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鵬
(成都康馨緣醫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功能性腸梗阻是一種腸道運動功能障礙性疾病,由疾病或(和)腸道神經病變引起,發生后以持續存在或反復發作的腸梗阻為主要表現,該病在任何年齡段均可發生,目前多采用保守治療,不過近年來研究發現飲食對于老年功能性腸梗阻有重要影響,高纖維素飲食有助于緩解患者癥狀,降低復發率[1-2]。為進一步證實,本研究分析高纖維素飲食對老年功能性腸梗阻復發的預防效果,現報道如下。
將我院2017年6月—2018年2月收治的老年功能性腸梗阻患者80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齡60~79歲,平均年齡(67.41±3.62)歲。對照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7.25±3.85)歲。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納入標準:(1)確診為功能性腸梗阻;(2)年齡≥60歲;(3)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4)能夠有效配合。
排除標準:(1)合并心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2)腸道腫瘤;(3)精神疾病、認知障礙等無法配合者;(4)無法自理生活、難以溝通等。
對照組患者出院后長期普通飲食,即注意功能性腸梗阻相關飲食禁忌,按照以往飲食習慣進行飲食;觀察組出院后則指導患者采用高纖維飲食,高纖維飲食指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包括全谷物、豆類、蔬菜、水果等,護理人員列出高纖維食物清單,讓患者出院之后根據清單調整飲食攝入。
(1)對兩組患者出院6個月后腸梗阻復發情況進行隨訪觀察統計,計算腸梗阻復發率。(2)對兩組患者腹脹癥狀發生情況進行觀察統計,計算腹脹發生率。
采用SPSS20.0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經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隨訪6個月,觀察組患者腸梗阻復發率為5.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2.50%(P<0.05),觀察組患者腹脹發生率為15.00%,較對照組的35.00%低(P<0.05),見表。

表 兩組腸梗阻復發率和腹脹發生率比較[n(%)]
功能性腸梗阻主要指由于腸蠕動功能不良導致腸內容物無法正常傳遞運送的一種疾病,老年人由于全身各器官功能退行性改變,腸道功能低下,腸道消化、吸收、分泌等功能出現紊亂,因此更容易出現功能性腸梗阻,而且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礎疾病,可進一步降低胃腸道分泌蠕動,增加功能性腸梗阻發生率[3-4]。
近年來隨著醫療護理工作的不斷發展進步,研究發現飲食對于功能性腸梗阻患者有重要影響,高纖維飲食有助于改善胃腸道癥狀,減少功能性腸梗阻復發[5]。高纖維飲食對功能性腸梗阻患者的主要作用機制為纖維素類能夠促進胃腸道蠕動,使腸道內毒素的排放加快,并促進胃腸道肌肉、神經的功能改善,而且高纖維素飲食長期食用還有助于降低血脂、控制血糖,對于常伴隨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而言有更明顯的作用。在潘敏芬等人[6]研究中發現,出院后長期采用高纖維素飲食的實驗組患者在腸梗阻復發率上明顯低于出院后長期普通飲食的對照組患者,說明高纖維飲食能夠有效降低老年功能性腸梗阻患者的復發率,不過目前關于高纖維飲食對功能性腸梗阻患者影響的相關研究報道較少,還需進一步深入分析。
本研究通過比較采用常規普通飲食的老年功能性腸梗阻患者與采用高纖維飲食的觀察組相比較,觀察兩組6個月后腸梗阻復發情況及腹脹發生率,結果發現觀察組功能性腸梗阻復發率比對照組明顯更低,觀察組腹脹發生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充分體現出高纖維飲食的確切作用,印證了上述研究結論。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樣本量較小,可能會對研究結果造成一定影響,而且長期高纖維素飲食可能會引起營養狀態差、生活質量下降等情況,因此還需更多研究深入分析,權衡利弊,或根據情況合理調整飲食,以達到提高整體效果的目的。
綜上,高纖維素飲食能有效減少老年性腸梗阻患者腹脹,預防復發,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