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茹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腎病科 河南 鄭州 450000)
尿毒癥是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臨床終末階段,隨著近些年人口老齡化速度不斷加快,老年尿毒癥患者比例亦有明顯增加。維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臨床控制尿毒癥患者病情發(fā)展的重要手段,但長期血液透析不僅會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還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生理、心理和經(jīng)濟負擔,從而給患者生活質(zhì)量帶來了極大影響[1]。因此,加強護理干預對老年尿毒癥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患者是十分必要的。此次研究104例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老年尿毒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其負性情緒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將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我院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104例老年尿毒癥患者納入研究,隨機將其分為A、B兩組,各52例,其中A組男30例,女22例,年齡60~84歲,平均年齡(71.04±4.63)歲,病程2~7年,平均病程(4.15±1.24)年。B組男29例,女23例,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71.16±4.49)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4.08±1.17)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后續(xù)研究。納入標準:臨床資料完整;符合尿毒癥臨床診斷標準,均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排除標準:存在嚴重肝腎功能異常;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全身性感染;惡性腫瘤;精神障礙;溝通障礙。
A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生命體征監(jiān)測、健康知識教育、飲食干預、運動干預、遵醫(yī)囑用藥、并發(fā)癥預防等。B組在A組的基礎上接受心理護理干預:(1)所有護理人員均進行心理護理培訓,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心理護理工作內(nèi)容,并具備獨立處理護理過程中突發(fā)事件的能力;(2)由2名以上護理人員評估患者心理健康程度,結(jié)合患者心理狀況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對于存在恐懼情緒的患者可告知其血液透析的成熟性,并向患者展示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后正常工作的患者病例。手對于存在緊張、焦慮的患者可通過播放視頻、輕音樂等方式轉(zhuǎn)移患者注意力;對于存在抑郁的患者應督促患者家屬、朋友多陪伴患者,讓患者感受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關懷;(3)做好一個“聆聽者”,多傾聽患者訴求,并盡量滿足患者合理需求,但對于不合理甚至會影響患者病情康復的需求應明確拒絕,并告知患者原因;(4)定期舉辦病友會,鼓勵患者之間相互交流、鼓勵,幫助患者脫離絕望、悲觀等負性情緒。
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程度,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精神狀態(tài);使用健康調(diào)查簡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評價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zhì)量越好。使用自擬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評估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評分越高表明患者對護理工作越滿意。
使用SPSS22.0和Excel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定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定性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B組患者護理干預后SAS和SDS評分均低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和SDS評分比較(±s,分)

表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和SDS評分比較(±s,分)
組別例數(shù)SASSDS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A組5260.26±7.4846.24±6.0458.43±6.7542.82±6.18 B組5259.98±7.6333.18±6.5358.62±7.2334.33±6.40 t值-0.18910.5880.1396.881 P值-0.8500.00000.8900.000
護理前A組患者SF-36評分(60.33±7.15)高于B組,但無顯著差異(t=0.119,P=0.906);護理干預后B組患者SF-36評分(81.34±7.52)高于A組(70.69±8.1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023,P<0.05)。
B組護理滿意度評分(96.05±2.16)分高于A組(84.73±3.43)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0.138,P=0.000)。
尿毒癥是一種臨床常見危重癥,但其并非獨立疾病,任何導致腎功能減退的腎臟病變或外界因素刺激均會導致尿毒癥發(fā)生。目前尚無治療尿毒癥的特異性藥物,而腎臟移植難度較大,且腎源較少,故通過腎臟移植治療的尿毒癥患者比例亦較小。維持性血液透析仍是目前控制尿毒癥患者病情發(fā)展、延長患者手術(shù)的重要手段,其通過透析機代替腎臟的物質(zhì)交換功能,從而達到清除血液中代謝廢物、調(diào)節(jié)血液酸堿、水電解質(zhì)平衡的作用[2]。但尿毒癥患者需要終身進行血液透析,長期的透析治療不僅會給患者帶來多種并發(fā)癥,巨大的經(jīng)濟壓力和心理負擔亦會給患者生活質(zhì)量帶來極大影響[3]。如何緩解尿毒癥患者負性情緒、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一直是臨床醫(yī)護工作者的研究重點。
心理護理干預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其通過科學應用心理學知識和方法積極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程度,從而達到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治療自信心和生活質(zhì)量的目的[4]。此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接受心理護理干預的B組患者護理后SAS和SDS評分低于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A組,而B組患者護理后SF-36評分較高,這表明心理護理干預可通過針對性心理疏導、做好一個聆聽者、滿足患者合理需求、加強病友間交流等方式緩解老年尿毒癥患者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期間的焦慮、抑郁情緒,而積極緩解患者負性情況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幫助患者建立治療自信心,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郭麗斌等人[5]研究結(jié)果亦證實心理護理和人文關懷對改善尿毒癥患者負性情緒,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具有積極作用。
綜上,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老年尿毒癥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患者負性情緒,且能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可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