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聯平
(旺蒼縣人民醫院 四川 廣元 628200)
高血壓人群發病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人群高血壓患病增長率明顯提高,這主要與生活節奏加快、社會競爭激烈和持續高度應激狀態有關。高血壓患者的知曉率僅為26.3%,藥物治療率為12.1%[1]。然而,實際控制率(血壓[140/90mmHg]僅為2.8%,在農村地區則更不理想[2]。目前,臨床上應用各種降壓藥物對患者進行降壓治療,并繼續朝著高效率和長期療效的方向發展,抗高血壓藥物正在取得進展。
選取2016年11月—2018年6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93例高血壓患者進行臨床實驗,93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37例,年齡38至72歲,平均年齡61歲。將167例患者隨機分為A組(n=31)、B組(n=31)、C組(n=31),三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三組患者均需停止服用降壓藥一周,一周后對患者血壓情況進行檢測。A組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進行治療,口服5mg每次,一日一次;B組患者采取纈沙坦進行治療,口服80mg每次,一日一次,C組患者采取下纈沙坦氨氯地平進行治療,口服5mg每次,一日一次。所有患者在服藥期間可根據病情實際情況進行用藥調整。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
對兩組患者在臨床上通過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統計和對比,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
收集的數據由SPSS17.0處理和分析用于統計軟件。同時,通過組間比較比較數據,P<0.05被認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A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55%,B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55%,C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77%,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高血壓是對人類健康具有嚴重危害一類慢性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應該是治療任何類型高血壓的基礎[3]。一些輕度高血壓患者可通過改善生活方式減少甚至避免使用抗高血壓藥物治療,患有嚴重疾病的高血壓患者還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和減少藥物的劑量或類型來改善抗高血壓藥物的治療效果。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飲食,適度運動,控制體重,保持健康的心態。
目前有臨床試驗證據表明降血壓和降低心血管并發癥的有效藥物是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β受體阻滯劑(BB),鈣通道阻滯劑(CCB)和噻嗪類利尿劑。最近的研究表明,最大化治療高血壓需要降低血壓。要做到這一點,單藥治療則顯現出其局限性。如果血壓高于目標血壓水平20/10mmHg,可考慮在開始時使用兩種抗高血壓藥物。兩種以上抗高血壓藥物的初始組合有利于早期控制血壓,但應注意直立性低血壓,尤其是糖尿病,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老年患者。選擇抗高血壓藥物時,應從所選藥物是否應具有確切的降壓作用;治療中是否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所選藥物是否具有降低心血管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效果和強度;該地區抗高血壓藥物的供應和價格以及支付治療費用的能力等角度進行綜合考慮。
本次實驗為探討不同降壓藥物治療高血壓的臨床療效進行了對照實驗,由實驗結果來看,相比之下纈沙坦氨氯地平治療高血壓具有更好的臨床療效,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提高患者的治療水平和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