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健
摘 要:采用雙基礎模式核算的新政府會計,其在會計核算上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高職院校會計類專業中《政府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也必將進行全面調整。該文首先分析政府會計雙基礎模式的內涵特點,然后結合高職政府會計核算教學提出在雙基礎模式改革下創新教學方法的策略,為高職財會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雙基礎模式 政府會計 核算 教學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1(c)-0206-02
自從2017年1月1日正式施行《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以來,我國政府會計核算開始了新一輪的改革,從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執行了新的《政府會計制度》,我國政府會計核算正式進入了雙基礎核算模式。基于新政府會計制度的特點,高職院校就該類課程的教學也應更新教學內容和創新教學方法,方能提升教學效果。
1 政府會計雙基礎模式概述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政府會計一直以收付實現制為主進行預算會計核算。主要核算預算收入、預算支出與預算結余。改革后的政府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的預算會計與權責發生制的財務會計并行的雙基礎核算模式,使政府會計同時具備了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雙重功能。在財務報表的編制上,還需要以預算會計的核算數據編制預算會計相關報表,根據財務會計編制相關財務會計報表。政府會計制度的改革形成了全新的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的政府會計體系。
2 雙基礎模式下政府會計核算教學方法的創新
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后,執行單位的財務人員需要對經濟業務進行分析后,有可能一方面要以收付實現制進行預算會計賬務處理,同時還需要以權責發生制進行財務會計的賬務處理,并且這兩種賬務處理需要在同一賬套內完成。其賬務處理必定較之前要復雜很多。核算方法與模式的改變也會使得這門課程的學習難度大大增加。
職業院校的學生在學習政府會計之前一般會先學習以權責發生制為核算基礎的企業財務會計。熟悉了單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賬務處理思維模式。而在學習該課程內容時,雙基礎核算模式下的賬務處理會使大部分學生覺得難度增大,兩種賬務處理也很容易弄混淆。
基于上述分析,教師在進行這門課程的教學時,需要走出企業財務會計的教學模式與思維模式,重新分析這門課程內容的特點,積極地進行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的創新,方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提高教學效果。
2.1 采用比較教學法,類比新核算方法
收付實現制以預算資金的實際收付作為記賬的依據。只要在當期實現了預算資金的收款或付款,就在當期作預算收入、預算支出的賬務處理。其處理過程中只考慮款項是否收付,不考慮預算收入與預算支出的權利與責任的實際歸屬期。
權責發生制以取到收入的權利、承擔費用支出的責任義務是否發生作為記賬的依據。權利、責任、義務在當期已產生,無論款項是否收付,均需要在當期確認收入或費用。權利、責任、義務不在本期產生,無論款項是否在本期進行收付,均不能在本期確認收入與費用。其處理過程中只重點考慮權責的產生。
基于兩種不同的核算基礎,進行的賬務處理結果也會完全不同。學生需要結合兩種核算基礎的特點,對經濟業務進行雙重分析,方能正確地進行賬務處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可以采用比較分析法進行教學。教師可以結合案例,引導學生分析經濟業務是否引起了預算資金的增減變動,來確定是否需要進行預算會計核算;另一方面再引導學生分析單位是否在本期產生了相應的權利或責任,來確定在財務會計中是否確認為本期的收入或費用。分析結束后,指導學生完成業務處理。之后再基于業務的處理結果,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兩種處理結果的差異,從面幫助學生理解消化。
2.2 采用案例教學法,讓學生切身體驗
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的會計主體包括各級國家機關、政黨組織、社會團體、事業單位和其他單位。會計主體的多樣性及各主體業務的差異性使得其賬務處理復雜多變。再者,高職學生對于這些會計主體的業務運作及行政關系并不了解,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只會一知半解,很難實現理論向實踐的轉化。在業務分析過程中還很容易與企業會計的內容搞混淆。
基于上述特點和情況,教師需調整教學策略與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應針對各知識點,在課前準備充分的案例素材,在課堂教學中,盡量營造接近現實的業務環境和工作場景。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各預算執行部門和單位的業務運作過程,在理解業務的基礎上再來分析賬務處理就相對容易得多了,學生對賬務處理的原理也會理解得更為透徹。
2.3 采用圖解教學法,解決報表編制難點
新《政府會計制度》下單位需要根據預算會計編制預算收入支出表、預算結轉結余變動表、財政撥款預算收入支出表;需要根據財務會計編制資產負債表、收入費用表、凈資產變動表、現金流量表與附注。這就是基于雙基礎核算模式下產生的政府會計雙報告模式。
在報表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圖解教學法,通過畫圖,將政府會計要素按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分為兩大版塊,再描繪兩類會計要素與雙報告體系中各報表的關系,讓學生明白預算會計相關報表與財務會計相關報表各項目在取值上數據來源有什么不同,從而形象地為學生組建一幅雙報告架構圖,能讓學生明白雙基礎下的雙報告基本原理與填列方法。
2.4 歸納總結教學法,構建學生自己的知識體系
在學生學習完所有的會計科目及經濟業務賬務處理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項業務歸納總結的課后任務。要求學生將學過的經濟業務逐條整理出來,并繪制表格,分別列出各經濟業務在雙基礎下的不同賬務處理。同時在表格中分析收入與預算收入、費用與預算支出在業務處理過程中形成的差異。
這項任務的完成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可以幫助學生通過對業務處理的歸納總結,進而加深對業務處理的理解,逐步形成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二是這套歸納總結性表格,在報表附注中還可以派上大用場。
在報表附注中,需要披露將年度預算收入支出表中“本年預算收支差額”調節為年度收入費用表中“本期盈余”的信息。在調節的過程中,可以直接根據單位的經濟業務對照歸納總結表找出相應的內容,快速分析出兩種處理形成的差異,從而完成信息調節工作。
2.5 采用討論合作法,發散學生的思維
在高職政府會計核算教學中,雙基礎模式比傳統應用的單基礎模式更為復雜,很多細節不容易理解,學生剛剛開始接觸政府會計核算,可能無法理順思路,因此,教師可以多在課堂上采用討論合作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式的合作學習。教師也可以將案例教學和討論合作法相結合,讓學生分析財務核算的方法與應用。在討論合作中,學生可以形成發散思維,提高解決政府會計核算問題的能力。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職政府會計核算教學中,教師應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加強對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學習,在教學中改革教學方法,讓教學過程更加貼合學生的需求,滿足學生專業學習和能力發展的目標,為社會培養知識扎實、能力突出的政府會計類人才。
參考文獻
[1] 楊曉杰,王興敏.提前贖回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會計計量[J].財會月刊,2018(30):85-86.
[2] 張秀蘭.基于新準則的持有至到期投資會計核算教學方法創新[J].教育教學論壇,2017(14):58-59.
[3] 孫建華.持有至到期投資會計核算的分層講解[J].財會月刊,2017(8):35-36.
[4] 楊模榮,畢慧.對攤余成本定義的改進[J].財會月刊,2017(15):218-219.
[5] 徐衛紅.再議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后的會計處理[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3):41-42.
[6] 程亞蘭.《會計核算方法》課程數字化探討——省級精品課實施三年后思考[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