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生
摘 要:在青少年短跑訓練中,運用間歇訓練方式能夠有效鞏固和復習短跑訓練技術動作,同時還可以培養青少年的速度和耐力速度,以及發展青少年的運動體能,是一種十分有效且值得應用的方式。該文主要分析青少年短跑訓練間歇訓練方式的運用,希望可以為廣大青少年運動員提供幫助。
關鍵詞:青少年 運動員 短跑 間歇訓練法
中圖分類號:G8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1(c)-0168-02
針對于青少年體能訓練來講,不同的訓練模式對訓練成效有著一定的影響。在社會信息化不斷發展的當下,人們對青少年短跑訓練也有了很大的改進,間歇訓練模式在青少年短跑訓練中的應用就十分廣泛,但還是需要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進一步發揮出間歇訓練的作用與相應優勢。
1 跑技術的概括
短跑屬于一項周期性運動項目,主要包括起跑、途中跑、終點跑以及壓線技術這4個重要部分。需要青少年有良好的速度和力量以及控制力等素質,提升青少年短跑成績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是在短跑中,運動員的速度能力十分重要。因此,在青少年短跑運動項目訓練過程中,特別是在跑道訓練課程中,更需要緊抓青少年轉向跑的能力,重點訓練青少年的速度能力,通過間歇訓練的方式能夠很好地達到以上要求。
2 訓練的重要性
在進行間歇訓練的過程中,因為青少年運動員的心臟功能會不斷增強,在短跑運動中,需要為身體充分提供有氧供應,以便保障短跑運動的有效進行。在進行不同間歇訓練的過程中,會使得運動員身體各項功能都得到完善,隨之功能的運行能力也會得到提升。青少年在高強度運動的過程中,身體還可以供應能力,保障青少年持續運動。通過調節運動負荷強度,會使得青少年機體順應運動項目的實際需求來實現自我調節,讓其可以順應身體運動變化需求,保障青少年身體時刻都可以做好應急準備。青少年在場地中,會面對很多的競爭對手,心理壓力也會較大,在平時訓練中,積極提升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青少年才可以在比賽中獲得好成績。廣泛運用間歇式訓練方式能夠提升青少年短跑速度,將多種跑步姿勢融合到一起,進一步實現速跑。在未來的訓練中要不斷健全其訓練模式,保障整體訓練質量。在耐力訓練中,其主要目的就是提升青少年的抗疲勞能力,因為以往傳統訓練模式青少年的身體十分容易產生疲勞,導致訓練效果和訓練質量較低。間歇訓練模式能夠避免以往傳統訓練中青少年身體疲憊以及訓練效果低下等問題。在青少年可以接受的訓練強度內開展訓練,積極調節訓練時間,保障訓練效果和訓練質量。
3 青少年短跑訓練中運用間歇訓練的對策
間歇訓練模式有著較強的可塑性,同時還可以根據不同階段的訓練進行科學調配。間歇訓練模式能夠有效開發青少年運動的潛在能力,同時還能夠為短跑事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3.1 積極控制短跑訓練量和度
間歇訓練模式雖然能夠有效提升青少年的運動速度和運動效率,但需要尊重青少年的身體承受能力,進一步考慮青少年的身體代謝。所以,間歇訓練模式的強度和量都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這樣才能夠有效降低青少年因運動強度過大給自己身體造成的影響。
3.2 積極控制間歇訓練頻率
在進行間歇訓練的過程中,需要科學規定青少年的休息時間,以便幫助青少年身體恢復到最佳的運動和訓練狀態,緩解青少年因運動造成的呼吸急促和心跳加速等現象。另外,在休息模式的選擇中也要科學合理,不能漫無目的地暫停訓練,可以利用短距離慢跑來實現間歇訓練,讓青少年的肌肉可以有一個緩沖的過程,同時還可以實現青少年心跳頻率恢復的目的,基于此,間歇頻率的控制需要掌握和了解相應的技巧。
3.3 嚴格控制訓練過程,重視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根據間歇性訓練的原理,需要對青少年的練習過程和間歇過程進行嚴格掌握。通過脈搏進行控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青少年在進行分段練習之后即時脈搏,通常都是運用測6s,然后將其換算成為每分鐘的脈搏,間歇時間可以運用同樣的方式進行測量。青少年運動員心理恢復到預期分為內在進入到下一分段訓練。但青少年可以承受的訓練量和分段聯系速度以及恢復時間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需要在實際訓練中區別對待。實踐發現,青少年短跑運動員在特定時期內以同樣的速度完成某一動作,脈搏會處于平穩水平,心率恢復時間也相對比較穩定,為訓練提供了客觀依據。即在一個時期之內,找出速度與心率恢復時間規律,這樣就不用每次訓練都進行測量。
另外,訓練過程始終處于動態的平衡之中,利用間歇訓練的模式青年運動員的心臟與呼吸系統工程以及承受能力都會得到提升,創新設計間歇訓練方案??梢砸勒沼柧毞绞竭M行15~20次的間歇訓練,然后對青少年進行血乳酸分析,根據結果在來決定是否繼續執行原方案,還是修改原方案。在過程中還需要堅持測量青少年運動之前的脈搏和運動之后的脈搏,以便及時掌握運動員的身體承受能力與恢復情況。
3.4 積極做好訓練前準備,規避青少年在訓練中形成損傷和疾病
青少年運動員因為技術問題和心理缺陷以及運動量較大等原因導致的傷病占總傷的70%。青少年運動員在進行大量運動的過程中,人體內分解產物在肌肉內會過度堆積,導致人體肌肉收縮和放松協調性較低,關節的靈活性也會有所下降,使得青少年運動員技術走樣,同時造成大腦皮層組織過于勞累,嚴重破壞了其興趣與抑制過程規律,青少年運動員就會很容易產生突發情況,例如運動型昏厥或是疾病損傷等。另外還會導致青少年運動員產生厭練和心理障礙等問題,對短跑技術動作反映較慢,這也是造成損傷的重點。因此,需要進一步提升教練員的運動損傷意識,在實際訓練中強化醫務監督,同時完善設備器械;強化青少年運動員膝關節和下肢力量的訓練,以便增加其穩定性;在實際訓練期間,需要積極抓好青少年對運動練習的基礎知識,科學且合理地安排間歇訓練,以便運動員因為運動量過大產生損傷和疾病,同時也防止運動量過大造成技術變樣和心理障礙導致的損傷。
4 結語
綜上所述,間歇訓練模式在青少年短跑訓練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過程中青少年要注意與有氧訓練的融合。間歇訓練模式可以提升運動員的心血管功能的耐受力,強化其代謝功能,但是也會導致心肌增厚,導致心臟腔室的減小,嚴重的會影響青少年運動員的發展。但是如果科學的與有氧訓練相融合,就會出現這類情況。有氧訓練的強化可以強化運動員心血管的多種能力,也可以為青少年運動運動壽命的延長及運動生涯的輝煌奠定強有力的基礎。另外,間歇訓練還需要掌握好相應的技巧,以此來強化短跑訓練效率。
參考文獻
[1] 石辰,張衛.青少年短跑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方法探析[J].青少年體育,2017(1):56-57.
[2] 張楊紅.科學訓練有效提高——間歇訓練法在400m短跑訓練中的運用[J].新課程導學,2016(4):22.
[3] 宋喆.阻力傘在短跑訓練中的運用——以小學高年級為例[J].中國學校體育,2018(2):59-60.
[4] 徐峰.髖關節力量訓練在短跑中的作用與練習方法[J].田徑,2017(1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