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淑婧
摘要:古人在繪畫中曾經出于本能而不自覺地運用了色彩冷暖對比因素。視覺是因為有了光才能感受到空間事物和色彩幻覺。因此,研究色彩藝術,應該首先從人的視覺角度入手。色彩是繪畫藝術中至關重要的問題,繪畫者只有按照一定的關系處理繪畫色彩,才能創造出美麗的畫面。
關鍵詞:冷暖;繪畫;色彩視覺
中圖分類號:J20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5-0163-01
一幅繪畫作品,無論是什么色調,由多少種顏色組成,以及它的色彩純度、明度如何,色彩的冷暖關系在作品每個細節的描繪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色彩的冷暖關系是色彩繪畫藝術作品的精髓,如果缺乏這種關系的對比,無疑會削弱作品的藝術魅力,導致整個繪畫暗淡無光,毫無生氣單純色彩本身給人的冷暖感覺,還不足以說清色彩的冷暖關系。
古代畫家憑直覺感應到色彩的冷暖;現代畫家大多以色彩冷暖作為主要的色彩判斷,認為冷暖對比是繪畫色彩結構中對的情感產生巨大影響力的色彩關系之一。古人在繪畫中曾出于本能不自覺地運用了色彩的冷暖對比因素,但有意識地全面展開色彩冷暖對比研究應發生于19世紀末。借助于當時色彩科學的發展,畫家的色彩感知覺日益發展,色彩感覺變得越來越敏銳。歐洲那些敏感的畫家不再滿足于發展完善的明暗畫法,人們電看膩了那些充斥于博物館以明暗畫法精心繪制的藝術品。在反對明暗畫法同時,印主義畫家最終突被性地發現了繪畫色冷暖對比,他們中典型的畫家為清除明暗對比法的影響,基至在調色板上取消黑色的置。19世紀末,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精神解放成為整個社會多數人追求的理想,畫家在這個時期全面地用冷暖色彩對比表現藝術感情是順理成章的必然趨勢,畫家終于在色彩暖對中發現繪畫色彩的感情力量。正如伊頓琺為,“暖對比最響亮,它提供了用色彩表現天堂音樂的可能性”。
人具有高度發達的自動調節色彩知覺的感官。有機體的色彩知覺協調能力是隨著人能夠逐漸把握外部事物的突出色彩特征而發展起來的,并由此逐漸豐富了人類的色彩知識。色彩的再現、表現、象征等色彩知覺反應,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視知覺的色彩組織和創造。19世紀中期發端的印象主義才是真正實現色彩知覺真實的畫派,印象主義的色彩知覺方式是對繪畫色彩的提煉和簡化,這種繪畫色彩知覺方式簡化了復雜的自然色彩,因此繪畫作品能表達出更全面真實的繪畫效果。因此強調色彩關系對比是印象派畫家的重要貢獻之一。
繪畫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畫家觀念的轉變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理性的自覺。我們不能縣看到被肢解了的顏色表面,感覺不到冷暖關系起作用的美妙絕倫的繪畫色彩。阿恩海姆在《視覺思維》說:“藝術活動是理性活動的一種形式,其中感知覺與思維活動縱橫交錯為一體,”當人弄清了色彩冷暖關系的原理之后,對手顏色用就且平可隨心所欲地進行夸張,因為這種色彩的夸張處理建立在強調色彩本質,特征基礎上,是對人類感情色彩的無限追求,所以人們能不斷的創造出藝術感染力越來越強的繪畫形式。
自然界的景色氣象萬千,色彩繽紛。當畫家外寫生時,觀察景色,捕捉鮮明、微妙的光色感覺,不僅要反應靈敏,還要有正確的色彩理論知識的指導。色彩冷暖關系的捕捉,取泱于確的察方法,在不同的時間觀察到的同一景色也不同。當眼睛審視所量色時,切不要只盯一處看,擴大視野,同時看到具體不同的景色,或者把幾處不同風景加以反復觀察、比較。從光線或美夢之處入手,發現自然色光的冷暖感覺,才能克服色彩寫生千篇律的弊端。
理性與感性結合,科學與藝術結合。局部觀察看到的僅是物體表面所呈現的顏色,只對物體表面顏色進行追隨,無法表現出繪畫的真實色彩。抓住色彩冷暖關系這一主要環節,有層次、有秩序地組織、展開畫面的色彩結構,既要看到幾塊簡單顏色組套成的色彩搭配,又要具備對全部復雜造型色彩的視覺控制力。色彩知識是復雜的,色彩不僅有冷暖關系,還有補色、明度、純度、色相等之間的多層次、多角度的復雜關系。在畫面上如何靈活運用這些理論知識往往比僅僅掌握這些知識更重要,色彩冷暖關系不像其他色彩關系那么“顯現”,一般沒有專業知識的人較少注意這個問題,甚至一些畫了好長時間畫的人也不刻意追求,當然有些問題大家還各執一詞。
總之,大凡藝術作品中對立的事物都應該用色彩的冷暖關系去表現。科學研究表明,人的這種主觀感覺是正確的,這樣做本身就是尊重繪畫的客觀規律。如果光憑感覺用色作畫,恐怕永遠也進入不了色彩的自由王國。只有科學地研究光色與人的視覺機理之間的關系,才能看清色彩冷暖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