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鳳
(桃源縣漳江鎮(zhèn)漁父小學,湖南 常德 415700)
美麗的規(guī)則
那是一個傍晚,我們乘著一輛車,從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出發(fā),趕往南端的菲律普島。菲律普島是澳大利亞著名的企鵝島,我們要去那兒看企鵝歸巢的美景。
從車子上的收音機里,我們知道這個島上舉辦的摩托車賽快要結束了。司機和導游是中國人,聽到這個消息后,都顯得憂心忡忡。因為根據(jù)我們的經(jīng)驗,車賽的觀眾一散場,會有成千上萬輛的汽車往墨爾本方向開。因為這條路只有兩條車道,我們都擔心會堵車,而真正可以看到企鵝歸巢的時間只不過短短半小時,如果因堵車而耽誤了時間,我們就會留下永久的遺憾了。
司機加快了車速,想爭取時間趕在散場之前到達企鵝島。但擔心的時刻終于來了。離企鵝島還有六十多公里時,對面出現(xiàn)了一眼望不到頭的車流。其中有汽車,還有無數(shù)的摩托車。那可是一些特別愛炫耀自己車技的摩托車迷呀!他們戴著鋼盔,一副耀武揚威的樣子。
此時此際,從北往南開的車只有我們一輛,可是由南向北的卻何止千輛!我們都緊張地盯著從對面來的車輛。然而,出乎我們意料的是,我們雙方的車子卻依然行駛得非常順暢。
我們終于注意到,對面駛來的所有車輛,沒有一輛越過中線!
這是一條左右極不“平衡”的車道,一邊是光光的道路,一邊是密密麻麻的車子。
然而,沒有一個“聰明人”試圖去破壞這樣的秩序。要知道,這里是荒涼的澳大利亞最南端,沒有警察,也沒有監(jiān)視器,有的只是車道中間的一道白線,一道看起來似乎毫無約束力的白線。雖然眼前這種“失衡”的圖景絲毫沒有美感可言,可是我卻漸漸地受到了一種美的感動。
我必須說,這是我平生所見過的最美麗的景觀之一。它留給我的印象,甚至要比后來我們看到的可愛的小企鵝還要深刻。因為我從那條流淌的車燈之河中,看到了規(guī)則之美、人性之美。
先讓學生自由讀文,然后讓學生畫出文章內容的思維導圖,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可以以一個自然段為一個分支,八個自然段就是八個分支。
從文章段落的大意來看,第一段寫去看企鵝歸巢的美景,第二段寫擔心路上會堵車,第三段寫對面出現(xiàn)車流,第四段寫雙方車行順暢,第五段寫沒有一輛車越過中線。第六段寫不“平衡”車道,第七段寫沒有一個人試圖破壞行車秩序,第八段寫“我”的感受。大部分學生能較快地完成這種簡單的思維導圖。
然而一般作者寫文章時是先定出文章架構,列出寫作提綱,再布局每一個段落的具體內容。如果我們依照文章段落來畫出八條主脈,就可能落入見樹不見林的盲點中,初學者很容易以為一個段落就是一條主脈。剛接觸思維導圖時,我主要訓練學生用這種簡單的方式來畫出文章內容的思維導圖。已經(jīng)是六年級學生了,我將要求提高了。
思維導圖要展現(xiàn)出思考的層次,應該先把每一個段落大意定好后,再把相同概念的段落合并起來,就能形成文章的架構,也就呈現(xiàn)了作者所表達的思考層次與脈絡。以文章架構來看,本文分成“乘車出發(fā)”,“路遇車流”,“感受頗深”三個層次,有部分學生完成了如下的思維導圖:

《美麗的規(guī)則》文章篇幅不長,而且語言淺顯易懂,非常適合學生獨立閱讀,通過上面的練習,學生很好地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除此之外還要引導學生體會“美麗的規(guī)則”的含義,領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
這篇故事可依照故事發(fā)展的線性關系,借用“流程圖”的方式來呈現(xiàn)。
流程式思維導圖:

學生明白,“美麗的規(guī)則”包含著規(guī)則的美、人性的美,不僅僅是指最美麗的行車“失衡”的景象,也指創(chuàng)造這種美景的人們自覺遵守規(guī)則的道德之美。
故事的演變過程很容易在腦中形成圖像,在心中形成直覺印象,直接把腦中圖像畫下來,就是“心像法”。每個人的“心像”都不一樣,還有三個學生用圖像來取代文字,讓自己的思維導圖更有趣,也讓版面更為精簡。借助思維導圖,進行閱讀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