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蓮
摘? ? 要: 寫作水平是學生英語綜合水平的重要體現,英語寫作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但是一些初中英語教師在寫作教學中仍然沿用以往死記硬背范文的教學模式,割裂了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之間的關系,沒有注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本文主要分析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以讀促寫”教學策略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 以讀促寫? ?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 ? 教學模式
傳統英語教學的重點在英語語法和閱讀,教師往往比較忽視學生的英語寫作教學,只是讓學生記誦范文和通用的句子,然后根據題目寫幾句話,這種教學模式完全是為了應付考試,無法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也無法通過訓練學生進行英語寫作提升英語水平。
一、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不注重寫作教學。
一些初中英語教師不夠重視英語寫作教學,在英語教學上花的時間很少。相關調查顯示,一些教師只有在考試之前和之后對試卷中的寫作題目進行講解,在日常英語學習中較少涉及英語寫作教學。一些教師認為不需要專門抽時間進行寫作教學,學生只要記住單詞,背過一兩篇文章就可以應對寫作考試,英語教學重點在閱讀和語法上。這種觀念對英語寫作教學危害極大。
(二)教學方法單一陳舊,學生對寫作沒有興趣。
據調查,一些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寫作教學的時候,一味使用刷題的方式,通過提高學生的練習程度提升其英語寫作水平,沒有將寫作教學和日常閱讀教學、聽力教學結合起來。這種刷題的教學模式極易引起學生的反感,難以激發學生對于英語寫作的興趣。
(三)教師多以課本為中心,過于注重理論知識教學。
出于應試等教育目的,一些初中英語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更加注重文章中的詞匯、語法、句式等語言方面的知識教學,較少從文章的寫作方法和題材結構等方面展開教學。學生在完成文章的閱讀學習之后,得到的是語言方面的知識,對于寫作能力的提升則幫助較少,這種閱讀教學模式割裂了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之間的聯系。
二、以讀促寫在初中寫作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一)以讀促寫教學法的定義。
在語言教學中,很多專家發現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密,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是語言學習的一體兩面。以往的英語教學割裂了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不利于語言學習水平的提升。
以讀促寫教學方法,就是將閱讀和寫作教學結合起來,通過閱讀教學帶動寫作教學。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學習文章中的語言知識,還要從寫作角度從文章的寫作方法、段落結構等方面閱讀,在完成文章閱讀之后,學生還要完成相應的寫作練習。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注重教學成果,還注重教學過程,對于學生如何組織文章材料、寫作過程及評價反饋都比較注重。以讀促寫將閱讀和寫作教學結合起來,有效整合英語教學資源,實現學生英語綜合水平的提升。
(二)以讀促寫教學法的教學策略。
1.寫前閱讀教學
(1)閱讀教學目標明確
教師在進行以讀促寫教學之前,應該明確教學目標。以讀促寫教學下的閱讀教學不僅是語言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文章中學習寫作技巧和寫作方法,教師在組織教學的時候可以從寫作方面制定教學目標。例如學習記敘文時,教師可以從記敘文的寫作要素方面開展閱讀教學,在完成文章的閱讀學習之后,學生能夠初步掌握記敘文的寫作方法,并能進行簡單的記敘文寫作。
(2)閱讀步驟循序漸進
在以讀促寫的閱讀課堂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環節組織教學:首先,教師可以引進多媒體技術,播放一段與閱讀主題相關的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迅速融入課堂教學中;其次,教師引入閱讀課的主題,可以讓學生先針對這一話題進行討論,說一說自己的經歷或者看法;最后,進行文章的閱讀教學。閱讀教學可以按照以上幾個步驟進行,更加合理有序。
(3)閱讀方法與策略多元
教師要創新閱讀教學方法,傳統閱讀教學方法一般是教師拆解文章分析,學生做筆記記錄,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從文章中獲取信息的效率比較低。在以讀促寫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多種閱讀教學策略,例如朗讀(短小的或者文章的重點段落,加深記憶)、默讀(篇幅較長的文章,說明文、議論文等題材);還可以采用復述、仿句練習等模式進行閱讀;采用情景再現法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文章的印象,還可以提高學生從文章中獲取信息的效率。教師在選擇閱讀教學方法的過程中要兼顧學生的認知特點,還要結合閱讀材料的特點,而且閱讀方法應是多樣的,不是單一的。
(4)閱讀材料的選擇
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的過程中盡量選擇與學生生活貼近的題材,一方面便于學生理解,另一方面便于下一階段寫作教學活動的展開。閱讀材料的篇幅盡量不要太長,初中階段大概200詞—300詞,低年級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再減少一些。
2.讀后寫作教學
(1)寫作目標明確
在“以讀促寫”教學策略的實施中,不僅要精選閱讀材料,明確應用文閱讀目標,而且寫作目標要十分明確,注明寫的什么主題,文章是什么體裁,有哪些寫作要求,具體的寫作規范等,讓寫作教學與寫作訓練有的放矢。
(2)寫作體裁與題材閱讀一致
在“以讀促寫”中,寫作題目的設置不能脫離所學閱讀材料,要根據閱讀材料的體裁與題材確定,只有這樣才能發揮閱讀的作用,達到“以讀促寫”的效果。
(3)寫作篇幅適中
在“以讀促寫”教學策略實施過程中,寫作篇幅要結合學生現階段的寫作要求、閱讀材料的情況和學生的認知接受能力合理設計。篇幅過長或過短都不利于學生在“以讀促寫”教學策略的指導下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篇幅過長會讓學生產生犯難和厭倦心理,養成生搬硬套或者抄襲文章的惡習,篇幅過短會讓學生產生敷衍了事的心理,達不到預期的寫作效果。因此,教師要結合“以讀促寫”的閱讀材料、寫作目標及學生的發展水平,合理規范寫作篇幅。
(4)寫作形式豐富
教師平常運用“以讀促寫”寫作教學策略時,不能拘泥于紙質書面表達,而要選擇多種寫作形式,如板書寫作與口頭表達。這兩種寫作形式是相當實用、高效的寫作形式。首先,選擇的文章一般篇幅短小,格式較為固定,開展口頭或者板書寫作十分方便靈活。其次,在時間上能夠保證讀寫高度結合的及時性,使學生輸入閱讀信息后可以立即輸出。最后,在評價上,課堂上完成寫作任務,能夠大大提高教師反饋的有效性。因此,教師要想發揮“以讀促寫”寫作教學策略的特殊作用,就要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尋求適應學生的最佳寫作形式。
(5)寫作評價多元且及時
在讀寫教學中運用“以讀促寫”寫作教學策略時,要注意寫作評價的多元性,既包括評價主體又包括評價形式。寫的結果評價主體不僅是教師,而且是同伴和寫作者自己。傳統寫作評價方法是以教師評價為最終標準的,在以讀促寫模式下,教師可以采取同伴互評、自評及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標準。通過不同的評價方式,學生對文章的認知更加全面,而且在評價同學文章的過程中,發現別人寫作中的優點借鑒學習,提升學習水平。
初中英語教師在運用以讀促寫這一教學策略的時候可以從閱讀課堂教學和寫作課堂教學兩方面展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注意明確閱讀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和閱讀教學方法;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注重寫作目標、寫作題材和篇幅、寫作形式及寫作評價。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陳海珍.淺談“以讀促寫”法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31):116-117.
[2]朱桂華.淺談初中英語“以讀促寫”教學法的有效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4):93,117.
[3]張彩紅.淺析以讀促寫教學法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皮革,2016(12):183.
[4]陳小陽.立足語篇? ? 以讀促寫——初中英語讀寫課教學設計例談[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6(01):120-124.
[5]張秀娟.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以讀促寫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7(46):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