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娟
【摘要】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可選用多樣化方式展開教學,聲勢律動便屬于一種可以較好促進教學效率提升的方法。文章對聲勢律動與初中音樂教學融合的意義及原則展開了深入的探討,并創新性地提出了諸多切實可行的措施,希望可以為聲勢律動與初中音樂教學的完美融合增磚添瓦。
【關鍵詞】聲勢律動;初中音樂教學;意義;原則;措施
眾所周知,音樂是人類表達情感的方式,屬于藝術表現的媒介。聲勢律動與初中音樂教學的融合對于學生音樂學習積極性的提升具有特別大的促進作用。在初中音樂知識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地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初中音樂教師可選用聲勢律動教學法,將聲勢律動與音樂教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增強學生的音樂律動感,充實教學內容,為學生音樂學習主動性及學習效率的提升奠定牢固的基礎。
一、開展初中音樂聲勢律動教學的意義
開展初中音樂聲勢律動教學的意義有哪些?具體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兩方面。
其一,可以增強學生的節奏感。初中生具備較強的節奏感對于初中音樂教學效率的提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便成了初中音樂教學關鍵的任務。開展初中音樂聲勢律動教學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發掘出他們的節奏感。學生的肢體是聲勢律動的主要“樂器”,學生的節奏感是通過他們的動作發出來的。由于初中階段是學生快速發育的時期,在此階段,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往往比較好,把聲勢律動運用于初中音樂教學中能夠有效地促進其節奏感的增強。
其二,可以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將聲勢律動運用于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的身體會隨著節奏的快慢、聲音的高低做出不一樣的反應,此種方式能夠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鍛煉,對于提高他們的反應能力及增強音樂情感有特別大的促進作用。
二、聲勢律動視域下的初中音樂教學實施原則
我們通常所說的聲勢,即憑借人體造型發出聲響。當前,教師所進行的聲勢教學一般通過拍手及跺腳等方式發出聲音,這屬于自我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就當前的初中音樂知識教授而言,學生往往對音樂有一些了解,擁有一定的學習基礎,他們能夠從中借助自身的姿勢摸索出極其規律性的節奏,隨后便需再激發其學習興趣。讓學生了解基礎的音樂知識,對于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實施初中音樂知識教授時,教師理應盡量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能夠借助自己的身體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完美地展現出來。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促進聲勢律動與初中音樂教學的融合,教師在教學時應遵循如下原則。
(一)適度原則
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對于初中生音樂學習效率的提升具有特別大的促進作用,不過我們也必須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凡事均需遵循適度原則。許多教師在運用聲勢律動展開初中音樂教學時往往會碰到如下問題:由于初中生普遍具有好動的特性,所以即便活動結束了,部分學生依然沉醉于音樂律動里,這不但不利于教學紀律的維護,還會給后面其他科目的教學造成不利影響。所以在實施初中音樂聲勢律動教學時,我們理應對聲勢律動教學的目標及意義有一個全面的認知。為了防止教學時出現過度律動教學抑或不當律動教學局面,教師必須把握好聲勢律動運用的適度性,科學地運用聲勢律動展開初中音樂教學,以確保初中音樂聲勢律動教學的順利開展。
(二)指向性原則
除了調動教學氣氛,強化學生的音樂節奏感,使他們融入音樂的表現氛圍中,讓他們對音樂有一個深入的感受及領悟也屬于初中音樂聲勢律動教學的目標。因此,在實施初中音樂聲勢律動教學時,教師理應制定一個明晰的教學目標,以教學內容為依據,恰當地規劃律動環節,為音樂節奏配以恰當的律動,同時盡可能地選用簡單易學的動作,如此方可推動學生積極融入相應的音樂情境中。
(三)典型性原則
除了純粹的身體律動,舞蹈輔助教學也是初中音樂聲勢律動教學特別常用的一種方法,但是并非每一種舞蹈都適合出現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所以教師在挑選教學舞蹈時,理應盡可能地挑選恰當的且具有簡單易學特性的民族舞蹈,再綜合教學內容。如此不但能夠強化學生的舞蹈基礎,而且能夠提高他們的音樂感知能力,使他們對民族文化有一個深刻的感知。
三、促進聲勢律動與初中音樂教學完美融合的策略
(一)巧借節奏律動,優化初中音樂教學
就初中音樂知識教授而言,聲勢律動訓練能夠讓學生更熟練地掌握音樂知識與技能,在相應的節奏訓練中便能夠達成這一目標。傳承音樂文化屬于初中音樂教學的目標,當然,具體的音樂傳承必須有相關的載體支撐。強化課外音樂導入,充實學生的課堂生活屬于推行音樂教育的絕佳方式之一。在實施初中音樂聲勢律動教學時,教師理應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核心,和他們展開交流,盡量對某一音樂技巧展開討論,借此引發學生的共鳴,提高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與感悟。在對學生展開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綜合學生的學習情況,使他們在學習時接觸到更多的節奏。比方說在教授人音版初中音樂七年級下冊《軍民大生產》時,在欣賞環節,學生便可加入自己想象的某些動作,以更好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之中。
(二)引入情境創設,促進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
優美的歌曲能夠帶給人心曠神怡之感,低沉的音樂能夠帶給人憂傷之感,不同的歌曲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在實施初中音樂知識教授時,教師理應巧妙地運用音樂的熏陶,為學生打造有利的藝術環境,讓他們從內心深處去領悟音樂的美好。就目前來看,由于初中生已經有了相應的審美需求,所以此時教師更應該給予其審美能力的培養充分的關注,不但需鼓勵學生強化課程訓練,而且應鼓勵他們多多聆聽、感悟,以實現聽與練的完美融合。在進行初中音樂教學時,教師可借助情境創設,讓學生可以更順利地欣賞音樂,從而有效地促進其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授人音版初中音樂八年級上冊《獻上最潔白的哈達》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與藏族人生活相關的視頻,讓他們對西藏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當然,教師亦可給學生傳授一些經典的藏族舞動作,讓學生更快地融入《獻上最潔白的哈達》這一歌曲的學習中,并為其欣賞能力的提升奠定牢固的基礎。
(三)借助聲勢律動,促進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提升
毋庸置疑,愛玩、好動屬于初中生的天性。假若在新課改全面推行的大環境下,仍然選用傳統教學法展開初中音樂知識的教授,勢必會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低下。由于聲勢律動的引入與新課改的要求相符,且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提升,所以教師應將聲勢律動與音樂教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比方說在教授人音版初中音樂八年級上冊《阿瑪勒火》時,應將教授的重點放在藏族風俗習慣的講解上,還可表演一些藏族舞基本動作的方式,激起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四)運用聲勢律動,強化學生的音樂情感
初中階段屬于學生快速發展的階段,在此階段學生對音樂情感的表達是特別重要的,而聲勢律動的選用對于學生音樂情感的強化具有特別大的促進作用。盡管音樂和舞蹈的表達方式是不一樣的,但是都能夠給人帶來美的享受。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把音樂和舞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領略音樂美的同時對舞蹈的美也有一個深刻的感受。在實施初中音樂聲勢律動教學時,教師可以選擇給學生創建良好的教學氛圍,把他們引入到學習狀態中,讓他們在音樂學習與欣賞中領略音樂情懷,熟悉音樂情感的展現方式。比如在講解人音版初中音樂八年級上冊《大海啊,故鄉》時,由于此首歌是一首抒情歌,格調相當高雅,在教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展開訓練,同時模仿大海的聲音,力求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對歌曲所蘊含的對大海的熱愛之情有一個深刻的了解。
四、結語
總而言之,聲勢律動與初中音樂教學的融合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節奏感及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實施初中音樂教學時,教師應巧妙地運用聲勢律動教學,讓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夠得到顯著的提升,為其綜合素質的提升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葉盼攀.初中音樂教學中聲勢律動的運用探析[J].好家長,2018(34):35.
[2]尹華珍.初中音樂聲勢律動教學的內涵及其開展策略探究[J].黃河之聲,2018(16):114.
[3]李婷婷.聲勢律動,體感先行——初中音樂示范教學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7(11):171.
[4]陳月娥.音樂教樂新體系——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北方音樂,2018(02):181.
[5]楊運生.聲勢律動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成才之路,2017(05):37.
[6]宮沛沛.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中國教師,2016(S1):47.
[7]孟媛.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6(25):24.
[8]索世文.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方法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36):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