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周曉梅 張柳花 呂婧
(江蘇省南通市腫瘤醫院肝膽科 江蘇 南通 226361)
原發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我國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是一種發生在肝細胞或肝內膽管細胞的惡性腫瘤[1]。經導管肝動脈栓塞化療術(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目前非手術治療肝癌的首選方法。具有創傷小、恢復快、費用低等優點。據臨床報道,TACE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約為40.2%~55.5%[2-3],患者術后可出現腹部脹痛、惡心嘔吐、持續高熱等栓塞后綜合征。由于醫療資源的緊張,術后患者在初步控制臨床癥狀后就出院。出院后無法得到后續專業的指導,如癥狀管理、飲食管理、運動鍛煉等方面,不利于患者的全面恢復[4]。隨著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在人們的生活中,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得到廣泛普及與推廣。通過移動終端開展醫療延續性服務能有效的突破時間、地域空間的限制,實現醫、護、患三者之間的實時健康交流與指導,被廣大的患者及家屬所接受[5]。我科室通過微信平臺為肝癌介入患者提供出院后的延續護理,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8年1月—5月接受肝癌介入的治療50例患者,將其設置為對照組。將2018年6月—10月行肝癌介入治療的50例患者為實驗組。所有參與調查的患者均知曉同意并愿意參加該研究。研究納入標準為:(1)臨床病理診斷明確為原發性肝癌,住院行介入治療;(2)患者意識清楚能配合;(3)患者或家屬擁有智能手機并自愿參加。排除標準:(1)患者或家屬無智能手機;(2)不會操作智能手機;(3)溝通嚴重障礙;(4)拒絕參與該項研究的患者。
由同一組醫護人員對兩組患者實施治療和護理健康指導。對照組出院時,通過健康教育單進行書面、口頭的常規出院指導,出院后一月內由高年資的護理人員對其進行電話回訪。
而實驗組在對照組常規出院指導的基礎上,通過微信平臺對患者進行延續性院外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2.1 掃描微信二維碼 在科室的宣傳欄、護士站等醒目處公布科室微信公眾號“肝膽相照一家親”的二維碼,邀請肝癌介入治療的患者和家屬加入。微信平臺定期推送:肝癌介入治療相關知識,介入術后癥狀觀察、飲食指導、居家運動鍛煉、作息指導、定期復查等疾病相關知識,以方便患者學習、查閱。
1.2.2 微信使用的培訓與管理 選派數名精通微信使用功能的護理人員,評估患者及家屬使用微信公眾號的能力,對未能正確操作的患者及家屬進行一對一的面對面指導,包括文字、語音、圖片、視頻信息的發送與接收,確保每一位患者家屬均能熟練掌握微信的使用方法。由一名高年資護理人員負責微信公眾號管理,經驗豐富的醫師對發布的信息進行審核,定期在微信公眾號內推送健康知識。患者及家屬出現問題時,公眾號內的醫護人員、營養專科護士對其提出的問題進行及時回復。
出院后1個月,護理人員對肝癌介入術后患者進行電話問卷調查。主要調查內容包括:(1)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采用科室設計的肝癌介入治療問卷調查表,由經過系統培訓的高年資護理人員對肝癌介入術后患者進行問卷咨詢。該問卷包括肝癌介入治療后的癥狀管理、飲食管理、運動鍛煉、并發癥防護、合理作息、按時復查6個方面,按1~4級評分,1分為未完全掌握,2分為部分掌握,3分為掌握,4分為完全掌握。最后將每個方面的評分均轉化為100分。(2)護理滿意度:則采用醫院制定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兩組患者進行調查,分為四個等級: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
對收集到的各項數據,運用SPSS15.0統計軟件對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組內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在介入術后癥狀管理、飲食管理、運動鍛煉、并發癥防護、合理作息、定期復查6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比較(分,±s)
?
實驗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為100%,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為80%,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比較[n(%)]
伴隨著醫療資源的日益緊張,醫務人員不能及時對介入出院后患者進行指導幫助,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肝膽相照一家親”微信平臺的建立,為患者及家屬提供了一個便捷獲取相關信息、與醫務人員交流的平臺,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滿足了介入患者及家屬對出院后康復知識的需求[6],使緊張的醫院資源得到緩解,高效地發揮有限的醫療資源,使肝癌介入患者出院后得到有效的延續性護理。
肝癌介入術后患者多易出現栓塞后綜合征,如腹痛、發熱、惡心、嘔吐等。出院后的介入患者在后續治療、飲食管理、并發癥的觀察、運動指導、合理休息和定期復診等方面均需要得到專業的指導。對照組患者或家屬通過出院時的健康教育處方和出院后1月的電話回訪接收這些信息。紙質的健康處方受到患者疾病差異性和認知能力的限制,電話回訪則受護患雙方時間的限制[7]。而微信平臺通過定時推送相關健康知識,可確保患者獲得信息。患者遇到健康問題,可及時通過手機翻閱并利用微信平臺與醫生護士溝通。通過此次研究,實驗組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得分優于對照組患者。
通過微信平臺對肝癌介入治療出院患者實施延續護理,可針對患者出現的不同情況實施個性化的人文關懷。護理人員及時采取針對性、預見性的護理,使患者享受到高質量的護理服務,這是“以患者為中心”的優質護理理念在患者出院后的的延續。從表2中可得出結果,實驗組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利用微信平臺發送疾病相關知識,為介入患者、家屬與醫護之間提供便捷、有效的交流平臺。從而,滿足其對介入術后健康知識的需求,使優質護理得到進一步延伸,提高介入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