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峰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安慶醫院 安徽 安慶 246003)
食管癌是臨床十分常見的消化道腫瘤,死亡率較高,發生后可出現進行性吞咽困難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手術是目前治療食管癌的首選方法,但許多患者發現時已進展至中晚期,喪失最佳手術時機,對于該類患者主要采取放化療[1]。5-氟尿嘧啶聯合順鉑是以往治療食管癌的經典化療方案,不過存在毒副作用明顯的缺點,容易影響治療進程,近年來雷替曲塞聯合順鉑方案在臨床逐漸興起,并取得了理想效果[2]。本研究進一步明確雷替曲塞聯合順鉑治療中晚期食管癌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1月收治的8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1例。觀察組: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齡36~73歲,平均年齡(55.38±6.12)歲。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齡35~72歲,平均年齡(56.14±7.59)歲。兩組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5-氟尿嘧啶聯合順鉑化療:5-氟尿嘧啶500mg/m2,靜脈滴注,d1~5;順鉑25mg/m2靜脈滴注,d1~3;28d重復,連續化療2個周期。
觀察組采用雷替曲塞聯合順鉑化療:雷替曲塞2.5mg/m2,靜脈滴注15min,d1;順鉑25mg/m2靜脈滴注,d1~3;28d重復,連續化療2個周期。
(1)評估觀察兩組臨床治療效果。(2)統計記錄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惡心、嘔吐、骨髓抑制等。
完全緩解(CR):治療后患者癥狀消失,腫瘤消失且持續1個月以上;部分緩解(PR):治療后患者癥狀改善,原發腫瘤縮小50%以上且持續1個月無新病灶出現;疾病穩定(SD):治療后患者癥狀未加重,原發腫瘤增大25%以內或縮小50%以內;疾病進展(PD):腫瘤增大25%以上或有新病灶出現。有效率為(CR+PR)/總例數×100%。
采用SPSS20.0分析,計數資料經χ2檢驗,以(%)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82.93%,高于對照組65.85%的有效率(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及發生程度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食管癌誘發因素較多,飲食習慣、遺傳、煙酒等均與食管癌發生密切相關,多數患者發現時已進展為中晚期,喪失最佳手術時機,因此有效的放療、化療方案十分重要[3]。
傳統5-氟尿嘧啶聯合順鉑化療方案是治療食管癌的標準化療方案,該方案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不過毒副作用明顯,容易導致患者無法耐受不良反應而中斷或終止治療,對療效造成影響。近年來諸多研究發現雷替曲塞聯合順鉑化療方案較傳統5-氟尿嘧啶聯合順鉑化療方案更具優勢,主要體現在前一種方案的毒副作用明顯更低,而在療效上兩種方案相當[4-5]。雷替曲塞是一種特異性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能夠對胸苷酸合成酶活性選擇性抑制,進而降低細胞內DNA合成與修復功能,該藥物半衰期長,故能對腫瘤細胞活性長時間抑制,加之廣譜抗腫瘤活性的特性,在食管癌治療中發揮了巨大優勢。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有效率比對照組明顯更高,不良反應發生率、發生程度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在有效率的比較上與其他相關研究相悖,主要原因在于本次研究中對照組部分患者因不耐受毒副作用導致治療中斷,對療效造成影響,充分證明雷替曲塞聯合順鉑方案的顯著應用優勢。
綜合上述,雷替曲塞聯合順鉑治療中晚期食管癌效果滿意,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