
臨床醫師和放射人員的因素相對于其他因素較高,P<0.05,見表2。

表2 對比影響因素
3.1.1 臨床醫師方面 ①部分臨床醫師對待工作的責任心較差,在對患者檢查時沒有對疾病病史進行詳細的詢查;②在填寫放射申請單時馬虎,未注明受傷史及重點觀察部位;③對需觀察部位的投照體位不了解,造成申請部位不能達到診斷要求;④部分臨床醫師僅看診斷報告,未親自閱片,嚴格把關。
3.1.2 放射人員方面 ①技師在對患者檢查時,相關操作未按照規范操作,投照體位不標準;②技師在照片時曝光條件不能達到診斷要求;③部分診斷醫師工作量太大不能夠維持高昂的工作狀態,導致閱片差錯;④診斷醫師個人經驗不足[2],對骨折征象判斷不準確。
3.1.3 患者自身方面 ①患者因疼痛或其他原因,體位受限,不能進行標準體位投照;②某些特殊類型的骨折,如輕微嵌頓骨折、骨折未移位、青枝骨折、骨影重疊等3,造成診斷困難。
3.1.4 設備方面 ①DR為二維圖像,組織結構前后重疊,本身存在方法上的欠缺;②膠片打印質量不佳,造成診斷誤差;③機器故障。
3.2.1 臨床醫師方面 ①臨床醫師需詳細詢問患者的病史,查體的時需要格外認真,提供準確的臨床資料;②對臨床醫師進行開單培訓,確保放射申請單的準確性及有效性;③臨床醫師需親自閱片,做好最后的把關工作。
3.2.2 放射人員方面 ①技師需按照標準體位進行投照,若患者因病情原因不能配合時需進行[3]方溝通(臨床醫師、患者、診斷醫師),最大限度避免漏診;②根據患者年齡適當調整曝光條件,達到最大清晰度;③診斷醫師需加強業務能力培訓,某些重點或常發的漏診情況需加強關注力度,必要時從事該項工作的放射醫師需要具備較高的資質,且對于疑難患者需要做好會診工作,同時調整排班,保證醫師的精力充沛。
3.2.3 設備方面 ①醫院選擇性能較強的先進設備展開檢查,避免儀器性能不能夠滿足臨床要求;②同時需要指派專人對放射設備展開合理維護,定期檢查相關設備性能,做好詳細的記錄,及時發現設備的故障問題,并且及時解決,保證放射設備的性能良好。
3.2.4 患者方面 ①在檢查前增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詳細告知患者各種類型的注意事項與接受放射診斷要求,必要時可安排同性別技師進行投照,確保投照質量;②告知該項投照方式的局限性,做好必要時進一步檢查的準備。
綜合上述,骨折患者放射診斷漏診的事件在臨床中的發病率較高,特別是對于多發傷的患者,且四肢骨折的漏診率最高,同時臨床及放射科醫生的責任心是造成骨折患者X線檢查出現漏診的主要因素,因此,臨床上需要高度提升臨床及放射科醫生的責任感及使命感,提升醫師閱片能力,加強相關培訓,最大程度上降低漏診事件發生率,值得臨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