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東霞 卿助建 呂濤
2018年1月,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名單,柳州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柳州二職校)以傳承侗族文化藝術項目入選,該校是此次入選的1035所學校中唯一一所傳承侗族文化的學校。
近年來,柳州二職校以挖掘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絢麗多彩的侗族民俗文化和服飾文化為基點,努力打造集“技藝研究、產品開發、社會服務、展示交流”于一體的侗族服飾文化傳承與創新基地,培養高技能人才,推動民族文化傳承創新。
建設場館,搭建多元教學平臺
“我最喜歡去學校民族服飾體驗館了,這是我們練習基本功的地方。以前我不懂繡花,只是在小時候看過家里的老人們繡,在體驗館里,我不僅學會了繡花,還了解了許多少數民族的文化。”柳州二職校學生吳青方對記者說。
吳青方所說的民族服飾體驗館是柳州二職校新建的教學場所。為了建設好侗族服飾文化傳承與創新基地,該校首先從建設現代化教學場所上下功夫,建成了民族服飾體驗館、侗族手工技藝傳承工作坊、服裝教學工廠、大師工作室、教師工作室、學生創客空間等多個教學場所,為師生營造了一個內容豐富多元、實踐體系完善的侗族服飾文化傳承教學環境。
民族服飾文化體驗館設置有工藝展示區、服裝展示區和學習區。工藝展示區內展示的是侗族紡紗、織布的流程,再現了侗族的日常生產、生活場景;服飾展示區內展示的是豐富的侗族傳統服裝和飾品,這些民族服裝可供體驗者試穿,展示區內還特地開辟了一塊地方,專門展示刺繡大師、民間手工藝者及師生的刺繡作品和畫作;學習區里則配備了縫紉設備、手工工作臺、計算機、平板電腦、一體機、電子白板等,師生可在該區域內開展教學活動。
“侗族手工技藝傳承工作坊里有很多現代化的機器和設備,老師會手把手教我們用這些設備制作銀飾品。這些先進設備對我們進行實操訓練很有用,有助于我們提高實踐技能。”該校學生俞建純說。
與民族服飾文化體驗館注重展示和體驗不同,侗族手工技藝傳承工作坊側重于實訓教學。該工作坊內配備了打金臺、飾品制作器、壓片機、壓彎機、點焊機、打斬機、打磨機、拋光機、超聲波清洗機等現代化設備。在工作坊內,學生可親手操作機器,進行手工技能實訓。
除了上述看得見、摸得著的場館,柳州二職校還進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充實和豐富了多媒體教學資源。僅2018年,該校教學系統里就增加了300多個學習課件,有超過300G容量的民族服飾電子教學資源,并支持鏈接服裝云教學平臺和資源庫系統,學生可從中檢索服裝面料、服裝文案、服裝標準、企業技術等各種學習材料。
外引內促,引領教師專業成長
張禮全是廣西工藝美術學校教師、高級國際商業美術設計師,也是柳州二職校的民族文化傳承技能大師,在該校成立了大師工作室。2017年,在張禮全的指導下,該校的伍依安民族創意家居工作室、陳美娟民族服飾創意工作室共同創作了纖維藝術裝飾畫,填補了廣西工藝畫品種的空白,榮獲第七屆廣西發明創造成果展覽交易會傳統手工藝創新成果獎、2017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百花杯”銅獎。
“我在學校從事服裝設計教育工作已經28年了,我覺得學校就像溫暖的家。一直以來,學校非常重視提升老師的專業素養,近幾年還聘請許多技藝大師在校成立工作坊。在大師的指導和引領下,老師們都獲得了很大進步,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柳州二職校教師陳美娟說。
引進校外專家資源,是柳州二職校打造優質教師隊伍、深化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舉措。近年來,該校聘請了1名民族文化技藝大師、3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7名教育專家、11名企業專家參與基地建設,組建了一個由職教專家、學校骨干教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行業企業技術骨干組成的民族文化技藝教學團隊。
“引進校外力量,能夠為老師們提供更多提升專業技能的機會。比如成立大師工作室,技藝大師們不僅教給老師們更多先進技藝和教學方法,還推動了學校教學模式的改革,而企業專家則能幫助老師提高市場意識和洞察力。”柳州二職校校長龍陵英說。
除了落實校內培訓,柳州二職校還經常組織教師外出調研、學習:到三江、融水等地的村寨實地調研,考察當地民族文化傳承現狀,收集侗族服飾文化資料,創編侗族服飾文化課程教材;到貴州、上海、杭州等地的知名藝術院校觀摩,學習他們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室建設、藝術類專業建設及專業教學改革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及成果。
近年來,柳州二職校培養了一支熟識侗族服飾文化、侗族傳統技藝的專業教師隊伍,在基地這個平臺上他們與學生學做合一,積極創造,收獲累累碩果。2016年以來,該校教師團隊參加行業競賽獲國際級獎項2個、國家級獎項3個、自治區級獎項15個、市級獎項12個。
開展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017年11月,“尖荷系—設計教育實踐運動”組委會首次與柳州二職校聯合舉辦了一場由企業設計師與該校師生共同創作、相關企業及教育專家共同參與的“尖荷行動”。“‘尖荷行動走進學校,我真的很興奮!我第一次參加這么高規格的活動,與現場和組委會的5位知名設計師面對面交流、創作,我有很多收獲!”談起這次活動,該校學生吳青方難掩激動之情。
“尖荷系—設計教育實踐運動”由中國設計師沙龍、鄭州市平面藝術設計協會發起,聯合全國22個城市、25家行業組織、57位國內外設計大咖共同策劃實施,是一項面向在校設計專業學生的教育實踐活動。據了解,在柳州二職校舉辦的這次活動,是“尖荷行動”第一次進入中職學校,也是第一次進入廣西。
受社會經濟轉型沖擊,傳統侗族服飾在當今社會的受眾越來越少,加上掌握該項技藝的許多民間藝人年事已高,而年輕人不愿意學,使得侗族服飾文化傳承面臨后繼無人的難題。與“尖荷系—設計教育實踐運動”組委會聯合舉辦活動,是柳州二職校為改變這一狀況、激發學生傳承民族文化興趣的一次成功嘗試。
近年來,柳州二職校利用校內外資源多渠道開展一系列活動:邀請小學生進校參觀和培訓,開展送侗族服飾文化技藝進初中、進社區培訓和宣講活動;開設三江侗族班,創建侗族大歌表演社團、侗族服飾手工藝社團,不定期舉辦侗族文化藝術歌舞展演、侗族感恩油茶會、侗族文創集市等活動;積極參加中國—東盟職教聯展的民族文化傳承展示、舞臺表演展示及創意集市……豐富多彩的活動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推進了該校民族服飾文化傳承創新職業教育基地的建設。
近年來,柳州二職校取得了突出的辦學成績,獲評為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廣西首批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面對沉甸甸的榮譽,龍陵英謙虛地表示:“榮譽代表過去,傳承更加可貴。今后,我們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培養民族手工技藝高技能人才,將優秀的民族文化帶到國際舞臺,為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提供一片沃土。”
(責編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