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麗檸
最近,讀了一本《優雅的藝術》,是位美國女作家寫的。女作家本是舞蹈評論家,長期為報紙撰寫藝術專欄。她認為,優雅無處不在,而且可以后天培養。由于工作關系,她接觸過許多演員、藝術家,都是些外觀身形很優雅的人。但在她看來,真正的優雅是發自內心的,并不局限于外觀狀態。在狹窄巷弄里側身避讓,是優雅;在寬闊的人行道上撿拾一塊垃圾,是優雅;在競技比賽中為失敗者加油,仍是優雅。
那么,優雅的奧秘是什么?優雅是一種由內向外散發的溫暖,是由心而生的人文關懷。我們一旦掌握了優雅的絕技,便能如魚得水地面對生活的困窘。
對于人類社會來說,越優雅越文明。優雅,表達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系,也會在人群之間產生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就像問好與握手,永遠是相互的,是一種協作精神的體現。
試想,如果每個人都優雅,我們何須再彷徨?
多年前的一個冬日下午,我抱著六個月大的女兒在街上玩。天冷,有風,怕幼小的女兒受寒,我采取面對面豎抱的姿勢,將她的頭壓在我的胸前。有一個擦肩而過的阿姨,走過去之后,又返身追過來。她嗔怪我,“你這小伙子,根本都不知道怎么抱小娃娃,你應該橫著抱,將娃娃的頭斜著貼在你的胸口就行。你這樣豎著抱,再將娃的頭壓在你前胸上,會影響她呼吸的!”她說完,將我的小女兒要了過去,給我做了一下示范。臨走,她又強調,“可不敢再那樣豎著抱了!”
平常上班,往往對著電腦一坐就是幾個小時,時日久了,頭昏腦脹腰酸背痛,十分難受。我所住的地方離單位有七八里遠,為了鍛煉身體,每天早上,時間充裕的話,我就推著自行車上班;時間緊的話,就走一段,騎行一段。有一天,路過一個早餐點,一位正吃早點的大爺站起身來,關切地詢問我,“年輕人,你的自行車是車胎沒氣了還是壞了?前方路口右拐,順著巷子走百十米,就有修車的。”
風雨欲來,我沒帶傘。急匆匆在菜市場買了幾斤蘋果,我提上疾走,剛到公交車車站,塑料袋破了,蘋果滾落一地,而此時,密集的雨點鋪天蓋地而來。我手忙腳亂去撿地上的蘋果,狼狽至極。一個等公交車的小男生,撐著傘走到我身邊,將手中的傘傾向我,幫我遮擋漫天的大雨。
去某市參加專業理論培訓,上課第一天,我找了個位置剛要坐下來,被后邊一位同志攔下了。我很不高興,語氣生硬地說:“怎么,這個空位你占下了?”他說:“不是,椅子桌子都落了很多灰,挺臟的,你先擦一擦再坐。”說完,他遞給我幾張餐巾紙。
漫漫人生路,記憶中這些擦肩而過的溫暖,雖然已過去了很多年,我卻記憶猶新。它們猶如綻放在黑夜中的煙花,短暫,然而美好,給我感動和力量,讓我前行的腳步,變得無比輕快和愉悅。而我,也在前行的道路上,努力將這份感激和美好,轉換成和煦的陽光,不忘給擦肩而過的陌生人以感動和溫暖。點點愛心,匯聚成河,抬眼觀望,這個世界是如此的和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