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寧
摘要:如今在各大高校中,通常將繪畫藝術同攝影藝術整合成同一種藝術的形式,使繪畫藝術同攝影藝術共同結合豐富高校的藝術氛圍,繪畫與攝影就此可以完善的結合,更好的發揮兩種藝術的特征,使學生對于這兩種藝術形式從不同的角度更好的認識。加之當今隨著社會各種娛樂趨勢的向前發展,攝影與繪畫之間的藝術界限也逐漸變得模糊起來,兩種藝術形式盡管所教授的范疇存在差異,但是將它們結合在一起共同促進高校攝影藝術教學的進步是可取的。
關鍵詞:繪畫主義? ?攝影
中圖分類號:J2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4-0147-02
由于繪畫與攝影在形式上不同,但是在藝術表現力上具有共同的特點,因此當前眾多高校在開設攝影藝術課程時往往將兩者進行很好的融合,進而豐富了高校的攝影課堂,使學生對攝影藝術的理解有了更加清晰地認識與解讀。繪畫課程與攝影課程在高校攝影藝術課上的融合對于高校攝影藝術課堂的拓展來講是一種創新,兩者的結合需要使繪畫與攝影的優勢在融合中凸顯出來,達到對新的藝術形式的創造,并使學生從更新穎的視角對攝影藝術獲得嶄新的認識。
一、攝影與繪畫的教學
繪畫在人類藝術的流傳過程中,有著非常悠久的。遙遠的歷史,繪畫藝術的產生早于攝影藝術,當攝影出現的時候,繪畫在很多方面都已經發展的很成熟,且在社會上產生了各種風格的繪畫流派。而攝影藝術在19世紀末才產生,一經出現便產生了極大的轟動效應。從形式上看,攝影藝術與繪畫藝術具有本質的區別,雖然其都是用圖像對事務進行描摹,但是繪畫與攝影的作畫原理是根本不同的,繪畫藝術離不開對各種燃料和各種畫筆的依賴,而攝影效果的好壞主要依賴于光的效應,雖然如此,在攝影藝術創作上,兩者也是具有極其緊密的聯系的。繪畫藝術的產生以及繪畫藝術教學的興起是具有傳統的故事性的,教授繪畫藝術的人對學習畫畫者進行手法的指點以及藝術的熏陶,攝影教學的出現在攝影藝術成為一門流派之后而興起。攝影的學習是相對具有難度的,學院派對攝影藝術的推廣使攝影在社會中形成一種藝術門類而逐漸興盛起來,在其發展過程中繪畫藝術也對攝影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作為當時很好的保存事物圖像的方法,攝影的出現推動了藝術的進步,從此之后在攝影藝術課堂上,攝影藝術取得了更大的進步,同時攝影藝術的逐漸興盛對于繪畫的傳播形成了一種推動作用。
二、攝影與繪畫教學的融合
(一)借助繪畫手段的當代攝影創作
繪畫主義的攝影形式是在20世紀成為一種潮流的,它的表達方式與表現形式更接近于現代化的藝術氛圍,攝影風格追求唯美的基調,以及良好的繪畫效果以及情境空間。繪畫藝術的發展過程曾歷經了三個時期,分別是模仿時期、優雅時期以及畫意時期、法國的印象派的繪畫形式對于攝影藝術的興盛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其主張使用軟調的攝影技巧,在審美標準上更加高要求,嚴標準。軟調攝影指的是攝像家進行拍攝時將鏡頭調成軟焦點的模式,運用布紋紙對膠卷進行沖洗,使創作的作品更加具有朦朧之美的感覺。這種作品的創作風格不同于攝影以及其他藝術的形式,其更加的乖巧、生動,可從作品中感受到繪畫運用的線條、色彩的搭配的形式的靈活性,從中可以介入圖像的支撐,使繪畫手法同攝影藝術在各種形式上表現的緊湊有秩序,表現藝術時代的到來。業界著名的油畫作品《大家庭》中展現的是繪畫樣式同攝影藝術所不同的表達形式,作者用褪色的色彩的搭配對大家庭的氛圍以及主題進行描繪,對過去的人們的命運以及對于過去的時代特征的展現表達得淋漓盡致。畫家對畫中的人物的個性以及人物的穿著特征進行淋漓盡致的描摹,盡管伴隨現代化的藝術的發展,傳統的繪畫藝術的形式已經略顯得陳舊起來,使得當今攝影藝術以及繪畫藝術的界限漸呈模糊的趨勢,但是繪畫藝術依然保留著它的最原本的真實的形式,這是很難能可貴的。當今攝影藝術逐漸在大眾中風靡起來,使得繪畫藝術是否具有曾經的存在的意義成為很多人們所關注的熱點,當今的新型的繪畫藝術盡管具有主觀的思想的介入,但是傳統繪畫形式的存在依舊是必要且必須的,具有其存在的重要價值,因此不應當被忽視。
(二)建立現代攝影教學的價值觀
如今的藝術界的語境已經不再對攝影以及繪畫的界限特別的加以關注了,早已經在話語體系以及表達體系上形成了一種突破的優勢。當前新的藝術形式的出現使得傳統藝術的存在出現了一些危機,要建立新的攝影藝術形式的價值觀的呼聲日益的高漲和熱門,但是無論怎樣變化、怎樣發展,加強對傳統攝影藝術的保護和完善是極其重要的一個問題,盡管新型的攝影藝術門類已經興起,但是更應當加強對傳統藝術模式的完善與充實。在現代攝影藝術課堂中,注重對學生的攝影藝術細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加強課堂中攝影藝術教師對學生的互動效應,減緩攝影藝術的教授過程中產生的藝術教學特色的缺失,以致對攝影藝術的教育的前景產生制約影響,應當在教學中對藝術的形式以及不同藝術門類的界限看得淡一些,這些都不應當成為藝術進步的制約因素,應當認識到將科學的價值觀應用到藝術教學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繪畫教學依然作為一個傳播藝術的重要窗口。與此同時,在教學中做到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的結合,藝術不僅僅是傳播藝術理論的一個專修課程,更應當成為使學生掌握重要藝術認識的學科,應當在教學中將傳統的繪畫思維進行整改,思考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繪畫技巧以及攝影本領的技巧。高校在辦學中應當重視整合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學優勢,使繪畫藝術與攝影藝術融合成更容易互相促進的一門綜合學科。
(三)調整攝影教學方法,強調兩者相互應用
攝影藝術的出現在當今社會對于繪畫藝術也產生著極其重要的影響,當下各大高校的藝術課堂的辦學特色都呈現著教學內容同教學形式聯系松散的現象,因此應當在攝影課程中使繪畫的藝術特色融合進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對于教學設置的構建應當給予合理的安排與調整。通過各種形式對學生進行繪畫技巧以及繪畫能力的培養,有效的引導學生的繪畫訓練的意識,使繪畫規律的顯現日益的突出和容易察覺,調整攝影課堂的教學形式,在創新的教學氛圍中加強對學生的藝術氛圍的營造,使學生通過學習攝影藝術對色調搭配以及色彩的認識獲得更加充分的理解。教師應當更好的把握藝術語境和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的契合點,嚴格要求學生對繪畫藝術的構建和繪畫規律的表達獲得準確的認知,著重在觀察以及意識表現層面上對藝術進行更好的觀察,發展個性化強烈的繪畫表達的形式。
對主觀以及客觀色彩的分析和攝影教學的形式的區分是很關鍵的,應當對學生的攝影行為藝術進行塑造和打磨。選擇攝影的素材和尋找對應的藝術技巧是同等重要的,應當對攝影課堂的教學觀念進行創新的變革,對攝影和繪畫藝術進行有效的結合,整合教學資源的優勢,順應時代發展對教學內容的需求。在教學中,攝影強調應用性,這是攝影藝術所較為弱勢的內容,對攝影藝術的進步具有推動作用。攝影藝術應用性的強調則主要凸顯在繪畫教學中,一般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藝術理論對學生的指導應該從客觀的攝影的角度進行明晰,在攝影課的講解中貫穿攝影藝術的教學,將攝影藝術同攝影教學完美的結合起來。形成優勢互補的局勢,把技術運用到知識的教學中去;其次,充分發揮攝影藝術對于學生的藝術細胞的開發的特征,將藝術思維轉變為對知識的儲備。藝術課堂的存在是通過對攝影成像的原理和方法的有效的施展,使學生能夠真實的、生動地感受和認識形體攝影藝術的特征以及色調的明暗的變化和色彩關系等攝影知識的發揮,更好地訓練學生寫生觀察的具體方法。與此同時,教師對攝影作品光影原理的運用以及講解是非常有利于學生正確認識表現與再現關系原理的。
三、結語
總而言之,針對高校繪畫專業教學的設置,將攝影與繪畫教學結合起來,運用在實踐過程中要注重教學的互動環節,更好地加強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和創作意識的學習,尤其強調攝影對繪畫教學的具體應用是我們不斷改進高校繪畫專業教學方法和問題,也是藝術專業自身未來發展所體現出學科之間交叉互補的優勢性。
參考文獻:
[1]王婷婷.試析攝影對繪畫的影響[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6年.
[2]程平,王潔非.論攝影和繪畫的差異與融合[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2017,(03).
[3]王昌保.實現高校攝影專業教育 促進攝影藝術更好發展[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12).
[4]楊成文,周穎.高校美術專業攝影藝術教學淺析[J].藝術教育,2017,(01).
[5]戴竹君.高校美術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