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曄
賞 析
如文中所述,我相信助人為樂的事情,幾乎每個人都做過。作者寫的幾個事例,都是陌生人給予的幫助。茫茫人海,相遇就是奇跡。如果再能伸出呵護之手,那么我們將擁有一個美好的社會。
但我要反問一個問題,如果你經常幫助別人,但你遇到困難時卻無人伸手,這樣,你會懷疑“助人為樂”的信仰嗎?如果會,那說明你還不夠優雅。你的與人為善,是建筑在別人對你的回報之上,本質上是渴求利益的交換。但助人為樂真正的含義是什么?不求回報。如果你是一個不計較個人得失的人,那么你便拿到了一把優雅人生的鑰匙。也許這把鑰匙不萬能,但它將為你的心充值篤定。
遇見一位記者朋友。寒暄幾句后他說:“還記得我去過你家拍照片吧?”我連聲說:“記得記得,不會忘記的。”他說的拍照片,準確地說是拍鳥窩。
那年春天的一個早上,我打開陽臺的窗戶澆花,忽然發現花盆中臥了一只叫不上名字的鳥。淺褐色的羽毛,脖子處一圈黑白點花,像一根項鏈,一張尖尖帶彎的長喙,一雙溜圓的黑眼睛,長長翹翹的尾巴,好可愛的鳥。我打開窗戶看時,它飛走了。我差點驚叫起來,簡陋的鳥窩里竟有兩枚晶瑩的鳥蛋,微微地泛著粉紅的光。從此,一家三口每天進門第一件事就是看鳥,詢問、通報新消息。總是盼著早一天聽到小鳥的喳喳叫聲。
記得有一天突然變天下起了大雨,看著雨水打進鳥窩打在鳥兒身上,兒子著急,我在家里轉來轉去,終于想出了辦法,拿了一個方便袋,給鳥兒造了一個遮雨棚,鳥兒任我的手晃來晃去,一動不動。可是風太大了,也無濟于事,不多時鳥兒的羽毛就濕漉漉的了,我們急得無計可施,先生只好說:“那樹上的鳥窩不淋得更厲害嗎?應該不要緊吧。”當然事實證明我們是多慮了。
小鳥出世后,記者朋友到家里來拍了照片,配圖配文在報上刊發,多年之后每次見面,他都提起我家那個鳥窩,可見他印象深刻。
后來知道那鳥兒就是斑鳩,不是什么稀有種類,同事朋友也還是說這是福瑞之兆。想想平時,一家三口各自忙于工作、學習,是這鳥兒給了我們閑心、閑情與放松的心情,我想,這大概就是鳥兒帶來的福瑞之氣了吧。所以我在影集里把“有鳳來儀”改為“有鳥來儀”,以資紀念。
再后來,我們搬家離開,再也沒見過它們。不過,相信它們現在已經有了更多更好的去處。去年,我在辦公室門前的四季桂叢里又看到一個鳥巢,比我的拳頭大不了多少吧,迷你又精巧。鳥夫妻也很小巧,頭上有一小塊兒白毛,查到這鳥兒的名字叫城市白頭翁,學名白頭鵯,和麻雀、綠繡眼合稱“城市三寶”。這對鳥夫妻不是很怕人,時時可以欣賞到它們悠長婉轉多變的鳴聲。后來鳥窩里就有了3枚小鳥蛋,鳥夫妻開始孵卵,我們經過時都特意放輕腳步,唯恐驚到它們。小鳥孵出來,小小一點,灰不溜秋的,很丑,長大一些后,就有了閃耀的白頭,和父母一樣洋氣好看。
今年開春桂花叢被修剪,枝葉沒有原來茂盛。過了春分我就開始尋找白頭翁,到放暑假前,依然不見它們的身影,我心中無比惆悵。與女友說起,她是一個音樂迷,推薦我聽雅尼的《夜鶯》,說這是一首中國味道十足的現代電聲樂曲。當耳邊響起悠揚、清越的笛聲,那分明就是白頭翁在樹叢間騰躍鳴叫。
選自 《江海晚報》
2018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