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芙蓉
(四川省廣安市人民醫院產科 四川 廣安 638000)
高危妊娠主要是指由于存在妊娠期高血壓、前置胎盤和妊娠期糖尿病等高危險性因素可能導致難產或者危及母嬰健康的一種妊娠類型。隨著社會生育觀念的改變,很多初產婦年齡已經偏大,發生病理妊娠的風險性增加,從而提高了高危妊娠發生率,因此,對高危妊娠初產婦提供科學有效的治療和護理至關重要。本文就全程護理小組應用在高危妊娠初產婦中的效果進行了分析探討,具體報告如下。
本文所選的90例產婦均是我院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間收治的高危妊娠初產婦,所有產婦均在我院建檔,均為單胎妊娠;符合高危妊娠診斷標準;產婦和家屬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排除了合并精神疾病、其他重要臟器功能障礙以及嗜煙嗜酒患者。產婦年齡在22~3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4.28±3.07)歲,孕周34~40周,平均孕周(36.25±1.46)周,合并癥類型:糖尿病40例,貧血30例,高血壓綜合征20例。將90例產婦分為了對照組45例和觀察組45例,組間以上資料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產婦均給予常規對癥處理和產科常規標準化護理,在此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患者全程護理干預,即成立全程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包括產科主任、產科護師等,住院后具體陪護內容為:(1)護理人員需在產婦住院后全程陪護產婦,并在陪護過程中用簡單、通俗的語言講解分娩的相關知識。(2)在產婦住院后針對產婦的病情制定個性化的營養食譜,嚴格檢測產婦的體重變化和評估其心理狀態,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并介紹成功分娩病例,增強產婦的信心。(3)妊娠晚期。護理人員需指導產婦進行合理的訓練,比如,會陰彈力訓練等,叮囑其定期產檢,并嚴密監測產婦的水腫和陰道出血等情況,針對性給予干預措施[1]。(4)指導產婦食用拉瑪澤呼吸法,并及時告知剖宮產產婦相關事項,以緩解其不良情緒。(5)產程干預。第一產程,臨產前叮囑產婦多食用高營養且易消化的食物;根據產婦的宮縮情況鼓勵其下床適當活動;嚴密觀察產婦宮口開放情況,并給予針對性的處理,當開至10cm時則送產房接生。第二產程,指導產婦正確屏氣,并協助產婦飲水、吸氧等,做好接生準備工作;根據具體宮縮情況和胎兒娩出情況給予相應宮縮素注射劑,盡量縮短產程;新生兒娩出后,幫其擦洗、取胎脂、系腕帶等,并將其放于產婦床側。第三產程,分娩后,繼續監護產婦的生命體征2小時,并為其更換衣物,做好保暖工作,同時,給予高營養和易消化的食物,監測無異常則送產婦回病房[2]。(6)分娩后護理。鼓勵自然分娩產婦盡早下床活動;鼓勵并指導產婦母乳喂養;監測產婦的情緒變化,并叮囑家屬多關心產婦;產婦出院時告知新生兒的相關注意事項,出院后通過服務熱線為產婦解答疑惑。
觀察記錄兩組產婦的妊娠結局。
采用SPSS20.0分析本次數據,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新生兒結局優于對照組,但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自然分娩率較高,尚無顯著性(P>0.05),見表。

表 兩組妊娠結局對比[n(%)]
高危妊娠不僅會增加剖宮產率和難產率,影響孕產婦的身體健康和生活品質,還會提升圍生期新生兒的患病率和病死率[3]。而隨著我國晚婚晚育政策的推行和生育觀念的改變,高危妊娠初產婦的數量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對該類產婦的護理也逐漸受到了重視。
全程護理模式主要是通過建立全程護理小組,在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基礎上,制定針對性和個性化的心理和生理護理措施,以達到為患者提供高效優質的醫療護理服務、減少剖宮產率的目的[4]。在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實行了全程護理模式,建立了全程護理小組,在了解產婦的基本情況基礎上制定了個性化的護理對策,在產前,給予產婦產前指導和心理護理,疏導產婦的不良情緒;在產中,根據不同產程實行階段性護理,密切關注產婦的宮縮和分娩狀況,并積極配合醫師給予產時護理;在產后,繼續關注產婦的情緒變化,并鼓勵和指導產婦母乳喂養,在產婦出院后,仍通過服務熱線為產婦提供咨詢服務。經過護理,觀察組新生兒結局優于對照組,但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對于高危妊娠初產婦,應給予全程護理模式,改善母嬰結局,促進產婦產后恢復,兩組未有顯著差異,有待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