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通武 冉思成(通訊作者) 周祖蓮 姜安雅 李玉華 顏華仙 林穎 楊小琴
(重慶市黔江區中心醫院 重慶 409000)
腎病綜合征是腎內科常見病及多發病,其患病因素有很多,腎小球相關疾病是主要危險因素,該病若不積極治療,可誘發腎小球硬化、腎功能不全等不良情況,會對生命安全構成威脅[1]。臨床治療期間,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者須長期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等多種藥物治療,免疫功能紊亂、低下,極易導致感染等嚴重并發癥發生。聯合新型口服的非特異性免疫調節劑——匹多莫德,為新的優化治療方案,可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提高臨床治療效果。該藥輔助治療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兒童的研究較多,對成年人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者的觀察較少,本文對80例成人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者的治療情況展開對比分析,匯報如下。
收集2015年8月—2017年8月的80例成人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1~65歲,平均(39.5±8.4)歲;病程6個月~8年,平均(3.2±1.5)年。治療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1~65歲,平均(39.8±8.2)歲;病程6個月~8年,平均(3.3±1.4)年。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即口服強的松、雙嘧達莫,同時進行降壓、排尿等對癥治療。
治療組:給予常規治療聯合匹多莫德治療??诜ザ嗄拢ㄕ憬设⒅扑幑煞萦邢薰?,國藥準字H20030325)400mg/次,1次/d,早餐前服用,連續治療3個月。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的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CD4+/CD8+)與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空腹采集靜脈血6ml,送金域檢測中心,采取全自動流式細胞儀,檢測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散射比濁法檢測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
對比兩組治療前的CD3+、CD4+、CD8+、CD4+/CD8+水平,P>0.05;治療后3個月,治療組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的CD8+水平相當(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3個月的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3個月的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對比(±s)
注:對比對照組治療前,#P>0.05;對比對照組治療后,*P<0.05。
?
對比兩組治療前的IgG、IgM、IgA水平,P>0.05;治療后3個月,治療組的IgG、IgA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的IgM水平相當(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3個月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對比(±s,g/L)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3個月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對比(±s,g/L)
注:對比對照組治療前,#P>0.05;對比對照組治療后,*P<0.05。
?
腎病綜合征是腎內科常見病及多發病,近年的研究表明,其發病有免疫遺傳學基礎,即腎病綜合征的臨床型與白細胞相關性抗原有一定相關性,另有多種因素致后天性免疫功能異常,包括體液免疫(如IgG低下),急性期患者白蛋白大量丟失也可導致免疫球蛋白(IgG/IgA)明顯低下,細胞免疫功能(CD4+下降、CD8+相應升高、CD4+/CD8+下降)異常、補體系統的旁路途徑B因子不足及補體活力下降等,也與感染并發癥有關[2-3]。
另有文獻資料顯示: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在緩解期仍存在免疫紊亂,且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者,較易繼發如泌尿系、呼吸道等器官的感染,從而導致疾病復發[4]。因此,在該病治療期間,在免疫抑制劑運用的基礎上有必要運用一些免疫調節劑。匹多莫德是一種新型口服的非特異性免疫調節劑,它既可通過激活NK細胞、單核細胞吞噬活性、中性粒細胞趨化功能、調節非特異性免疫,又可通過促進淋巴細胞增殖,恢復CD4+/CD8+比值,誘導IL-2、IFN-γ分泌,調節特異性免疫[5]。
本研究通過觀察匹多莫德對成年人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和免疫球蛋白的影響,旨在尋求調節腎病綜合征患者免疫紊亂的藥物,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均相當,但治療后3個月,治療組的CD3+、CD4+、CD4+/CD8+水平以及gG、IgA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提示,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和免疫狀態均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匹多莫德治療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者的臨床療效滿意,可明顯改善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與免疫狀態,值得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