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菲 吳麗卿 萬艷(通訊作者)
(1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番禺院區 廣東 廣州 511447)
(2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番禺院區綜合病區 廣東 廣州 511447)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種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作用缺陷引起的以高血糖和多并發癥為特征的內分泌疾病[1]。其中,眼底、腎、心血管及神經系統等處的并發癥較常見,也是導致DM患者殘疾、死亡的主要因素。長期高血糖會引起脂肪、蛋白質的代謝紊亂,嚴重時導致水、電解質及酸堿代謝失衡,引起高血糖高滲性昏迷和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目前DM的控制遵循“五架馬車”原則,分別從飲食、運動、藥物及血糖監測和DM教育5方面達到控制血糖波動的目的[2]。有研究指出,老年DM患者機體各項功能減退及認知功能減退,其自我控制血糖依從性和執行力差[3]。因此對于此類患者,提高其依從性,對其血糖控制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將全程護理干預用于老年DM護理中,以達到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DM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均符合DM診斷標準[4];(2)年齡50~85歲之間;(3)均需要藥物治療。排除標準:(1)老年癡呆患者;(2)伴有嚴重心腦血管、神經系統疾病。100例老年DM患者按照其入院編號采用數字法隨機均分為實驗組(單號)和對照組(雙號)。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均衡可比,見表1。
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在其基礎上予以全程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健康宣教:老年DM患者住院期間,通過定期舉行健康知識講座的形式,提高患者對于DM疾病的認知水平。講座內容包括DM臨床表現、并發癥及處理方法(低血糖、酮癥酸中毒及高血糖高滲性昏迷)、飲食、用藥、運動、DM自我監測方法等幾方面,講座每周舉行1~2次,提前告知住院患者講座開始時間。另外,發放DM健康宣教知識手冊,手冊內容涵蓋DM臨床表現、并發癥、血糖自檢方法、DM檢測結果表、糖尿病餐、有效運動方法及口服降糖藥和注射胰島素的注意事項。(2)心理護理:平時主動與患者交談,親近患者,與患者及其家屬建立良好信任關系。此外,通過有效的溝通,了解患者的情緒變化,及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緩解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抬高治療和護理依從性。(3)關注患者自我干預效果:關注患者飲食、運動、用藥等情況,糾正其錯誤的干預方法。(4)病情觀察及護理:嚴密監測患者血糖、并發癥發生等情況,務必做到早發現、早預防。(5)隨訪:患者出院后,每周對患者進行一次電話隨訪,了解其血糖控制情況,并對血糖結果進行分析。另外,還需要了解患者用藥、飲食及運動情況,并給予正確的指導。
護士每天使用強生血糖儀測定患者血糖控制狀態,檢測項目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
1.4.1 治療依從性 采用李莉[5]等學者制定的治療依從性評價表評估患者治療依從性,該量表包括飲食控制、血糖自檢、按時用藥及合格鍛煉4方面。
1.4.2 生活質量 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WHOQOL100)[6]評估患者生活質量,此量表涵蓋軀體功能領域、角色功能領域、情緒功能領域、社會功能領域、認知功能領域、總體生存質量。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記錄入院時、出院時,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FBG、P2hBG),評估兩組患者出院2周時治療依從性及其生活質量(WHOQOL100)評分結果。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出院時,兩組患者FBG、P2hBG值均較入院時低,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入院時、出院時血糖指標比較(±s,mmol/L)

表2 兩組患者入院時、出院時血糖指標比較(±s,mmol/L)
組別n時間FBGP2hBG實驗組50入院時8.92±2.3411.22±3.12出院時6.11±1.197.65±2.11 t--12.7479.653 P--<0.05<0.05對照組50入院時8.89±3.1211.26±3.24出院時7.34±2.569.19±2.34 t--3.8595.246 P--<0.05<0.05 t組間-出院時3.0813.456 P組間--<0.05<0.05
出院兩周時,實驗組患者飲食控制、合格鍛煉、血糖自檢、按時用藥等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出院兩周時治療依從性比較[n(%)]
出院兩周時,實驗組患者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及總體生存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而兩組患者社會功能和認知功能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出院兩周時治療依從性比較(±s,分)

表4 兩組患者出院兩周時治療依從性比較(±s,分)
組別n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實驗組5073.45±19.2269.77±21.0273.82±17.52對照組5067.22±10.7862.00±16.4466.49±14.23 t-2.0002.0602.296 P-<0.05<0.05<0.05
續表4 兩組患者出院兩周時治療依從性比較(±s,分)

續表4 兩組患者出院兩周時治療依從性比較(±s,分)
組別n社會功能認知功能總體生存質量實驗組5075.85±18.5675.88±18.7870.66±15.53對照組5072.35±19.2372.92±20.1160.49±21.44 t-0.9260.7612.716 P->0.05>0.05<0.05
研究表明DM已經成為全世界繼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之后危害第三大的慢性疾病[7],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其中,老年人因其自身機體功能減退、代謝遲緩、免疫力下降等因素,使得其發生DM時,更易引起低血糖、感染、視網膜脫落、糖尿病足等并發癥的發生。不僅如此,老年DM患者若血糖控制不良,長時間高血糖會引起高血脂、高血壓的發生。因此DM患者血糖的控制水平好壞,將影響其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本次研究將全程護理干預運用于老年DM患者中,發現其不僅可以使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佳,還能提高患者院外治療依從性,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本研究中,出院時,兩組患者FBG、P2hBG、HbA1c值均較入院時低,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究其原因可能與本次健康宣教及關注其自我干預效果有關。老年DM患者的執行力、新事物接受能力均較差,同時記憶力也大不如從前。因此,簡單的1次口頭健康宣教,仍舊無法達到增強患者對疾病的了解、增加其依從性的目的。此次健康宣教采取每周舉行一次健康知識講座的形式,主要包括DM臨床表現、飲食、用藥、運動、DM自我監測方法等幾方面,類容通過投影儀播放幻燈片,圖文并茂。同時每一位患者均有DM健康宣教知識手冊,幾乎包含講座的所有內容,使患者可以反復查看,加強記憶,從而提高自其依從性。另外,通過關注患者自我干預效果,了解其是否正確掌握血糖自檢、飲食控制及用藥的時間可方法,可增加自我干預的準確性。
除上述內容外,本研究還發現,出院2周時,實驗組患者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且WHOQOL-100評分高于對照組。猜測此結果可能與本次全程護理干預有關。通過多形式健康宣教,增強其對于疾病的認知、熟悉血糖自檢的方法,使其了解自我飲食控制、血糖自檢及合理鍛煉的重要性。另外,通過每周進行一次電話形式的隨訪,了解其依從性是否良好,起到提醒、督促患者按時服藥、合理飲食和運動及自我檢測血糖的作用,提高其治療依從性,有利于生活質量的提高。
綜上所述,將全程護理干預用于老年DM護理中,可以增強其疾病認知水平,提高院外治療依從性,同時還能使患者血糖控制穩定,從而達到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