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北海 李佳嶺
摘 要:公路工程造價控制管理在公路工程建設中不容或缺,對工程項目質量具備直觀的影響。在公路工程造價控制管理中運用PPP模式,可對工程造價有效管控,縮減成本投入,提高投資效益。但由于該模式在公路工程造價控制管理中的運用尚不成熟,故還存在較多問題,此次研究先對PPP模式進行了闡述,而后對PPP模式下的公路工程造價控制管理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該模式下的公路工程造價控制管理措施。
關鍵詞:PPP模式 公路工程 造價控制管理
中圖分類號:U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1(c)-0106-02
公路工程造價控制管理不但是公務項目管理的要點,還是公路運營的核心環節。現階段,國內極為注重PPP模式下的公路工程造價控制管理,該模式較之以往的項目建造管理模式具備較大差異,能大幅縮減公路工程建設投入的成本,改善投資效益。但由于該模式在公路工程造價控制管理中的運用尚不成熟,故還存在較多問題,因而有必要對PPP模式下的公路工程造價控制管理加以分析,從而出具合理建議,推動公路工程事業獲取更進一步發展。
1 PPP模式概述
在工程管理領域,PPP模式具體表示公共基礎設施工程投資中,資本投入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協作完成的項目融資模式。PPP模式下的公路工程建設在管理中存在如下特點:一是其屬于合作式融資模式。該模式下的融資模式即政府和私營企業、民營資本經由合作,給公共設施建設提供服務的融資模式。在上述過程中,政府、企業資本所處地位具有一定的平等性。二是公共設施建設功能。該模式具體給公共設施建設給予資金,故而其享有較強的公共建設功能特性,所以在國內公路工程建設中獲取了寬泛運用。三是政府參與程度較高。較之其他融資建設模式而言,PPP模式下政府對公路工程項目為全過程參與管理類型,雙方的管理信息具有一定的對稱性。
2 PPP模式下的公路工程造價控制管理問題分析
PPP模式下的公路工程造價控制管理問題可從如下幾點予以體現。
2.1 前期準備環節
PPP模式下的公路工程造價控制管理中,前期準備環節至關重要。然而,因該模式于國內的公共設施建設中還處在推廣時期,故而實踐中其前期準備環節具有較多不足,具體如下:一是政府調控和審批工作存在不足。因該模式下政府職能和以往的工程融資模式具有就較大區別,故而其政府調控和審批工作也有所不同,但因PPP模式當前處在推廣時期,政府部門不具備相應管理經驗,使得調控和審批過程具有漏洞,弱化了造價控制管理效果。二是工程方案亟待健全。工程建設方案可謂是造價控制管理的前提,尤其是PPP模式下,相近的方案時政府和企業共同控制的先行條件,但因以往的建設方案匱乏具體性,故而使得工程造價控制效力不足。三是造價編制方式滯后。目前,造價人員在工程造價控制管理中依舊沿用老套的方式編制工程造價,譬如定額方法,但PPP模式下此類編制方式已與時不符,無法發揮造價控制管理功能。
2.2 設計環節
就目前的公路工程設計環節造價控制管理而言,最顯著的弊病即沒有選擇動態控制模式。究其根本即設計人員設計時僅注重質量,過于探求設計中材料、工藝等成本的最大化所致。然而,實際建設時,工程建設市場具有較強波動性,故設計中最大化的成本因素會伴同市場成本變化而變化,加大了造價控制管理難度。
2.3 施工環節
PPP模式下公路工程施工時因被投融資特點所干擾,使得工程造價控制管理問題集中在如下兩點:一是政府方面,因政府調控等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建設撥款等因素干擾,對工程施工產生了不利影響。二是企業方面,因企業資金匱乏、金融市場變化等因素影響,使得企業投資難以落實或具有撤資現象,將對工程施工產生阻礙,這都會加大工程造價控制管理難度。
2.4 工程運營與結算環節
目前,國內公路工程運營和養護階段,還沒有構建產生一套健全且統一的造價標準。故而,在此期間政府和企業時常會由于造價標準不一樣,在造價過程中產生爭議,爭議的出現不但會對公路工程運行和結算工作效率帶來不利影響,還會導致造價控制管理工作無法正常實施。
3 PPP模式下的公路工程造價控制管理措施
要確保PPP模式下的公路工程造價管理工作落到實處且具有較好效果,可從如下幾點入手。
3.1 創立健全的管理體系
首先,政府和企業應擬定工程造價實施的預算標準,且于合同當中注明工程質量的驗收要求。在此協調過程中,企業和政府需有效交流,及時依照現場實情及各種變化確認預算,對現場工程質量嚴加管控,只要由質量問題出現,就應立刻將其整改,不容許將隱患置于后續工序當中。
其次,PPP模式于國內的發展還不具備較長時間,故而政府和企業還不具備充裕的PPP人才,對此需落實人才引進和培育工作。企業需規定時間來組織相關知識講座、培訓,培養骨干力量參與專題學習,對員工意識、素質加以提升,強化其專業能力,并從社會中招攬相關人才,并重內部培育和外部引進。
再次,對獎懲制度加以健全。政府部門對PPP模式下的公路工程造價控制管理需擬定相應獎懲機制。在工程實踐中,對于較為成功的PPP模式工程造價管理項目需視為典范,對其宣傳表揚,且依據典型項目的工作方式和經驗于業內宣傳。同時,針對PPP模式下公路工程造價控制管理未獲取較好效果,與要求不符的項目應進行批評,并總結經驗,明確總投資和概算不符的原因,以便今后開展工作避免同一現象發生。
最后,PPP模式下咨詢部門的工作需更為具體、細致。這一工程咨詢不同于以往單一的造價咨詢,其業務范圍愈加寬泛,對咨詢單位提出的要求愈加嚴格。較之以往的咨詢模式而言,常規參考報告存在象征價值,無法契合投資方所提實際需求。施工單位的管理人員也不同于以往把造價控制管理或獲得效益的關鍵置于工程變更或不平衡報價上,而是經由強化作業人員業務素養與操作規范管理達成目的。因而,施工單位應嚴格依據施工規范開展工作,將施工投資和施工進度、質量的相互影響關系予以協調,從而確保公路工程建設項目在指定時間完工,并具有較好質量。
3.2 政府應強化技術指導
PPP模式下,更為注重雙方對公路工程建設項目的融合度,在相應層面需政府和私營企業有效整合。如此便需政府盡量發揮資源優勢為施工單位給予技術支撐,且確保設計工作科學合理,對設計因素有效思考。要知道,若后續設計出現問題,那么配合工作便無法進行。另外,對公路工程項目協同設計時,應對公路工程環境、地質條件等加以思考,且需確保交通量預測科學合理,從而確保工程設計具有高可靠性,防止工程設計變更,縮減造價控制管理難度。
3.3 強化現場施工環節的造價控制管理
政府應對企業的采購體系嚴加監管,對材料進場予以高度關注,堅決抵制采購人員謀取私益的情況,并對整個財務過程嚴加管理。同時,施工單位在現場應對設備采購嚴加把關,設備操作人員需持證上崗,依據設備操作規范開展工作,且需對設備的保養和維護予以關注,有故障的設備需立即更換,從而安全作業。工程施工時,政府和企業應共同監管,促使工程依據設計方案進行,企業在階段性項目建設結束后,應立即通知政府予以監督、檢查,從而構建產生健全完整的質量控制和造價控制管理標準,規避工程質量問題發生。
3.4 對政府債務予以轉移
實質上,PPP模式下能夠對合法合規的政府債務進行轉移。若把政府債務面向施工單位轉移,那么便可以很好地處理公路工程建設中資金投入落后的情況,不但可改善工程施工效率,也能大幅縮減政府應對的債務壓力。
4 結語
概括而言,該文對PPP模式下的公路工程造價控制管理進行了探究,望以此為公路工程事業獲取更好的發展予以借鑒。
參考文獻
[1] 章金琴.淺論PPP模式下公路工程造價的控制與管理[J].環球市場,2016(30):160.
[2] 張虎.淺析在PPP模式下的公路工程造價控制和管理[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6(8):194-196.
[3] 宋中秋.PPP模式下公路工程造價的控制與管理[J].交通世界,2017(30):149-150.
[4] 李樂樂.PPP模式下公路工程造價的控制與管理[J].現代商貿工業,2017(24):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