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仁堂
【摘要】現代農旅融合是指農業發展與當地鄉村旅游業的融合,依靠當地農業景觀和農產業的元素并將其作為旅游業的一種新型鄉村旅游發展模式。文章主要以鐘山縣鄉村旅游為例,探討農旅融合背景下鄉村旅游的規劃設計方案。
【關鍵詞】農旅融合;鄉村旅游;規劃;設計;鐘山縣;模式
【基金項目】走“紅+綠+古+互聯網”鄉村旅游新模式——邊遠山區職校的創新扶貧研究與實踐 ,項目編號:GXZZJG2017A169。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農業開始轉型,并逐漸實現現代化,鄉村旅游和鄉村農業之間相互融合,相互滲透,并相互促進,對鄉村農業和旅游業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不同地區的鄉村產業具有其不同的特點和良好的生態基礎,鄉村旅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并豐富農村建設的生產方式。因此,本文以鐘山縣鄉村旅游為例,探討農業與旅游業的產業融合,并規劃設計農業轉型升級的方案和模式。
一、鄉村旅游的基礎概述
鄉村旅游主要是依托鄉村大自然和人文環境而延伸過來的,是為了滿足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和心理需求的一種新型產業。我國鄉村旅游發展較慢,主要是因為起步較晚,而從綜合發展現狀來看,其發展速度十分迅猛。但是在具體的發展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例如鄉村旅游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鄉村資源利用不合理,政策支撐力度不夠,村民積極性不高等。
二、關于鄉村農旅融合的內涵、原則與模式
(一)內涵
“旅游”是指人們利用工作之余的時間從常駐地區到達另一個地區的活動,主要開展的是休閑和商務活動,在外停留時間不超過365天的活動。農旅融合是將鄉村農業和鄉村旅游融合而延伸出來的新型發展模式,能夠促進城鄉融合的可持續發展。
(二)原則
要想融合發展鄉村產業和鄉村旅游業,首先需要政府的政策優惠和支持,另外還需要合理評估并認識鄉村文化、產業等,需要由專業的人才進行規劃和設計鄉村旅游的發展途徑,并融入生態理念。因此,從整體來說,農旅融合的發展規劃原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需要關注政府政策,進行全面統籌規劃;二是需要把握鄉村發展的空間,實現產業融合;三是挖掘鄉村旅游的發展價值,強化農旅結合的互動;四是要貫徹執行生態理念的發展觀念,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模式
本文主要根據鐘山縣的發展現狀,分析總結實現農旅融合的鄉村旅游發展規劃:一是鄉村景觀和觀光旅游的融合;二是農業采摘活動與體驗生活的融合;三是民俗風情和休閑旅游的融合;四是特色農業和探險旅游的融合;五是保健種植和康養旅游的融合。
三、農旅融合背景下鐘山縣鄉村旅游發展規劃中的實踐
(一)項目概況
鐘山縣鄉村旅游規劃區地處賀州市內,這里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十分優美,同時地處廣西北部灣和珠三角的經濟圈內,其旅游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在鐘山縣內,以農業開發為突出重點,因為規劃區內的鄉村特色美食和觀光旅游已有發展基礎。本文主要以鐘山縣鄉村旅游開發為研究對象,探討農旅融合背景下鄉村旅游規劃的設計問題。
(二)以鐘山縣為例鄉村旅游發展的規劃原則
1.統籌規劃旅游區,聯合政府、社區進行開發。鄉村旅游不能獨立發展,需要結合當地政府的優勢和支持以及社區之間的溝通,才能不斷擴大旅游區的建設程度,提高社區居民的參與性,提升鄉村農民的文化認同感和參與旅游建設的積極性,從而充分調動鄉村農民主動參與到旅游農村的建設當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鄉村旅游建設的參與度。
2.先行規劃,實現農旅產業融合。整個鐘山縣鄉村旅游規劃主要是圍繞“觀光、休閑、文化”的主體,重在突出當地的鄉村文化內涵和自然生態環境,需加強對鄉村旅游產品的設計,同時對于提升產業的資源整合與產業融合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挖掘鄉村文化,實現文旅互動。農業與旅游業的發展與當地的文化內涵息息相關,二者之間通常利用一種良性互動的關系進行協作。在開發鐘山縣旅游區的規劃過程當中,應該深入挖掘當地的文化內涵,著力于打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同時可以利用當地的系列文化進行開發設計,綜合旅游項目、產品、線路等規劃設計,進行系統化的文化體驗模式的設計,讓外來游客能夠獲得最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體驗感受。
4.融合生態理念,發展特色種養。在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時刻將生態理念融入其中,有助于將創意農業積極引進到鐘山縣鄉村旅游規劃區內,對于促進當地的鄉村旅游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鐘山縣在規劃中將有機蔬菜種植、特色水果種植等資源充分地利用起來,利用其水土資源發展特種魚的引種養殖,再例如巖洞螢火蟲等,將這些特色農業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結合起來,在遵循生態理念的發展背景下突出旅游特色,從而形成當地特有的自產自銷的創意產業鏈。
四、農旅融合背景下鄉村旅游的規劃設計式——以鐘山縣鄉村旅游為例
(一)實現農業景觀與觀光旅游的融合
每個鄉村都擁有其特有的自然資源和景觀,在這些可塑造的自然環境之下,可以適當加入一些元素與當地的農田、山系或水系融為一體,打造獨具特色的觀光旅游風景,這也將最大化地利用當地的農業資源和自然資源的效益。例如,鐘山縣就充分利用當地的落差水流特性,打造了“龍泉疊瀑”,在瀑布周圍建設觀瀑棧道,搭建與瀑布相配套的水中步石和吊橋,與整個瀑布景觀形成統一協調的自然風光。另外,還充分利用瀑布入口地形差的優勢,種植花草,打造花卉景觀,利用花卉與山水背景相互襯托,形成梯級式的花卉觀光旅游景觀。
(二)實現采摘種植與體驗旅游的融合
實現鄉村農業和旅游業的發展可以帶動當地其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在開發鄉村資源的過程中,可以重點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和產業資源,開發新的體驗項目,迎合旅客的休閑需求。例如,鐘山鎮的貢柑產業就是該區域的主要經濟來源,當地的農民還大力發展青梅、楊梅等水果農業,同時種植開發“百果園”,利用當地的優越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種植葡萄、檸檬等特色瓜果,另外還將雞鴨放在果園飼養,開發游客的采摘和捉禽體驗活動。這樣,一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游客的體驗感受,給游客帶來極大的休閑娛樂樂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從而促進鐘山鎮的經濟發展。
(三)實現保健種植和康養旅游的融合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關注鄉村的特有資源發展,大多數城市人們都希望利用休假時間來到宜居養生之地,體驗田園生活。這就為鄉村的“有機菜園”的開發創造了條件。例如,在田園菜地打造有機菜園,種植一些降脂降壓、健胃強腎的農產品供游客采摘和自助烹飪。整個過程當中還應該結合當地的情況設計一些帶有特色的休閑設備。例如在鐘山縣的整個規劃區的濱水帶,就設置了相應的“休閑水屋”和“健康跑道”,供游客在河岸邊的竹林散步,享受大自然帶來的天然氣息。并在設計當中結合鐘山縣的養生文化,建設一些含有瑤藥特色種植的木屋,彰顯當地的養生養老理念。
(四)實現民俗風情與休閑旅游的融合
鐘山縣在開發農旅產業的同時,合理利用當地的民風民俗建設并開發休憩空間。例如利用天然的泉水來打造建設適合夏日休閑避暑的天然勝地“冷泉浴場”,另外在休閑景區設置相應的“鄉村競技場”或“鄉村農產品作坊”等,既可以展示當地的民風民俗,又可以提高游客對休閑娛樂的體驗感,對于打造當地的特色民俗和農家樂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五)實現特色農業與探險旅游的融合
特色農業主要包括特色種植和養殖等,現階段已經成為開發鄉村旅游的最主要內容,對于提升鄉村的核心競爭力,打造特色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例如,鐘山縣的“摸魚洞”就是充分利用地下河道的巖洞,開發特色養殖,從而可打造出供游客游玩和觀光的景色,并且可以為當地的龍泉膳房提供美食食材。另外,期間開發的“水巖洞”探險項目,可以極大地激發游客的游玩好奇心,并提升其體驗感。另外,當地的“獅子巖”也是基于其鐘乳石的自然景觀而設計建設的,里面通過養殖大量的可觀的螢火蟲,可以打造當地極富特色的巖洞螢火蟲景觀,對于吸引外來游客具有較大的作用。
五、總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發展農業和旅游業的融合,鄉村旅游必須在一體化的背景下,積極開發產村一體化和農旅一體化的特點,結合當地優勢的自然環境,建設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景觀。本文通過探討鐘山縣龍泉鄉村旅游景區的發展規劃,提出相應的發展途徑,以求為實現農業和旅游業的發展融合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光英, 李美秀, 沈德福,等.基于精準扶貧背景下的紅色鄉村旅游規劃研究——以寧德市桃花溪村為例[J].湖南農業科學, 2016(06):86-89.
[2]張鵬.桂西南鄉村旅游景區規劃中產業與景觀的融合探究 ——以天等縣萬福寺景區規劃設計為例[J].城市地理, 2016(9X):278-279.
[3]李美秀, 張光英, 林文君,等.全域旅游背景下鄉村旅游主題開發研究——以寧德市大嶺村為例[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7(02):84-88.
[4]張欣.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鄉村旅游融資問題探討——以PZHH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