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生 張 燕
(陜西省鎮安縣木王國有林場 陜西 鎮安 711500)
落葉松種子小蜂(Eurytoma laricis yano)屬膜翅目廣肩小蜂科,是落葉松種子主要害蟲,嚴重發生時種子被害率達15%~20%,為防治該蟲危害,筆者進行了落葉松種子小蜂防治試驗,現總結如后。
1.1 形態識別。成蟲:雌蜂體長3 mm,黑色,有光澤。頭球形,有網狀隆起線;觸角11節。胸部發達,腹部大,產卵管短,由尾端露出。雄蜂體長2 mm,觸角10節。幼蟲:白色,長2~3 mm,呈“C”字形彎曲,體軀中部粗兩端細,無足。蛹:體長2~3 mm,白色,復眼紅色,即將羽化時為黑色。
1.2 生活史及習性。幼蟲有滯育習性,生活史有1年1代、2年1代和3年1代,均以老熟幼蟲在種子內越冬。翌年5月下旬開始化蛹,但繼續滯育的則不化蛹。成蟲6月中旬開始羽化,下旬為羽化盛期,7月上旬開始在幼嫩的球果上產卵。除成蟲能飛翔自然擴散外,幼蟲在種子內越冬、滯育,主要是借助種子調運進行遠距離傳播。
2.1 防治地區概況。試驗設置在陜西省鎮安縣木王國有林場落葉松林,該林分為天然次生林,樹種復雜,除落葉松外還混生有華山松、櫟類、樺類等樹種,落葉松樹齡10~25年,樹高5.9~21.3 m,胸徑6.4~20.9 cm,森林覆蓋度為81.7%,林木生長良好,樹勢旺盛。林分內有落葉松種子小蜂為害,種子被害率在15%~20%之間。
2.2 防治試驗設計
2.2.1 利用溴甲烷熏蒸種子處理防治試驗。利用溴甲烷熏蒸落葉松種子,每立方米施藥30~45 g,在常溫下密封熏蒸8h,并以未熏蒸作對照,比較其防治效果。
2.2.2 球果加熱干燥處理防治試驗。將球果先在30℃~40℃溫水浸泡10 min,再經過40℃~45℃室內干燥3~4 d,直到果鱗干燥后取出。以球果未進行加熱干燥處理作對照(CK),比較其防治效果。
2.2.3 施放2%敵敵畏煙劑熏殺成蟲防治試驗。成蟲發生期6月中旬至下旬,用2%敵敵畏煙劑1 kg/667 m2,在落葉松次生林內進行施煙熏殺防治,以未施煙處理組作對照,未施煙區應遠離1 000 m以外區域,施煙后調查防治效果。
2.3 結果與分析
2.3.1 利用溴甲烷熏蒸處理防治效果。從表1可以看出,在常溫下用溴甲烷密封熏蒸落葉松種子8 h,幼蟲死亡率為97%,殺蟲效果明顯。

表1 溴甲烷種子熏蒸防治效果
2.3.2 球果加溫干燥處理防治效果。從表2可以看出,將球果先在30℃~40℃溫水中浸泡10 min,再經40℃~50℃室內干燥3~4 d,直到果鱗干燥后取出,球果幼蟲死亡率為92.8%,殺蟲效果明顯。

表2 球果加溫干燥處理防治效果
2.3.3 施放2%敵敵畏煙劑熏殺成蟲防治效果。從表3可以看出,成蟲發生期6月中旬至下旬,在落葉松林內施放2%敵敵畏煙劑1 kg/667 m2熏殺成蟲,成蟲死亡率為81.7%,在水源缺乏的山地,是一種防治效果理想的防治方法。

表3 施放2%敵敵畏煙劑熏殺成蟲防治效果
利用溴甲烷對落葉松種子進行熏蒸,幼蟲死亡率為97%,殺蟲效果明顯。通過球果加溫干燥處理,球果幼蟲死亡率為92.8%,殺蟲效果明顯。施放2%敵敵畏煙劑熏殺成蟲,成蟲死亡率為81.7%,在水源缺乏的山地,是一種防治效果理想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