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俸昌
(上海市嘉定區江橋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1803)
在現如今的時代,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對于健康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相應的醫療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對于疾病來說,是重在預防的,健康保健對于人們的生活質量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同時隨著預防醫學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針對社區人群也有了更好的健康管理模式,這樣的健康管理模式有待在實際應用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就營養改善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區人群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究,作如下報道。
采取社區醫院輻射人群421例,年齡范圍在25~78歲,平均年齡(45.8±2.5)歲。其中BMI值超過正常范圍人群共計298例,其中過重人群109例,占比36.57%。肥胖人群121例,占比40.6%。非常肥胖人群68例,占比22.81%。一般資料不具備顯著差異,同時不具備統計學意義。298例社區人群的BMI值情況匯總詳見表。

表 BMI值情況匯總[n(%)]
對相應的社區人群給予營養改善健康管理模式,其中包括:①營養現況評估。對社區人群的營養現況進行評估,收集人群的基礎健康資料的同時,評估人群的具體精神心理健康情況,從而綜合評估該類人群的身心健康情況,對于收集資料進行詳細的評估,根據年齡、性別、健康情況、疾病情況給予相應的健康指導[2]。②制定營養改善健康管理計劃。根據所收集到的社區人群基礎營養現況、健康現況資料,進一步來制定符合相應人群的個體化健康管理計劃,對人群的飲食、運動、衛生、日常生活習慣等方面提出指導性建議。例如對于BMI值超過正常范圍人群給予減重的健康指導,同時對于人群所患疾病情況給予相應的健康指導。例如給予糖尿病患者血糖、尿糖檢測的指導,指導患者對相關指標進行記錄和監控,從而更好地觀測相應的指標,做藥量調整[3]。③給予相應的營養健康宣教。營養健康宣教的方式包括口頭宣教、視頻播放、圖文宣傳和指導訓練,積極利用相應的健康宣教方式給予有效的健康宣教,從而更好地提升人群的疾病與健康認知程度,有效保障社區人群疾病預防、健康管理的有效性。④營養改善健康管理模式的效果評估。對該類人群給予相應的定期隨訪,用相應的隨訪來了解該類人群的整體營養健康改善的情況,從而更好地評估該類健康管理情況的有效性。通過定期隨訪等方式,進一步跟蹤人群的整體健康情況和相應的改善情況,改善或完善原有的健康管理計劃,提高健康管理計劃的有效性。
對比社區人群應用營養改善健康管理模式前后的BMI指標差異,對指標進行準確記錄,詳細對比和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分析該類健康管理模式應用前的BMI指標和應用該類健康管理模式后的差異,從而評價相應的健康管理模式效果。
通過為社區人群采取營養改善健康管理模式,給予相應的健康管理之后,社區人群對于疾病和健康的管理及認知有了極大程度的提高,疾病預防和健康管理有效。BMI值超過正常范圍的298例社區人群中,38例恢復到正常范圍內,96例有明顯改善,其差異顯著,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該類健康管理模式的實際應用效果較好,實際應用價值較高。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于健康管理的認知提高,大多數社區人群也準確認知到了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和其重要意義,對于社區醫院給予的健康管理建議和計劃也給予了很大程度的接納和肯定[4]。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和康復醫學是齊驅并進的,對于人們預防保健、促進疾病的恢復有著較強的實際性意義。尤其在現如今慢性病高發、環境污染嚴重的情況下,一系列健康管理和預防保健的措施對于社區人群來說是十分關鍵的,有利于輔助社區人群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其疾病預防的效果,享受健康權利。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社區醫療,新的健康管理理念有效應用在社區醫院和相關輻射人群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社區人群的健康保健、疾病預防有著極為重要的實際成果。在社區居民營養情況不斷提高的今天,肥胖成為社區人群中的普遍問題。極大程度的影響著社區人群的健康情況。通過采取相應的健康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社區人群健康保健的理念,降低肥胖人群的BMI指標,有效提高疾病預防的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