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娜
【摘 要】 目的:對產科護理人員對妊娠合并癥產婦母乳喂養認識的護理措施及效果進行探討。方法:選擇本院2016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的64例妊娠合并癥的產婦作為實驗對象,根據1:1比例分為甲組(n=32)和乙組(n=32),各行常規護理、綜合護理,對2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結果:甲組母乳喂養知識評分、母乳喂養成功率、滿意度評分均明顯低于乙組,組間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產科護理人員對妊娠合并癥產婦進行母乳喂養認識的綜合性護理,有利于促進母乳喂養,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妊娠合并癥;母乳喂養;產科護理人員;護理措施;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239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7-222-01
母乳喂養作為臨床十分常見的喂養方式之一,其可使新生兒認知能力、智力水平、免疫能力等得到有效改善。妊娠合并癥患者由于對自身疾病存在嚴重的擔憂心理,會選擇停止母乳喂養,使母乳喂養率明顯降低。對于依然堅持母乳喂養的部分妊娠合并癥產婦,需要護理人員的專業化指導,以提高其對母乳喂養的正確認知,盡可能的給予新生兒母乳喂養[1]。本文選擇本院收治的64例妊娠合并癥的產婦作為實驗對象,現進行以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6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的64例妊娠合并癥的產婦作為實驗對象,根據1:1比例分為甲組(n=32)和乙組(n=32)。甲組年齡在21-38歲之間,平均(28.6±2.3)歲;孕周在37-41周之間,平均(39.2±0.6)周;其中初產婦22例,經產婦10例;乙組年齡在20-37歲之間,平均(27.5±2.4)歲;孕周在38-41周之間,平均(39.4±0.7)周;其中初產婦20例,經產婦12例。
1.2 方法
甲組行常規護理,遵醫囑對產婦進行常規指導,介紹母乳喂養相關知識,支持和鼓勵患者盡可能選擇母乳喂養方式;乙組行綜合護理,主要內容為:①轉變產科護理人員服務思想;挑選理論知識、實踐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負責產科科室的護理工作,要求其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操作技能,對母乳喂養的全新觀點進行學習和掌握,并在臨床實踐中積極運用;②母乳喂養宣教和護理措施:和產婦保持充分的溝通交流,對正確的母乳喂養知識進行普及,幫助患者解答各種疑惑,對妊娠合并癥導致的負性情緒進行安撫,幫助其樹立母乳喂養的信念;強化患者早期母乳喂養健康指導,囑其自孕期5個月開始以香皂、清水對乳頭、乳暈進行擦洗,并將油脂涂抹在上面,提高乳房皮膚的堅韌性;盡可能選取寬松型內衣,確保乳腺可以正常發育;對科學哺乳姿勢進行指導,可選擇多種抱姿喂養,以母嬰雙方腹部相對的抱姿最最佳;③飲食干預:多數患者分娩結束后1d內會出現四肢無力、疲勞的情況,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多吃新鮮果蔬,合理搭配粗糧、肉等,增加各類湯品攝入量以促進乳汁分泌。
1.3 觀察指標
調查和統計2組患者母乳知識掌握程度,評定母乳喂養率,并使用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定患者滿意度情況。
1.4 統計學評析
全部實驗數據均以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相關觀察指標運用(x±s)、(%)加以描述并予以t檢驗、x2檢驗,若P<0.05,則表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甲組母乳喂養知識評分、母乳喂養成功率、滿意度評分和乙組進行比較,乙組均高于甲組,組間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下表。
3 討論
妊娠合并癥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其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產后母乳喂養。以合并癥類型、產婦情況為依據,給予產婦科學正確的指導,對母乳喂養的重要作用和臨床意義進行重點強調,可幫助產婦提升母乳喂養的決心和信念對產婦母乳喂養的錯誤認知和行為進行糾正,進一步提高母乳喂養率[2]。
綜合護理干預運用到妊娠合并癥產婦中,可使產婦對母乳喂養知識進行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對產婦不良情緒進行改善,提高新生兒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醫患、護患糾紛發生率,同時提高產婦對醫護人員的信賴和滿意度[4]。
本次實驗發現,2組母乳喂養知識評分、母乳喂養成功率、滿意度評分相比,乙組均顯著高于乙組(P<0.05)。由此證明,產科護理人員對妊娠合并癥產婦進行母乳喂養認識的綜合性護理,有利于促進母乳喂養,提高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劉敏.產科護理人員對妊娠合并癥產婦母乳喂養的認識及康復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30):260-261.
[2] 王晶.產科護理人員對妊娠合并癥產婦母乳喂養認識的護理措施及效果[J].中國醫學工程,2015,23(11):129+134.
[3] 張梅.產科護理人員對妊娠合并癥產婦母乳喂養認識的護理體會[J].中國衛生產業,2014,11(17):5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