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盛杰
【摘要】社會的發展對各類教學教育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特殊的教育群體,智障兒童的教育更加受到國家重視。結合特殊群體的具體情況,加強社區資源配置,不斷提高培智教育水平,成為當前擺在培智教學機構面前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文章針對智障學生,對加強生活語文社區融合教學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生活語文;社區融合教學;方法;資源;效果
當前國家對智障兒童教育方面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也在積極動員和發揮社會各界力量提高對智障兒童教育的重視程度,為他們創造更加健康和諧的教育環境,促進智障學生循序提升知識接受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更好地融入社會和家庭生活。傳統的培智教學模式往往采取封閉式教學方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和生活聯系不緊密,從而導致知識遷移性差,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水平。加強生活語文社區融合教學探索,對提升智障學生語文素養和生存適應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生活語文社區融合的重要意義
當前國家最新的《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要大力提倡不斷培養學生適應生活的語文素養,逐漸構建以生活為核心的開放式語文課堂。所以為了更好地適應形勢發展,改變封閉式教學模式,不少培智學校在積極探索開放式教學新模式、新方法,從而逐漸實現知識遷移,循序提升智障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語文素養,使其更好地回歸社會,融入社會生活。加上當前回歸主流、一體化融合教育理論不斷健全,在智障學生教育方面的應用越來越深入,加強生活語文社區融合探索,積極借助社區資源開展生活語文融合教學,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一方面,通過分享利用社區資源,結合生活語文教學目標要求,選取切入點,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將知識學習應用串聯起來,從而更好地將所學的知識遷移到社會實際生活中,不斷提高社會生活適應能力,也便于更好地理解掌握和應用所學知識。另一方面,社區資源彌補了學校課堂的一些不足,以課堂為中心,結合教學目標要求和教學內容具體安排,加強學生、教師的互動,結合社區相關的關聯資源,在社會環境中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是更好地貫徹《新課標》要求,促進教學改革,深化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重要形式和創新模式,將課堂延伸到學生生活所在的社區里,將局限的單純的教學課堂演變成社會大課堂,賦予課堂內容更多的內涵,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普通群體,打造更多極具情趣、韻味和生態美的活力課堂,在潛移默化中讓智障學生感受到充分的理解、認同和尊重,進而促進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不斷進行正面的鞏固和強化,引導他們不斷健全人格,找到人生價值。
二、生活語文社區融合教學探索研究
社區資源非常豐富,不同的地方和機構具有不同的教育功能和意義。所以應當進行深入了解,把握不同教學資源的具體情況,從而為擬定教學目標和融合措施等奠定基礎。比如社區車站、社區醫院、社區超市等,這些都具有不同的功能,所以在生活語文社區融合計劃和策略制定之前需要對社區基本情況以及便民服務形式、性質等進行全面摸底,掌握分布情況和配置情況,并結合生活語文課堂教學目標要求和具體內容,以及智障學生的成長心理特點等,對開展社區融合教學的可行性等進行思考,選擇匹配的社區服務平臺,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精心設計,明確教學目標,并對資源分布和可能存在的各類突發緊急情況提前擬訂方案,確保教學活動扎實有序地開展。
遵循有效整合的原則,全面構建適合生活語文社區融合的教學架構。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要逐漸構建起和生活語文社區融合相配套的完善的教學架構,才能更好地按照教學流程循序開展各項教學工作。以教學內容基本單元為基礎,對學生目前的身心發展情況和學習生活環境進行了解分析,對課程基礎知識進行提煉,找出和社區資源相關的項目或者內容,在完善基礎教學體系的基礎上,針對性地結合生活語文教學重點加強學校課堂、社區資源的融合強化訓練,形成引導合力,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和快樂成長。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按照下面的流程來進行設計。首先結合教學課堂內容要求展開基礎知識講解,隨后設置相應的社區體驗生活環節,將課堂設置在社區。完成體驗活動后,回到學校課堂,系統地對相關的知識進行講解梳理。然后再次帶學生進入社區,開展具體的實踐操作,增強融入感,進一步增強社會體驗,隨后對課堂內容知識進行總結,鞏固強調,并進行調整修正。最后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加以轉化,聯系社會實際生活開展具體的社區應用,并增強生活感悟,積累更多的成長經驗,促進學生不斷成長,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融入群體生活的水平。
具體在實施過程中,有很多的細節需要注意,還要根據不同層次智障學生的具體情況,針對性選擇適合的個體化教學模式。
一是注重生活化教學的方式方法。智障學生往往在認知能力方面比較薄弱,長期比較狹窄的生活導致他們缺乏感性經驗,這些都需要靠體驗來進行積累。所以,教師要善于發揮引導的作用,根據語文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從生活常見的內容入手來開展同步教學。比如以社區超市或者農貿市場為主要教學場景,選取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生活用品或者蔬菜水果等,既引入課堂,又在實際體驗中引導學生自主挑選和應用,還可以邀請學生到社區農田或者菜地等感受真實的場景,讓他們在生活化情境中增進理解,享受生活帶來的喜悅。
二是借助多媒體技術等,增強課堂體驗。將社區資源和內容帶入到課堂,通過拍攝照片,借助多媒體展現影像資料等方式,讓學生再次強化在社區體驗中的場景,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
三是注重分層次融合教學模式探索。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尊重每個學生的成長特點,從學生身心發展的角度出發為不同智障程度的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所以要注意借助社區資源開展生活語文分層次教學。針對重度智力障礙學生打造玩樂樂園,提供盡情游戲玩耍的機會;針對中度智力障礙學生打造認知樂園,不斷提高其認知水平,循序掌握基本生活技能;針對輕度智力障礙學生打造體驗應用樂園,通過更多的社會實踐,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提高他們的生活本領,從而不斷提升其社會適應能力和學習認知水平,盡快融入社會家庭正常生活,提升生存質量。
三、小結
總之,生活語文社區融合教學探索,沒有固定的模式,只有結合教學目標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充分調研和分析社區資源環境的基礎上,尋找和生活教學內容相匹配的教學資源,通過豐富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流程,并強化鞏固教學效果,注重生活體驗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針對不同智障程度的學生開展分層次教學互動設計等方式,才能更好地提高融合效果,進而為智障學生群體創造更加健康積極的教學環境,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瑞英.培智學校學生學業評價的思考[J].現代特殊教育,2017(21):58-59.
[2]陸雪萍.學校課堂與社區課堂相結合——淺談培智學校社區融合教學流程[J].現代特殊教育,2015(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