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靜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人民醫院 江蘇 揚州 225200)
ICU重型顱腦外傷具有病情發展速度快以及治療難度大的臨床特點,出現該病癥后,將導致患者的神經功能出現障礙,情況嚴重者,還將導致患者出現昏迷以及死亡等,該病癥的大部分患者會由于神經系統的損傷,致使其認知功能存在不良的影響,所以,為有效的提高該病癥患者的生活質量,應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并做好感染預防工作。對此,本文對該病癥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與實施優質護理的臨床資料進行了整理與對比,詳情見下文。
于2016年11月—2018年11月,選取我院136例ICU重型顱腦外傷患者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而后隨機將這例136患者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68例,其中男女比例為44:24,年齡36~79歲,平均年齡為(57.6±9.1)歲;研究組30例,對照組68例,其中男女比例為45:23,年齡37~79歲,平均年齡為(57.7±9.2)歲。上述一般資料并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136例患者均知情,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有調節好重癥監護病房內的溫度及濕度,做好患者皮膚的消毒及保溫工作,定期對患者的肢體及腦部進行按摩,以避免發生靜脈血栓等不良并發癥,每日定時對患者的呼吸道進行消毒及管理工作,指導患者科學合理用藥等。
研究組實施優質護理,包括有:(1)基礎護理:待患者的病情穩定后,嚴密監測其生命體征指標,若出現有異常,應立即通知醫生。(2)飲食護理:保障患者充足的營養,注意飲食的清淡性,根據患者飲食上的喜好,結合其病情為患者制定科學的飲食方案,保障患者體內充足的蛋白質及營養物質;若其中有患者需要鼻飼,應定期清洗鼻飼管,以免其發生堵塞現象。(3)呼吸道抗感染護理:若患者可以自主進行排痰,應教會患者自主排痰的方法,否則,就給予患者吸痰干預,在實施該操作的過程中應保持紗布的無菌性及工作的輕柔性;定期對患者氣管切開處進行消毒與紗布更換,以免發生感染現象。(4)心理護理:若患者的意識清醒,醫護人員應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向其介紹治療成功的案例,提高其治療信心,定期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對其負面情緒進行疏導[1]。
觀察兩組患者的MMSE評分及NIHSS評分指標,且分別為簡易智力狀態檢查表,該表分值為0~30分,以<27分為界限判定患者有功能障礙,分值越低,說明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越嚴重;神經功能缺損量表,該量表分值0~45分,其中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越嚴重。
本文中結果的數據均以通過SPSS22.0軟件的計算,計數資料表示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s),用t進行檢驗,若P<0.05,說明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MMSE評分及NIHSS評分并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MMSE評分及NIHSS評分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
表 MMSE評分及NIHSS評分比較(±s,分)

表 MMSE評分及NIHSS評分比較(±s,分)
?
重型顱腦外傷是指因患者大腦組織受到外力沖擊而致使其顱內出血,導致大量淤血壓迫其腦神經組織的一種病癥,該病癥多有間接性的暴利所造成的,該病癥的出現會導致患者產生嚴重程度不一的認知功能障礙,致使患者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降低,影響其生活質量。優質護理的實施對于患者認知功能及神經缺損功能的改善具有極大的幫助,該護理模式屬于近年來臨床護理學中新型出現的一種護理方法,其較為凸顯“以人為本”的現代臨床護理核心,其與常規護理相比,優質護理模式的實施可以從基礎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等方面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身體的修復能力,加快患者的病情恢復速度,且該護理模式的實施較好的考慮了患者的感受,可使其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開展的各項治療及與護理工作,提高其治療依從性與生活質量。據本文研究顯示,實施優質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MMSE評分及NIHSS評分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且該研究指標與王靜[2]在其文獻中的研究結果相差不大,說明該護理模式的實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與科學性。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的實施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及神經功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