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永輝
(重慶市武隆區人民醫院 重慶 408500)
心電圖是通過心電圖機從體表記錄心臟心動周期下產生的電活動變化圖形的技術,是診斷心電異常的重要技術。常規心電圖在臨床運用廣泛,但常規心電圖監測時間較短,難以提供全面的數據,會影響診斷效果。動態心電圖是24h動態監測心電變化的心電圖,該檢測可彌補常規心電圖的不足。為明確動態心電圖的監測效果,對本院實施心電圖檢查的60例患者(2016年1月—2018年10月間收治)實施了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檢查,報道如下。
在2016年1月—2018年10月間進行病例篩選,選實施心電圖檢查的60例患者進行觀察?;颊吣挲g33~76歲,平均年齡58.6歲;性別分布:男/女為34/26;疾病類型:肺心病17例,高血壓25例,動脈粥樣硬化18例。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本課題。
納入病例:自覺存在心率異常,需實施心電圖檢查者;意識清晰、資料完整者;自愿配合檢查,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病例:急性期者;其他系統及組織嚴重病變者;孕期及哺乳者;檢查配合度較差、精神障礙者。
對所有患者均實施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檢查。指導患者采取平臥位,處于安靜狀態,對于存在負面情緒患者進行情緒安撫,對患者采取常規12導聯心電圖進行常規心電圖監測,走紙速度25mm/s。使用迪姆DMS300-4A動態心電圖實施24h動態監測,監測時患者進行多體位調整,以減少體位對檢測結果的影響。
分析總結患者的檢查結果。診斷陽性標準:下移持續時間≥1ms;兩次缺血時間間隔>1ms;ST段下移或下降>0.1mV。
用SPSS20.0軟件處理,用n(%)表示計數資料,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動態心電圖檢測陽性46例,常規心電圖檢測陽性26例。動態心電圖檢測陽性率76.7%顯著高于常規心電圖43.3%,χ2=5.673,P=0.017。
動態心電圖檢測竇性停搏、房室肥大、期間收縮、陣發性房顫、缺血性ST-T段異常變化異常率顯著高于常規心電圖(P<0.05),見表。

表 患者心電圖監測異常結果分析[n(%)]
當前心臟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發生率顯著升高,患者病情控制不佳可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猝死,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加強對患者的早期診治是改善預后的關鍵。心電圖是通過體表監測心動周期心電活動的技術,該方式是了解心臟節律的有效手段,該檢查方式具有無創性,檢測重復性高,對患者耐受性要求低,適用范圍廣。在心電圖中,心肌細胞內離子極化狀態改變是實施監測的基礎,在靜息狀態時,膜內離子呈現極化狀態,心肌細胞受刺激時,細胞膜內陽離子增多,導致極化狀態改變,從而引起電流技能曲線變化,導致心電圖異常[1]。以往臨床多通過常規心電圖監測心電變化,該方式可監測短期內心電變化狀況,但總體而言,記錄時間較短,對于暫時性、一過性異常診斷效果不佳,臨床使用受限。當前醫療技術逐漸進步,動態心電圖的出現使得監測時間明顯延長,通過動態心電圖可對患者日常生活狀態下實施連續24h監測心電活動。在動態心電圖中監測時間有效延長,便于全面監測各類異常狀況,對常規體表心電圖檢查時難以發現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狀況也可達到良好的診斷效果,便于客觀、準確的了解心電異常程度、異常次數、異常時間等,對短暫性和一過性的異常狀況也可發揮良好的診斷效果[2]。本研究結果顯示,動態心電圖檢測竇性停搏、房室肥大、期間收縮、陣發性房顫、缺血性ST-T段異常變化異常率顯著高于常規心電圖,且動態心電圖檢測陽性率76.7%顯著高于常規心電圖43.3%,說明實施動態心電圖監測效果顯著優于常規心電圖,可全面監測心電活動狀況,提升異常狀況檢出率,減少漏診。
綜上所述,在臨床診斷中實施動態心電圖檢查效果優于常規心電圖,可減少漏診,臨床可通過動態心電圖全面、客觀了解患者心電異常狀況,為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程度提高可靠依據,為患者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基礎,且診斷過程安全可靠,值得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