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 胡琴 杜卓陽 魏開偉
摘 要:榫卯結構是一種竹、木制器物或構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的結構。“榫”指代凸出的結構部分——榫頭,而“卯”代表凹下部分的卯眼、榫槽。將榫頭插入卯眼,甚至無需加釘或膠,木構件之間即能有著突出的結構科學性和耐久性。榫卯是中國古典家具的精髓,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而今在追求高效率加工、大規模生產的趨勢中,榫卯結構因其工藝繁瑣、加工效率低等原因,逐漸被拋卻。通過該研究,希望為榫卯的復興及創新性發展提供一些思路和解決措施。
關鍵詞:榫卯 家具 傳承創新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1(c)-0232-02
榫卯集自然簡約、工藝精湛、配合精妙、宛如天成于一身,其中的凹凸的美感、蘊含的設計思想也是無可挑剔,我們需要學習研究、繼承和發揚,且推陳出新。
1 榫卯結構概述
榫卯結構是一種竹、木制器物或構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的結構。“榫”指代凸出的結構部分——榫頭,而“卯”代表凹下部分的卯眼、榫槽。將榫頭插入卯眼,甚至無需加釘或膠,木構件之間即能有著突出的結構科學性和耐久性。木材榫卯結構較為常見,石材構件的接合之間也存在榫卯,不過由于其加工難度大、加工成本高、應用范圍小,適于其的榫卯結構較為單一、稀少。木結構上的榫卯接合逐漸成為主流的榫卯結構,并隨著勞動人民不斷的改進完善,榫卯結構的數量和類型不斷增多,從而成為一門復雜、系統的學科[1]。
各種榫卯做法不同,應用范圍不同,但它們在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體構造的“關節”作用。若榫卯使用得當,兩塊木結構之間就能緊密相扣,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明式家具的榫卯結合近百種,常用于家具的榫卯結構有:格角榫、托角榫、燕尾榫、粽角榫、夾頭榫、抱肩榫、龍鳳榫、楔釘榫、插肩榫、圍欄榫、套榫、掛榫、半榫與札榫等。榫卯家具不僅結實,且因其可拆卸的結構特點利于運輸維修,因此被廣泛應用[2]。
2 榫卯在中國傳統生活文化中的應用
榫卯在中國傳統生活文化中一直被廣泛應用于建筑和家具上,至今已有7000年的歷史。在建筑中榫卯結構多應用于房梁斗拱等各部件之間的連接,起到梁柱之間的過渡性連接作用,其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梁柱之間采用榫卯連接。梁柱的榫卯連接具有比剛接變形大而比鉸接變形小的特點,是介于剛接和鉸接之間的半剛性連接。這種連接不僅有一定的承受拉壓的能力,而且還具有相當的抗彎、抗扭、抗震作用。
明清時期的家具作為中國家具中的典范,它具有濃重的文化氣息、典雅的風格特點、實用的功能,令后人驚嘆不已。其中榫卯的連接方式正是使明式家具舉世聞名的原因之一。榫卯結構銜接技術巧妙、方式多種多樣、銜接強度大、使用時間長久等特點都堪稱一絕。傳統家具制作原材料一般都是材質較好的硬木,使用金屬鉚釘或者粘膠都很難將其連接在一起,連接后的使用壽命也較短,而榫卯結構就避免了這樣的問題,使得榫卯結構在部件間的連接作用上尤為突出[3]。
3 榫卯結構在現代家具中的結構應用分析
傳統榫卯結構主要用于增加家具整體結構的穩定性,隨著現代家具的定位、結構及材料的發展與變化,傳統榫卯工藝的優勢逐漸消失。目前使用較多的榫卯都是被極度簡化過的,有的甚至直接用槍釘加固。傳統的手工藝不適應現在機器大批量計件生產的規模化要求,很多獨具特色的部件和結構在現代流派家具中不便制造更是不爭的事實。現代家具行業對待榫卯應當秉承一種傳統的“兼容并包”態度,但是在強調效率至上的市場經濟下這又談何容易[4]。
雖然榫卯面臨危機,但對我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傳承創新刻不容緩,新時代、新條件下,榫卯的現代化傳承應自然地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若將榫卯結構這一隱性元素提取出來放大,外化其形態,利用解構、重組、簡化、提煉等手法,進行一系列的變形,并運用在現代產品研發中,將結構的變化與家具的造型相融合、或運用結構原理,設計系列可拼接、易拆卸可組合等現代家具。榫卯結構的種類繁多,家具可設計的方式也千變萬化。除了經典的竹木材質,亦可探究與新型材料相結合運用。使傳統與現代結合,產品具有古典韻味的同時,又符合現代的審美需求。
類似的案例如由一般工作室設計的名叫“NUDE”的衣帽架,榮獲 2014 年德國紅點至尊獎、臺灣金點獎以及中國紅棉獎。采用榫卯結構中的魯班鎖結構原理的設計,不用釘子和繩子,完全靠自身結構的連接支撐,就像一張紙對折一下就能夠立得起來,展現了一種看似簡單,卻凝結著不平凡的智慧。衣帽架只有簡約的幾根實木,需組裝,非常挑戰安裝技術。
4 榫卯在現代家具中的裝飾性應用分析
榫卯在傳統家具成就主要體現在結構功能上,除此外,亦可在現代家具產品中研發榫卯的裝飾性功能。
強化榫卯作為文化符號的裝飾性,將榫卯外化成顯性元素進行設計,也可作為純裝飾性元素符號進行運用,裝飾性設計可整體化亦可局部化。
關于這方面的案例也不乏一些,這件是由意大利米蘭設計師Francesco Citterio設計的可變形的家具,他將榫卯結構中的燕尾榫作為無數個木條塊之間的連接件,可任意組合,類似于小孩子搭積木一樣,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可以是一個小茶幾,也可以作為桌腿,上面再架玻璃面。在其中可看到榫卯結構的的功能性與裝飾性的完美結合,將單個燕尾榫結構重復組合連接,靈活多變,燕尾榫的外露也充滿了裝飾性美感。
5 結語
榫卯文化的發展需要我們在繼承的基礎之上不斷地創新和突破。在新時期下,榫卯的價值不應只被用于陳列展示和作為物質文化遺產而保護,更應適應新形式、新材料、新需求,靈活地運用到現代產品中去。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為現代家具設計注入新的創作養分,讓中國傳統元素在未來的設計領域中源遠流長。
參考文獻
[1] 伍冰.基于構成主義思想的榫卯結構設計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6.
[2] 張錦彩.傳統木制榫卯工藝文化在首飾設計中的創新應用分析[J].藝術評鑒,2017(13):161-162.
[3] 唐可.榫卯結構在現代家具設計上的應用[J].大眾文藝·美術與設計,2016(17):101.
[4] 蘇劍萍,呂九芳.傳統榫卯結構的現代化傳承[J].家具,201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