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晶晶 張延昭
(商丘工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河南 商丘 476000)
相較于第一課堂(課堂教學)而言,第二課堂是在第一課堂之外的時間進行與第一課堂息息相關的教學活動。2016年共青團中央《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首次提出實施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從工作內容、項目供給、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系統設計和整合拓展,客觀記錄、認證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經歷和成果,促進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成為學校人才培養評估、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社會單位選人用人的重要依據。[1]2018年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印發《關于在高校實施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二課制度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思想為指導思想,培養符合社會主義需要的合格人才為目標,發揮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深化高校共青團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作用。[2]
為提高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質量,培養理論基礎扎實,具有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吃苦耐勞品質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有效提升本科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各高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思想,紛紛進行教學改革,以彈性學分制、班導師制與小班教學制等符合人才培養計劃的教學制度與實際教學有機結合。彈性學分制以課程為核心,教師輔助指導,績點與學分為衡量方式,彈性學制3-7年,它將傳統的教學重心由教師轉移為學生,最大限度的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擴大了學生學習空間的可支配度。加以“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有機結合,能夠有效滿足學生對自我學習的需求。
商丘工學院自2017年9月以來,“第二課堂成績單”學分制正式實施,目前為止,已實施的“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活動開展呈如下情況:

?
為了培養理論基礎扎實、具有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吃苦耐勞品質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有效提升本科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各類應用型本科院校紛紛將第二課堂成績納入畢業考核之中。然而,高校為了保證第一課堂的教學,多數活動開展變得有目的性、功利性、象征性,如果積分修不滿,學生迫于畢業壓力,也只能找些工作量。另外,第二課堂的教學活動也受不到第一課堂教學老師的重視,甚至認為第二課堂是輔導員、團委老師的事情,與第一課堂無關,專業教師缺乏參與積極性,甚至不關注,不參與。由此可見,第二課堂的教學與管理體系的不完善。
多數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模式向學分制轉變極大的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發性。而與第一課堂相輔相成的第二課堂教學,則是最大化的幫助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合作意識,幫助學生發展個性,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素質。但因為學生缺乏指導,參與活動具有明顯的目的性,只為完成畢業目標,缺乏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并且各個高校第二課堂制度形色各異,學生處于迷茫狀態,錯誤的認為只要修夠學分,就能順利畢業。
由上文各類活動開展比例可知,大量活動開展都集中在思想政治素養類活動,學生報名率和重復率極高,甚至修的全部學分都集中從在思想成長類活動中獲得。這是由于其余活動開展要求不明確,活動開展較困難,以至于導致活動開展數量非常可觀,但實際上大多數學生是在反復參與同類活動,學生出現想參加卻無法參加,有意愿展現自己苦于沒有機會。更有甚者認為活動辦得沒有意義,索性便無視活動。
為盡量避免學生第二課堂選課的盲目性,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漸學會選擇,應用型本科院校應成立專門的機構,編制相應的指導手冊,明確輔導老師的職責,堅持選擇的指導原則,從而使學生更好的選擇第二課堂活動,順利地完成學習并有益于自身的發展。[3]以商丘工學院為例,“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與培養理論基礎扎實,具有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吃苦耐勞品質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相結合,從校團委至各二級學院,各活動模塊匹配相關責任老師和考核機制,并制定相應的第二課堂活動開展實施手冊,充分尊重學生的自我發展和自我成長,將第二課堂與“五引領三育人”即政治引領、價值引領、學長引領、網絡引領、榜樣引領;勞動育人、心理育人、資助育人有機結合,充分保障學生成長成才。
與第一課堂的傳統教學模式相比,第二課堂的教學重心轉移到了學生的實踐性、主動性,讓學生將第一課堂學到的理論知識通過自己主動選擇的實踐體現出來,更完善更快速的吸收。因此,第二課堂應從學生角度出發,處處為學生考慮。完善第二課堂的管理機制,健全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指導,多種制度保障的第二課堂制度體系,并對教師、學生進行培訓,以滿足第二課堂的管理需要。
將第二課堂納入相關負責老師和學生的考核中,與評優評先、入黨推優、學生資助等相關工作結合,健全第二課堂管理的激勵制度;在第二課堂活動中配備有相應特長的教室,上報學校相關部門審批,將其計算入教師工作績效考核中,從而有效提高老師的積極性、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