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霞
摘 要:該文從闡述職業教育“工匠精神”缺失的表現及危害入手,分析在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職業院校“工匠精神”缺失對制造業發展造成的影響,強調將“工匠精神”融入到職業教育,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服務“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需要,是職業院校深化內涵發展的現實需要,是促進學生就業和個人發展的必然要求,“工匠精神”的培育應該成為職業院校的教育追求,“工匠精神”的養成應該成為職業學校和企業校企合作的必然,職業院校塑造工匠精神具有現實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關鍵詞:職業院校 工匠精神 塑造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1(c)-0230-02
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自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工匠精神”以來,工匠精神已成為社會討論的熱點。但對“工匠精神”這一概念至今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權威的定義。對于什么是“工匠精神”,《辭?!すげ俊分薪忉尩溃骸肮?,匠也。凡執藝事成器物以利用者,皆謂之工?!逼鋵嵗斫狻肮そ尘瘛保褪且环N認真精神、敬業精神,工匠精神的實質,就是敬業、精益、專注和創新,工匠精神就是熱愛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堅持不懈、不斷創新和創立品牌。職業教育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需要的具有較高職業素質勞動者的教育,目的就是培養造就技藝精湛的工匠。為此,職業院校在加強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還應高度重視對學生職業精神的塑造和培養,高職院校應整合各種教育資源,采用多種有效的教育途徑和方法,需要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培育工匠精神,在職業教育的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予以落實和實踐,將工匠精神作為辦學理念貫穿始終,確立和重塑工匠精神的地位,培養學生們的工匠精神,實現職業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1 職業教育“工匠精神”缺失的危害
1.1 “工匠精神”缺失的表現
在目前的職業教育及社會工作中,工匠精神缺失普遍,具體表現如下。
1.1.1 工作急功近利,缺少長遠規劃
一些企業追求短、平、快,甚至是投機取巧所帶來的即時利益,對產品缺少長遠規劃,忽略產品的品質靈魂。影響了工匠精神的產生。
1.1.2 工作懈怠,缺乏高質量標準
工作態度馬虎,工作懈怠,應付差事,得過且過,敷衍潦草,工作標準不高,工作差不多就行了的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常見。影響了工匠精神的培育。
1.1.3 低劣假冒產品,缺失創新和自主品牌
市場缺少自主創新產品,即使不少有品質的產品推出后,低劣假冒產品緊隨其后,占領市場,讓部分企業失去了創新的勇氣和投入的耐心,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影響了工匠精神的養成。
1.2 “工匠精神”缺失的危害
“工匠精神”的缺失危害極大。具體表現如下。
1.2.1 導致目前大而不強的中國制造業
近年來,我國制造業雖然發展速度較快,規模較大,但中國制造業總體上來講是大而不強。在制造業全球高端知名品牌中,來自中國的品牌屈指可數。
1.2.2 導致質量不高的各類產品
由于“工匠精神”的缺失,導致國內許多產品質量上不去,中國的許多產品還處于價值鏈低端,產品在全球的信譽度還不高。
1.2.3 導致制造業市場份額不高
由于產品質量以及高端產品品牌的不足,致使國內消費能力嚴重外流,長此以往,將使國內制造業市場逐步萎縮,市場占有份額下降。
1.2.4 導致制造業企業壽命不長
由于缺少工匠精神的支撐,致使許多產品質量不高,產品創新發展動力不足,缺乏競爭力,最終導致制造業企業壽命不長。
“工匠精神”缺失不僅存在于制造業,其他行業也同樣存在?!肮そ尘瘛比笔ё钪苯?、最現實的危害是產品缺乏競爭能力,影響國家現代化的實現??梢姡肮そ尘瘛迸囵B對作為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職業院校提出了新的課題,“工匠精神”的培育應該成為職業院校教育的必然追求。
2 職業院校服務中國制造2025,塑造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2.1 弘揚“工匠精神”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需要
制造業是國家的重要產業,是支撐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主體,擁有強大的制造業,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強盛的標志。在目前我國推進工業現代化,調結構轉方式,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間節點,我們必須把“工匠精神”作為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在職業教育中對準職業人進行職業精神培養,提升工匠意識,培養工匠精神,提高企業勞動者的綜合能力和素質,為國家的經濟轉型升級發展服務。
2.2 培育“工匠精神”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是適應市場需求,圍繞市場需求生產更多、更好、更適應的產品,誰能提供優質產品,誰就能贏得市場,因此必須以職業學?!肮そ尘瘛迸嘤?,通過敬業的工作精神、嚴謹的工作態度、精益的工作方式,為未來市場的產品質量提升打下基礎。
2.3 錘煉“工匠精神”是“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需要
中國發布《中國制造2025》,國家未來要從制造業大國逐步向制造業強國推進,在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步下滑的當下,唯有通過職業院校對準職業人工匠精神的培育和養成,為企業培養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勞動者,使其成為制造業發展的堅定基石,支撐起未來“制造強國”戰略。
2.4 傳承“工匠精神”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保障
“工匠精神”是老店歷經百年而不倒的秘訣之一,其核心價值在于精益求精,只有潛下心來,認真對待產品生產的每道工序、每個流程、每個環節,才能保證產品質量,才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才能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才能使企業保持長遠發展。
2.5 落實“工匠精神”培育是職業院校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
職業院校的發展來自于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只有職業院校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好務,學校才能得到社會上的認可,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才能吸引更多的生源,才能為其生存和發展奠定基礎。
2.6 具有“工匠精神”是學生就業和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
具有“工匠精神”是職業院校學生提高就業競爭力,保持可持續發展,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的現實需要。職業院校學生要想成為合格的職業人,必須要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細致的工作態度、嚴謹的職業規范,要按照工匠精神的內涵磨練自身,進而成長為新時代中國工匠,實現長遠發展。
2.7 踐行“工匠精神”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客觀要求
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而學校正是培養準職業人的場所,職業學校在教學過程中要和企業合作,要把“工匠精神”的培養作為共同的目標融入到校企合作過程中,因此傳承與踐行“工匠精神”也是學校與行業企業落實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客觀要求。
3 結語
總之,“中國制造2025”離不開職業教育源源不斷的人才輸送,職業院校必須緊跟時代發展需求,將“工匠精神”的培育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全過程,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讓具有工匠精神、技術技能過硬的人才在職場中大顯身手,使中國制造業由大到強,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 王麗媛.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職教論壇,2014(22):66-69.
[2] 陳磊.職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及其途徑分析[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16(3):59-62.
[3] 賈敏.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中國培訓,2016(22):268.
[4] 巢居鵬.大學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