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菲
湯顯祖與嶺南的緣分始于萬歷十九年(1591年),他在嶺南雖然只有短短半年,卻與嶺南結下了深深的緣分。對于湯顯祖而言,貶謫讓其在仕途上跌入人生的谷底,但嶺南一行沖擊了他的思想觀念,為其戲劇創作積累了素材;對于嶺南而言,湯顯祖創辦了貴生書院,講學論道,給嶺南的文教事業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萬歷十九年五月十六日,湯顯祖因上書《論輔臣科臣疏》抨擊時政,被明神宗貶為徐聞典史。嶺南雖是荒遠之地,但有同窗好友的照拂,湯顯祖的嶺南之行反而成了游目騁懷的旅行。一路上,湯顯祖縱游飽覽了美麗奇特的嶺南風物,經歷了各種新奇有趣之事。嶺南貶謫之旅,湯顯祖收獲頗豐:游覽了禪宗六祖惠能終生棲身說法的曹溪南華寺,作詩《曹溪》《南華寺二首》;見到了譯者這種特殊的職業,聽到了中外兩種語言的交流,作詩《聽香山譯者》;嶺南物珍“寄生酒”也讓湯顯祖倍感欣喜,這種酒在當時得到很高的評價。
嶺南不同于中原的風物和風情,讓湯顯祖一踏足便詩興大發。山水風光、峽谷洞石在湯顯祖的詩中呈現出耳目一新之感,如《望羅浮夜發》《羅浮嘆別逃庵主人》等。廣州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是全世界唯一千年不衰的商業城市,看到廣州洋商夷舶及各省商人客船云集,湯顯祖感到很大的震撼,于是寫出:“臨江喧萬井,立地涌千艘。氣脈雄如此,由來是廣州。”從詩中可以看出當時廣州貿易極其繁榮。
在被貶徐聞期間,湯顯祖在享受美景的同時,也被當地輕生、自賤、好斗的野蠻民風所困擾。作為典史,他只是一個沒有實權的官員,但是他仍然體察民情,興辦書院教化民眾,倡導“貴生”思想。自從湯顯祖到徐聞創建貴生書院后,徐聞學子勤奮苦讀,人才輩出。據徐聞縣志記載,自明洪武初年(1368年)至萬歷十九年(1591年)的223年,徐聞僅出舉人14人;而萬歷十九年(1591年)到崇禎末年(1644年)的53年間,徐聞便出了13名舉人。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是湯顯祖戲劇的代表作,講述的是杜麗娘和柳夢梅之間跨越生死的愛情,愛情讓杜麗娘起死回生并與心上人結為連理。《牡丹亭》完整地展現了湯顯祖的創作理論“至情論”:“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創作靈感的一個重要來源就是他謫居嶺南時的見聞。《牡丹亭題記》有云:“傳杜太守事者,仿佛晉武都守李仲文、廣州守馮孝將兒女事。予稍為更而演之。至于杜寶收考柳生,亦如漢睢陽王收考談生也。”《牡丹亭》來源于劇本《杜麗娘慕色還魂》,這兩者最大的改動就是男主人公柳夢梅的身份,由現任知府貴公子改寫成嶺南窮才子。《牡丹亭》中這樣描繪柳夢梅:“小生姓柳,名夢梅,表字春卿。原系唐朝柳州司馬柳宗元之后,留家嶺南。父親朝散之職,母親縣君之封……”這是一個無官無職、家境貧寒的書生。湯顯祖對嶺南的很多認知都體現在柳夢梅身上,其身上帶有嶺南之人的典型特點,如《牡丹亭》第五十五出《圓駕》中,柳夢梅向杜寶辯解道:“老平章,你罵俺嶺南人吃檳榔,其實柳夢梅唇紅齒白。”將當時嶺南人喜歡吃檳榔的習慣展現了出來。
嶺南之行對湯顯祖的創作和人生影響頗深,若是沒有嶺南之行,他的《牡丹亭》不會如此般熠熠生輝。田漢先生曾這樣評價嶺南之行對湯顯祖戲劇創作的影響:“徐聞謫后愁無限,庾嶺歸來筆有神。”“柳垂橫浦嶺梅香,若士南歸寫麗娘。”可以說,湯顯祖成為一代戲劇大家,嶺南對其的影響是不可或缺的。嶺南也因為湯顯祖的到來獲益良多:百姓變得知書達理,重視生命,提高了禮義和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