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愛芳
【摘 要】 目的:分析早期康復護理對成人腦卒中急性偏癱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方法:從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成人腦卒中急性偏癱患者中抽取136例,將其分成2組:早期康復護理試驗組68例,基礎護理對照組68例,分析、比較2組的護理結果。結果:護理后,試驗組運動功能、生活能力評分比對照組高;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4.4%VS19.1%),統計有差異(P<0.05)。結論:給予成人腦卒中急性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有助于改善運動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值得學習。
【關鍵詞】 早期康復護理;腦卒中;偏癱;運動功能
【中圖分類號】
R365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7-019-01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motor function of adult stroke patients with acute hemiplegi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motor function of adult stroke patients with acute hemiplegia. Methods: 136 adult stroke patients with acute hemiplegia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68 cases in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experimental group and 68 cases in the basic nursing control group. The nursing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 After nursing, the scores of motor function and living abilit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4.4% VS19.1%),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adult stroke patients with acute hemiplegia is helpful to improve motor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which is worth learning.
Key words: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troke; Hemiplegia; Motor Function
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起病急,恢復慢,常出現語言障礙、肢體癱瘓等后遺癥,影響患者生活,威脅生命健康。相關報告顯示[1],給予腦卒中急性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在改善活動能力、運動功能上作用重大。對此,本文將我院136例患者作為對象,探討了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從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成人腦卒中急性偏癱患者中抽取136例,將其分成2組:68例試驗組中,女40例,男28例,年齡34-71歲,平均(56.8±2.8)歲。68例對照組中,女39例,男29例,年齡35-71歲,平均(56.9±2.7)歲。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統計無差異(P>0.05),可以比較。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參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1)納入標準:①年齡18-80歲之間;②經顱腦CT或MRI檢查確診;③知情本次研究且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精神病史患者;②合并腫瘤或心肝腎功能不全患者;③臨床資料不全或依從性不佳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在臨床用藥期間,由家屬幫助訓練。試驗組給予早期康復護理,包括:第一,耐心向患者講解病情進展和治療過程,提高健康知識掌握度。結合患者情況制定康復訓練方案,并舉例康復效果好的病例,提高治療依從性。第二,在患者急性期,做好肢體的擺放處理,定期幫助患者翻身,加強體位更換、皮膚護理。靜脈輸液過程中,禁止牽拉患者肢體。第三,病情穩定期,做好關節的主動和被動運動,每天2次,每次30分鐘。同時,幫助患者進行坐位、平衡訓練,早期在他人幫助下訓練,直到能獨立訓練。第四,在患者恢復期,指導進行步行、坐位平衡等訓練,以患者耐受為宜。此外,按摩患者肌肉,動作緩慢、輕柔,預防靜脈血栓的形成。
1.4 判定項目 (1)觀察2組護理前后的運動功能、生活能力評分,分別用Fugl-Meyer量表、Barther指數評定。其中,前者包括上肢、下肢兩大項目,滿分100分;后者包括進食、轉移、修飾、洗澡、如廁、行走、穿衣、上下樓梯、大小便控制等項目,滿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運動功能和生活能力越強。(2)觀察2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做好準確記錄,常見如肩痛、關節痙攣、肩關節半脫位、肩手綜合征等。
1.5 統計學方法 將文中數據錄入SPSS18.0中,運動功能、生活能力屬于計量資料,用標準差表示,實施t檢驗;并發癥屬于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實施卡方檢驗,P<0.05,統計有差異。
2 結果
2.1 患者運動功能、生活能力評分比較 護理后,2組運動功能、生活能力評分均變化,且試驗組優于對照組,統計有差異(P<0.05)。見表1。
2.2 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結果顯示,試驗組并發癥發生3例,發生率為4.4%;對照組并發癥發生10例,發生率為19.1%。對比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腦卒中又被稱為中風,是腦部血管破裂或血管阻塞,導致血流不能進入大腦引起的。在我國,缺血性腦卒中占所有患者60%-70%,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急性偏癱是腦卒中的常見并發癥,該類患者在治療期間,康復護理和預后關系密切。一般來說,康復鍛煉開始的時間越晚,預后效果也就越差。既往研究證實,腦卒中病發3個月內,是康復訓練的最佳時期[3]。因此,及時、早期的康復訓練,對促進運動功能恢復意義重大。
早期康復護理是一種通過選擇性、系統性訓練,調節患者神經元興奮度,重建神經功能的模式。一般來講,早期康復護理的內容根據患者情況而定,通過對患者進行安全、科學的康復訓練,及家屬的全程陪護,幫助患者逐步建立康復信心,減少并發癥的出現,提高生存質量[4]。本研究中,選取136例患者分組對照,其中試驗組經由早期康復護理后,運動功能、生活能力評分均比對照組高,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4.4%vs14.7%),統計有差異(P<0.05)。說明: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康復訓練,能降低致殘率,提高自理能力和運動能力。
綜上,給予成人腦卒中急性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有助于改善運動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值得學習。
參考文獻
[1] 周朝君.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影響[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7,8(22):75-76.
[2]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5,48(4):246-257.
[3] 黃柳英,岑婉華.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J].吉林醫學,2015,23(17):3952-3953.
[4] 賈倩.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臨床研究,2016,24(6):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