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誠 梁穆穆
摘要:桂西南紅木工藝目前已成為當地一項重要的經濟文化產業。作為桂西南地方本科高校應注重應用型人才培養,注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提高,為地方經濟文化發展服務,實現學校特色發展之路。本文主要調查收集了桂西南紅木工藝可作為實踐教學資源的內容,探討了其用于美術專業實踐教學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了如何進一步挖掘紅木工藝的美術資源,如何將其進一步整合、優化。最后對如何將桂西南紅木工藝融入美術專業實踐教學給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桂西南紅木工藝;美術專業實踐教學;教學資源;調查報告
中圖分類號:J50-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5-0225-03
一、前言
為了更好地探索地方本科高校美術及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做好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桂西南紅木工藝融入當地本科高校美術實踐教學研究》(項目編號:2015JGA373)的研究工作,課題項目組于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組織項目組成員在廣西崇左市及崇左市所管轄的各縣、市(憑祥市)開展調研活動,有針對性實地調查研究,了解當地紅木特色產業的發展狀況以及當地企業加工制作紅木產品的工藝流程,重點了解與工藝美術密切相關的技術,挖掘當地本科高校美術實踐教學的資源并加以整理,供當地本科高校的美術實踐教學作參考。
二、桂西南紅木工藝教學資源的現狀分析
紅木工藝品是采用紅木材質通過各種工藝制作手段,如精雕、機雕、手工雕刻以及后期處理且達到一定的欣賞水準的工藝品。使用紅木材質主要有:紫檀屬、黃檀屬、柿屬、崖豆屬及鐵刀木屬等五屬八類(紫檀木、花梨木、香枝木、黑酸枝、紅酸枝、烏木、條紋烏木和雞翅木)樹種的心材。紅木工藝水平,分為手工工藝及機械工藝,所謂的手工工藝是指使用各類木雕技術,如淺雕、深雕、透雕、沉雕等手工工藝制作而成的各類產品,如各種木雕、根雕工藝品等。而所謂的機械工藝是指通過使用各類機械制作雕刻,如開料機、拋花機、打磨機、油漆機器,前期通過這些機器制作出粗胚,再使用鐳射機、CNC精雕機,進行精細加工,最后通過油漆處理包裝工藝,制作出工藝品。
桂西南紅木加工工藝及工藝流程作為教學資源的顯性資源,看得見摸得著,可以直接運用于實踐教學。桂西南的紅木產業經歷了近20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以憑祥、東興為代表的全國紅木行業最大的原材料與半成品集散地、紅木成品批發地。隨著中國一東盟憑祥紅木文化產業園以及東興紅木鑒定中心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備,桂西南的紅木市場不斷壯大,同時帶動了廣西全區紅木產業的迅猛發展,形成了全區紅木與根雕企業、經營商家多達數千家的規模,實現年銷售額超過百億元,成為廣西又一大支柱產業。除傳統家具外,各式各樣造型獨特、工藝精湛的紅木工藝品,深受人們的喜愛,頗具收藏價值。
區域特色產業的發展,必然帶來其先進工藝技術的集中,也為當地普通本科高校的實踐教學提供了寶貴的教學資源。桂西南的紅木產業無疑為當地的廣西民族師范學院以及首府南寧的各所普通本科高校美術專業的教學改革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充分利用紅木特色產業的技術資源,結合美術專業實踐教學的特點,構建應用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能主動適應當地特色產業發展需要的應用技術型高級專門人才,為研究桂西南紅木工藝融入當地本科高校美術實踐教學的課題提供了現實的依據。
三、桂西南紅木工藝作為當地本科高校美術實踐教學資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桂西南紅木工藝發展順速,但仍面臨發展瓶頸的困惑
廣西崇左的憑祥市紅木市場經過近20年的發展,加工和銷售廠店從最初的幾家到幾十家、幾百家,發展到目前已有1000多家的規模,被中國商業企業管理協會授予“中國紅木之都”、“中國東盟紅木家具之最”稱號,“中國紅木第一城”。隨著2011年中國一東盟自貿區的建成,桂西南紅木加工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桂西南當地不乏加工制作紅木產品的能工巧匠,加上來自福建、廣東、浙江、江蘇、四川等傳統紅木家具主產區先進工藝的傳入,桂西南紅木產品的加工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隨著產業的發展,紅木工藝也需要不斷創新。目前紅木家具市場不容樂觀,產品滯銷,價格下滑現象時有發生。經過調查發現其主要原因是紅木家具款式基本相同,亮點不夠突出,如何推陳出新、增加其藝術價值,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這對紅木家具公司來說是一個急待解決的難題。
(二)普通本科高校面臨轉型發展
當前正處在普通高校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2015的政府工作會議中提出“引導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應用型轉變”;2016的政府工作會議中提出“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2017的政府工作會議中繼續提出“繼續推動部分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可以看出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必然性和緊迫性。
在產業結構的重大轉型期,當地本科高需要培養出大量的能在生產、管理、經營等工作一線從事應用研究、技術開發、技術創新、實踐操作的應用型人才,這是現代社會發展、產業技術革新和技術進步的客觀要求。當前地方本科高校應以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為主要任務。
桂西南本科高校教學必須緊跟時代要求,面向社會需求,以應用型為培養定位,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應用型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三)兩者融合,互利互惠
將紅木工藝融入普通本科高校美術專業的實踐教學,積極推進應用技術與專業實踐課程的整合,搭建創新實踐平臺,緊密結合學科專業特點開展實踐教學,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探索,加強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掌握一技之長,開拓學生的視野和就業渠道。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成為能主動適應當地經濟發展需要的應用技術型高級專門人才。
紅木工藝要在工藝、圖案等上進行創新需要更加重視工藝、設計以及產品的文化附加值。充分挖掘當地高校的教育資源,引進先進的美術設計理念和美術專業人才資源,不斷提升產品的創新力和競爭力。這樣中國的紅木產業在國內外市場將更具競爭力。
四、如何充分利用桂西南紅木工藝教學資源
(一)對桂西南紅木工藝教學資源的挖掘
1.對紅木工藝顯性資源的挖掘
桂西南紅木工藝從造型設計到加工完成,擁有一整套成熟而完整的工藝流程,從備料、干燥、開料、機加、雕花、安裝、刮磨、精磨等十幾道工序,圖案有人物、走獸、山水、花卉等內容,造型別致、制作考究,充分的運用了淺刻、浮雕、鏤雕等技法,線條挺進,色彩端莊富麗,極富有東方的美學魅力和傳統文化色彩。對紅木工藝顯性資源的挖掘可以包括:對紅木工藝紋樣、紅木工藝的造型和表現內容等美術知識資源進行挖掘;對紅木工藝繪制方法、繪制工具、繪制材料、繪制流程等繪制操作技術的研究與挖掘等內容。
2.對紅木工藝隱性資源的挖掘
紅木工藝不僅有豐富的顯性教學資源,它還有深刻的文化內涵,表達著各種美好的寓意及祝福。在紅木工藝文化中,這些工藝作品具有民族的特征,是歷史長久凝煉的結果,這些圖案被當地人民傾注了非常多的情感。具有主觀性、象征性和寓意性的特征,是傳統民族民間藝術的沉淀,通過對紅木工藝文化歷史概況、功能等人文內容資源的收集以及對吉祥圖案的寓意進行探究,分析其象征、暗喻等表現手法,了解民族民間生活習俗,挖掘出深厚的民俗意蘊,這是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地方高校重要的民族美術教學資源。
(二)對桂西南紅木工藝教學資源的整合和優化
將兩者進行整合和優化,這既是高校轉型發展的源動力,也是提升企業產品升級的有效途徑。才能使紅木生產基地的建設投資能夠發揮最大效益,從而保障了技能型人才培養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本科高校美術專業則擁有雄厚實力的師資隊伍,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扎實的美術基礎知識、較高的美術造型能力和較強的創新意識。在紅木家具制作工藝中,紅木家具的圖案設計,對于工藝師的美術基本功要求很高。圖案設計對于造型要求很高,這對工藝師的繪畫功底要求很高。在這方面,高校的美術教學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學生擁有扎實的美學基礎和繪畫能力以及富于創新設計理念:具有較強的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而紅木企業擁有場地、設備和工藝技術等方面的優勢;紅木技師們擁有豐富的操作技術能力、精湛雕刻工藝,以及在選材、組榫、安裝、油漆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實踐操作能力。把紅木工藝與本科高校美術實踐教學進行整合和優化,讓學校和企業的設備、技術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實現學校和企業可持續共贏發展。
(三)桂西南紅木工藝教學資源的利用
桂西南紅木工藝融合了傳統文化、民族元素與現代理念,是當地普通本科高校美術專業實踐教學的寶貴資源。當地普通本科高校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教學資源,將其融入美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有利于開展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推動應用技術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1.完善校內紅木工藝實訓室的建設
目前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已經建立了紅木工藝實訓室,開展了紅木工藝相關的選修課程供有興趣的學生選修,初步建立了校企合作的機制,根據畢業生的畢業創作成果來看,每一屆都會有部分學生選修木雕,把木雕作為畢業創作的方向。并進一步的創作紅木工藝品、裝飾品等作品參加各種手工藝比賽,并獲得較好的成績,紅木工藝實訓室作為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美術專業實踐教學的內容已經初步建立起來,具有一定的基礎,今后需要將整個教學過程進一步完善,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應用體系。
2.充分利用校外紅木工藝實訓教學基地
利用區域優勢,有效利用校外紅木工藝實訓教學基地,使實踐教學內容與市場需求接軌,積極推進應用技術與專業實踐課程的整合,搭建創新實踐平臺,緊密結合學科專業特點開展實踐教學,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探索本行業的發展新方向,以市場為引導,加強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建設特色專業、特色課程
把紅木工藝引進課堂教學,充實美術實踐教學課堂,使實踐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接軌,區域特色本科高等院校必定以特色專業、特色課程作為支撐。只有立足區域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實際,堅持產學研相結合,創新應用型高級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并不斷發展自身的辦學特色,使桂西南普通本科高校實踐教學體現出較強的特色。桂西南紅木產品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加之融合了當地民族元素、現代元素和加工工藝傳承與創新,使紅木文化得到極大的傳承和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對這些紅木工藝紋樣進行開發與利用時,運用到美術教學和畢業創作中,也體現了學生們對本土民族文化的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很多學生在木雕作業中,會把壯族的銅鼓圖案、花山巖畫圖案、天琴圖案等融入到木雕圖案中。這些圖案使木雕更具有地方文化特色。
4.對紅木工藝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高校教育是傳承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優秀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思想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紅木工藝是廣西民族的文化瑰寶,它在圖案、材料、造型、理念與民族文化上富含傳統家具特有的藝術氣質。對紅木工藝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使高校成為傳承優秀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的新動力。
五、桂西南紅木工藝融入美術教學的建議
(一)注重紅木工藝校本課程建設
美術學院可以組織教師收集紅木工藝制作流程,紅木家具的各種圖案,通過圖像、文字、視頻等資料形式,按照工藝流程的先后順序和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制作過程,將這些收集到的材料整理成冊,用于日常的教學活動。紅木工藝校本課程建設可以豐富現有的課程設置,使學生在課程學習上有更多的可選擇性。紅木工藝尤其是雕刻工藝與美術專業學習可以進行深入融合,如在基礎圖案教學中可以將紅木家具的圖案融入其中,以豐富基礎圖案教學的內容,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紅木家具生產是桂西南地區重要的經濟文化產業之一,學生學習紅木工藝也可以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同時也實現了為地方經濟文化發展服務的目的,學校也實現了特色發展之路。
(二)注重紅木工藝實踐教學
美術教學尤其應偏重于實踐教學,目前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已經建立了紅木家具實訓室,木雕工藝已經融入到了美術專業實踐教學活動中,一些學生開始以木雕為畢業創作的內容,從畢業生的畢業創作木雕作品來看,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已經能夠較為熟練地進行木雕創作。尤其是將包含地域文化內容的圖像融入到木雕創作中,這具有一定的創新性。這些圖像包括桂西南地區的銅鼓圖案、天琴圖案、花山巖畫圖案等。
在以后的美術教學活動中,實踐教學需要進一步加強,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通過學生興趣的引導,選修課的開設,讓有興趣的學生認識了解紅木家具這個行業。在實踐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嘗試做一些木質家具和木雕,甚至以木雕等作為畢業創作的內容,或者讓學生去憑祥等學校周邊地區的紅木家具公司去實踐學習等。
(三)培養教師隊伍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活動開展的關鍵環節是教師。紅木工藝校本教材的編寫、市場需求調研、紅木工藝、圖案的創新等都需要老師熟悉紅木工藝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因此,教師對于紅木工藝融入美術學院的實踐教學活動中有重要的意義。這就要求政府在科研經費、科研立項上給予美術學院教師更多的支持,提高教師的科研興趣和動力。學院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給教師提供深入學習研究的環境,使教師深入了解紅木工藝的工藝流程。基于以上原因,學院曾多次組織教師到紅木家具公司去交流、學習,這為紅木工藝實踐教學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六、結語
將紅木工藝資源通過實踐教學的形式融入美術專業教學活動有多層意義,實現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這些學生畢業之后也能夠很好地為地方經濟文化發展服務,同時也拓寬了畢業生的就業渠道,實現了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發展之路。在美術專業發展、學科建設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