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艷
摘? ? 要: 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與靈魂,是高校在長期的歷史發展和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積淀而成的。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核心是價值觀的培育,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發揮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積極作用。高校應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努力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以精神文化建設為核心,用和諧的、奮發的、充滿活力的大學精神文化去育人、化人,培養有理想、有擔當、有本領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高校校園文化? ? 精神文化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1]高校是新時代弘揚中國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場域,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重要陣地,校園文化建設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發揮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積極作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新時代高校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對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和文化氛圍,引導高校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具有重要意義。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內在關系
“高校校園精神文化是包括被高校大多數主體所接受和認可的價值觀念及學校傳統、理念、校風、教風、校訓等,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靈魂及核心部分”[2]。校園精神文化是一種隱性文化,指一個學校在長期辦學實踐中所形成的代表學校核心價值理念的文化氛圍和精神主旨,它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從寬泛意義上看,高校校園文化可以分為精神文化、物質文化、行為文化等,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與靈魂,制約和影響著校園物質文化和行為文化等的建設。精神文化是高校在長期的歷史發展和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積淀而成的,能體現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培養目標和精神風貌,具有導向、凝聚和激勵功能,使廣大師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思想引導、情感熏陶、意志磨煉和人格塑造,從而形成特有的行為準則、生活習慣和規范體系等。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價值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提煉和概括是重大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充分彰顯了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政治自覺和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高度自信,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深層的精神內核,對全體中國人民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礎上濃縮和具體化而來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人們在國家、社會、個體層面上應該堅持什么、反對什么提供了明確的價值指引。在高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的,就是希望在各種社會思潮交融交鋒的背景下,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具有較高道德水平和文明素養的現代化公民,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人才支撐和精神動力。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代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核心要素,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正確方向和價值遵循。
2.二者都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己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當代青年人中的培育和踐行問題。他指出:“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3]黨的十九大在理論創新上的一大亮點,就是提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高校承擔著人才培養和文化傳承的重要使命,在“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一戰略要求上責無旁貸。高校是先進文化的重要源頭和創新基地,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沿和重要組成部分。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核心是價值觀培育,正所謂“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這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因此,高校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努力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以精神文化建設為核心,用和諧的、奮發的、充滿活力的大學精神文化去育人、化人,培養有理想、有擔當、有本領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卓越貢獻者。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4]當前,我國正處在一個思想觀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時代,先進文化和落后文化、有益文化和腐朽文化并存,主流意識和非主流意識、正確思想和錯誤思想交織。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有利于確立主流意識形態和核心價值觀的主導地位,有利于用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凝聚人心、培養人才。
1.加強大學精神的培育。大學精神是一種以人為本、充滿人文關懷的精神,其使命是把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時代新人放在首位。大學精神首先是一種價值觀的教育,它把對真善美的追求、對人類前途命運的關注、人生價值理想的實現等作為永恒主題。大學精神是一所大學的靈魂導向,不同的大學有著不同的大學精神,培育出不同的大學生氣質,例如清華大學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南京大學的“誠樸雄偉,勵學敦行”,武漢大學的“自強弘毅,求是拓新”,南開大學的“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等等,無一不體現出在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方面的共同價值追求。“當代中國大學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內在一致性:二者在精神內涵上一脈相承,突出反映了對社會價值觀‘最大公約數的凝練和傳承;在價值取向上選擇一致,完整回答了國家建設、社會發展和公民培育的問題;在文化土壤上同根同源,扎根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又汲取了世界文明的精華;在目標追求上相輔相成,都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有力支撐”[5]。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凸顯了中國大學所特有的愛國精神和擔當意識,賦予大學精神廣闊的胸襟、強烈的國家意識和時不我待的奮發精神等時代意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當代大學精神的新詮釋和新要求。在大學精神的培育中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用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激發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用崇高信念、遠大理想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加強校園“三風”建設。校園文化、校園精神風貌主要通過學校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反映出來。高校校風、教風、學風屬于文化軟環境的建設,它們是衡量一所學校教育質量和師生精神風貌的重要標志,良好的校風能激發學校成員的內在動力,產生向心力,也能有效抵御各種不良心理傾向和行為的侵蝕和干擾。“大學的校風、教風、學風是在校園行為、學術行為、教學行為中形成的風氣和氛圍,是大學精神非常重要的載體,對人的行為,對學校的學術活動、學習活動,對人才的成長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6]。校風、教風和學風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三風”好,則學校的凝聚力強,“三風”差,則會影響學校發展,影響大學生的培養質量。培育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與大學的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相結合,注重“三風”精神的文化傳承和育人功能,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軟環境。
3.加強制度文化的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精神文化建設,還要不斷優化大學的制度文化,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校園制度文化體現了高校辦學理念、管理思想和管理風格等,是維系學校正常運行的保障系統。教育部黨組與共青團中央明確提出,學校要“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完善學校規章制度。完善教師管理規定、學生守則公約等師生行為準則,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學校生活的基本遵循。建立和規范學校禮儀制度,豐富升國旗儀式、成人儀式、入黨入團入隊入學儀式等典禮的內涵,強化儀式莊嚴感和教育意義。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學校基層黨團組織主題生活會、黨團日、班會的重要內容”[7]。各高校應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和要求作為高校制度文化建設的基本遵循,發揮規范、引導、保障、促進作用,體現高校管理育人的功能,把規章制度的有形約束轉化為師生的無形自律,內化為師生員工自覺遵守的價值規范和行為準則。
4.加強網絡文化的建設。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推廣應用,互聯網對高校師生的思想和行為日益產生廣泛深刻的影響,網絡論壇、博客、QQ、微信等新媒體互動手段,使不同思想觀念的交流與碰撞變得更加直接和便捷,已成為校園文化傳播的重要路徑。因此,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要尤其重視網絡文化的建設。要以校園網絡建設為抓手,構建時代感強、親和力高、學生喜聞樂見的校園網絡。在校園網絡中積極宣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典型,樹立學習榜樣;也可以利用校園網絡建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交流平臺,定期推送相關內容,加強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和認同。在網絡文化建設中,高校應秉承開放與融合、監督與疏導相結合的原則,重視校園網絡監管,密切關注網上動態,實時掌握網上輿情,了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去除不和諧的網絡“音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精神導向,積極打造和建設校園品牌網站,構筑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新陣地。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吳彬鏹.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1).
[3]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5-05(02).
[4]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5]王洪波,譚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當代中國大學精神選擇[J].北京教育(高教),2014(12).
[6]駱郁廷.注重大學精神文化的傳承與創新[J].中國高等教育,2012(21).
[7]教育部黨組與共青團中央.在各級各類學校推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建設[N].中國青年報,2014-1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