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平 謝玨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輸血科 浙江 杭州 310003)
輸血是疾病治療過程中的重要手段,在一些大型手術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是保障臨床輸血安全的重要舉措。配血時遇到交叉配血不合將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可能嚴重影響患者治療。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主要有:(1)技術因素;(2)血清抗體因素;(3)紅細胞抗原因素。排除人為因素患者因反復輸血、妊娠等產生不規則抗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自身抗體是造成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1]。本文報道一例肝移植大量用血中混和抗-C、抗-e和抗-M抗體造成配血困難的病例及其解決方案。
1.1 一般資料
患者女,72歲,正定A型。患者4年余前當地醫院行肝癌切除術,術后恢復良好,后因肝癌復發來我院就診,診斷為“肝癌術后復發,肝硬化”,行肝移植術。

附表2 患者血清與譜細胞反應結果
1.2 試劑
抗A抗B血清(單克隆抗體批號20150611),抗-D抗體(批號20150521),反定型ABO細胞(20155310)均由上海市血液生物醫藥有限責任公司提供;抗-M血清,進口譜細胞均由省血液中心支持;Rh五種血型定型檢測卡(批號20150701)由長春博訊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提供;抗人球蛋白檢測卡(批號1510.01);凝聚胺試劑(115052)由珠海貝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
(1)血型鑒定:ABO血型鑒定采用鹽水法,正反定型。Rh血型采用微柱凝膠法。(2)不規則抗體篩查及鑒定:采用鹽水法、卡式抗人球蛋白法。抗體鑒定根據與譜細胞的反應格局鑒定特異性。(3)交叉配血實驗:采用鹽水法、聚凝胺法、卡式抗人球蛋白法。(4)紅細胞輸注效果的判定:輸注紅細胞后12~24h內復查血紅蛋白(Hb),與輸血前相比,沒有升高到預期值,并在排除失血、血液稀釋、溶血性輸血反應后,視為紅細胞無效輸注。
2.1 患者ABO血型
正定A型,RhD陽性,反定型A、B、O細胞均凝集,見表1。

表1 ABO正反定型結果
2.2 患者Rh五種血型ccDEE。
2.3 抗體篩查與鑒定
(1)抗體篩查實驗鹽水法:陽性,存在鹽水抗體,患者紅細胞與抗-M血清反應為陰性反向推斷可能含有抗-M抗體;卡式抗人球法:篩選Ⅰ2+,篩選Ⅱ2+,篩選Ⅲ2+;自身對照陰性。(2)抗體鑒定使用含有21種血型抗原的譜細胞鑒定,3號細胞陰性,見附表2,推測可能含抗-e或合并其他抗體,用抗-M血清選擇可配合的A型或O型紅細胞,挑選Rh血型分別為ccDEE、ccDee、CCDEE、CCDee的獻血員與患者做交叉配血實驗,只有ccDEE的獻血員可以配合。綜合以上,反應格局顯示含抗-C,抗-e和抗-M。
2.4 輸血
挑選Rh血型為ccDEE的A、O型懸浮紅細胞,分別用鹽水法、聚凝胺方法、卡式抗人球方法與患者標本進行交叉配血實驗,配合的血液予以輸注。患者術中術后共輸注紅細胞A型13.5U+O型3.5U+O型機洗9U。
2.5 輸血療效
患者整個輸血過程順利,無輸血不良反應,血色素明顯上升,患者恢復良好,順利出院。
對于肝移植這樣的大型手術,輸血是一種重要的甚至不可替代的治療手段,能提高血液的攜氧能力,糾正出凝血功能異常[2]。但是如果交叉配血不合,無法及時供應相合的血液,特別是搶救用血和大量用血時可能會危及患者生命。當交叉配血不合時,應當了解患者的病史、輸血史、用藥史及當前治療手段,以便及時找出配血不合的原因,快速選擇合適的血液進行檢測,為搶救患者爭取寶貴的時間。交叉配血不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不規則抗體的存在,因此配血前進行抗體篩選是十分必要的。當抗體篩選實驗陽性時應進行抗體鑒定,通過抗體鑒定實驗確定抗體種類,再選擇相應抗原陰性的紅細胞進行交叉配血才能確保輸血安全。對于兩種或兩種以上不規則抗體并存時,抗體鑒定實驗尤應警惕,不要漏檢其中的某一種抗體,以免導致后續輸血風險[3-4]。如果無法鑒定抗體種類可采用盲配的方法選擇相合的血液。本例患者有抗-C、抗-e和抗-M三種不規則抗體,經了解患者曾于數年前做過肝癌切除術并有輸血史。而輸血是一種治療手段的同時也是一種炎癥刺激,外來血液成分可能會引起一定的免疫反應,多次輸血是導致不規則抗體產生的主要因素[5],因此推斷該患者的多種抗體可能是由于多次輸血引起的。目前我院已經開展Rh五種抗原符合性輸注工作多年,符合輸注率已達到92%,大大降低了不規則抗體產生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