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康健,江蘇省儀征市真州小學高級教師,儀征市名教師,儀征市語文學科帶頭人。曾被評為儀征市教育科研標兵、揚州市優秀班主任、揚州市中青年教學骨干、儀征市師德先進個人,為儀征市教師培訓講師團講師。曾獲揚州市“二分明月”教學競賽一等獎、揚州市小學語文賽課一等獎、儀征市“學的課堂”展評活動一等獎等,承擔省、市、縣級公開課或講座二十余次。
現代教育專家成尚榮認為:兒童研究是教育研究的母題,教育的一切研究都應以兒童研究為基底,都要從兒童出發,為了兒童發展而研究兒童。同樣,作文教學的研究也應站在兒童的立場,關注兒童的生活。當前的作文教學研究百花齊放,有繪本寫作、活動作文、兒童詩寫作等。這些都指向了兒童的生活,有新鮮感、有創意,設法激起兒童的寫作興趣,有利于兒童寫作能力的提升。但兒童的寫作最終要擺脫這些“約束”,去自如地描寫生活。所以,教師就不能僅局限于此,還要關注兒童的所有生活,讓兒童寫好生活中的平常小事。這也是提高兒童寫作能力的關鍵。那么,應如何關注兒童生活,開展創意寫作訓練呢?筆者以小學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在教學中進行了以下嘗試。
一、與兒童生活聯結,創意激發寫作興趣
1.貫通課文與兒童生活
課文中有很多寫作訓練點,教師在設計寫作訓練方案時,應聯系兒童的生活,注意激發他們的生活體驗。這樣,既順應了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又激發了他們的寫作興趣,達到了讓學生想寫、樂寫的目的。
比如,筆者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珍珠鳥》一課時,先在課前向學生布置了這樣的任務:每個人飼養一種小動物,并寫一寫自己和小動物的相處情況。但是通過學生的作文發現,很多學生只會用“我喜愛你呀”之類的話來表達對小動物的喜愛,顯得很空洞,缺乏對具體細節的描寫。另外,學生在寫和小動物的相處時很雜亂無序,缺乏條理性。鑒于此,在教學《珍珠鳥》時,筆者重點引導學生學習作者這樣的寫作方法:一是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喜愛之情,寫出具體的做法和美好的想法;二是抓住表示時間先后的詞語記述和小動物的相處,寫出與小動物逐漸親近的過程。因為有了小動物的陪伴,又有了寫法的指導,使學生感到有內容可寫了,進而增強了寫作的興趣。
2.貫通習作與兒童生活
語文教材中有些習作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因此顯得很“生硬”。教師應對此加以改進,設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符的習作方案,讓學生對習作充滿興趣。
例如,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習作3”要求給遠方的朋友寫一封信,介紹自己的家鄉。恰好上個學期班里有一位學生轉學到外省了,教師借此機會與學生的家長取得了聯系,告訴他孩子轉走以后,大家都很想念他。這位家長很感動,不僅介紹了孩子的現狀,還發來了一段孩子的視頻。
于是,在作文課上,教師在學生了解了寫作主題后,播放了那位轉學生的圖片和視頻,接著又問學生:“你們一定也有不少話想對他說吧?”學生們各自表達了自己的心聲。教師把學生們的發言歸納為:回憶過去抒發思念,介紹現在展望未來。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在學生滿懷期待的目光中進行了指導,包括如何填寫信封,并讓學生用信紙謄抄作文。這樣,學生們第一次走進郵局,第一次貼郵票,第一次寄信,第一次期待回信……這讓寫作真正融入了生活,使學生的寫作興趣得到了激發。
3.貫通練習與兒童生活
教材每個單元的課文、習作后都有相應的練習,內容包括“處處留心”“口語交際”等。這些看似與寫作沒有必然的關系,但也可以通過拓展延伸,使其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以此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比如,在蘇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練習5”中,筆者發現“處處留心”這個版塊里的短文《爭功》是一篇很好的作文范例,講的是電腦顯示器、鼠標和鍵盤爭功勞,小主人勸慰它們不要爭功,要向主機學習,大家齊心協力完成任務的故事。于是,筆者在教材練習的基礎上,還引導學生用心體會短文中提示語的妙處,再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爭功”的現象,以此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二、為兒童生活添彩,創意磨煉寫作意志
兒童的寫作興趣易于激發,卻難以持久。因此,教師應采取有效措施為兒童的持續寫作助力。
1.增加讀者
教師在評改作文時,較少把自己當成一名讀者,學生也常把教師當成一個評判者。“讀者意識”的缺失導致學生難以保持寫作的激情和動力。如果讀者增多了,學生就會更關注來自眾多讀者的評價,自然就會努力發揮最高的作文水平。于是,筆者為學生搭建平臺,以此擴大學生作文的讀者群體,提高學生的讀者意識,增強他們的寫作動力。
一是寫循環日記。將全班分為8個小組,每組6人,輪流寫日記。這樣,每個學生的日記至少有6人看過,擴大了閱讀范圍,而小組成員之間也可通過閱讀教師的評語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二是建立微信公眾號。開設“成長的味道”微信公眾號,只要被評上5顆星的作文,都可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這樣,全體學生都可以在公眾號上閱讀到“5星作文”,并可以為自己特別欣賞的作文點贊。
三是編書。有些作文雖然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但師生仔細閱讀后,還會發現需要修改的地方,這正好成為了學生提升寫作能力的最佳素材。于是,筆者把發布在微信公眾號上的作文匯編成書——《成長的味道》,一至兩月出一期。這樣,讀者的范圍就更廣了,也更有利于學生修改作文。
2.教師日評
一是及時點評。教師的每日點評是指導學生寫好作文的關鍵。學生作文,尤其是循環日記,往往都是寫當天發生的事,如果教師能夠及時點評,就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得到鼓勵,進而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
二是巧妙勾連。學生每天的生活有很多相同點,所以很多學生的日記內容是相互關聯的。要想在學生的日記中找到一個連接點,激發他們的寫作欲望,就需要教師善于發現,巧妙勾連,鼓勵學生勇于寫作。比如,一名學生在日記中“告狀”,說有另外兩名學生欺負女生。筆者點評時寫道:“說得有理有據,讓我心生同情,但我也不能只聽一面之詞。這兩位同學(此處隱去學生姓名)真的欺負別人了嗎?作為旁觀者的你又看到了什么?為了讓大家了解這件事,請趕快把和這件事有關的內容寫出來,讓大家一起評評理。”后來圍繞這件事,學生們寫了很多篇作文。
三是民主。有的學生在作文中不敢說真話,是怕教師批評或責罰。因此教師要營造一種民主自由的寫作氛圍,鼓勵學生大膽寫作。比如,一名學生在作文中描寫了曾經為了逃避教師檢查作業而躲在廁所里的事,事例具體,心理描寫非常生動。筆者不僅沒有批評他,還夸贊了他的寫作能力,并在評語中調侃道:這不是上策!臭不臭?學生看了評語也會心一笑。
讓學生堅持記錄自己的生活,在公眾號上閱讀作文,在課后閱讀班級匯編的書,這種經歷反過來又豐富了學生的生活,也使他們產生了持續的寫作動力。
三、從兒童生活取材,創意訓練寫作技巧
當學生有了寫作興趣,也能堅持寫作時,就可以通過訓練培養他們的寫作技巧了。
1.關注外部語言
不少學生剛學寫作文時,覺得無話可說,絞盡腦汁才寫出短短幾句話。其實,要想把文章寫長并不難,只要會寫人物對話就可以了。
在一次課堂上,教師悄悄按下手機錄音,問學生:“我們要學《珍珠鳥》了,這篇課文寫了馮驥才和鳥兒相處的故事。你們飼養過什么小動物呢?”一時間大家紛紛說出自己的經歷。之后,教師說:“請你們把剛才大家說的話寫下來。”學生一臉茫然,完全不記得別人說了什么。這時,教師播放錄音,讓學生把自己聽到的內容記錄下來。筆者曾多次帶領學生進行類似這樣的訓練,讓學生從真實生活中取材進行語言練習,為生活寫作打好基礎。
2.關注內部心理
在指導學生寫某一件事時,很多教師往往只要求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即可,并認為會看、會聽的學生才會想。筆者在多年的習作教學實踐中發現,心思細膩、善于思考的學生更能看到別人看不見的細節,聽到別人不在意的話語,寫出更生動具體的文章。這說明,會想才能使人更會看、更會聽。會想,就是善于捕捉內心的想法,這是一項重要的寫作技巧。
筆者曾經在一次上課時,一臉嚴肅地說:“開始檢查背誦。”話音剛落,學生的表情就開始沉重起來。接著筆者又說:“第一個——”學生更緊張了。然后筆者就大聲點了一個學生的名字,其他學生馬上松了一口氣。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里,學生的內心經歷了從意外到緊張再到放松的心理過程。筆者請學生們相互交流了聽到老師說的每句話之后的想法,再把這三句話寫在黑板上,并在每一句話的前后都畫上橫線,任由學生添加描述語;還在每一句話的下面也畫上三條橫線,讓學生寫出想法。
當學生寫完后,筆者再讓他們用橫線把自己看到的和聽到的劃出來,用波浪線把想到的劃出來。先只讀橫線部分,問學生這樣寫可不可以。學生說可以,表示自己以前就是這樣寫的。再讓學生讀全部的內容,問這樣寫會怎么樣。學生說,更有意思了,更有趣了。這樣一對比,就讓學生更深切地感受到:只有關注了自己的內心想法,才能讓作文更細膩豐富。這樣,教師抓住教學生活中的一個小細節,有效地提升了學生捕捉內心想法的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寫作訓練也應圍繞學生展開,不能脫離學生的生活或違背學生的情感意愿。在小學階段,教師更要關注兒童的生活,有創意地進行寫作訓練,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提升其核心素養。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