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會
摘? ? 要: 信息技術與英語研究性學習的整合滲透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強大動力。利用信息化技術打造英語研究性學習的網絡平臺,將提高學生的信息化技術應用水平,增強英語研究性學習主體之間的互動能力,提升英語研究性學習效率,培養學生探求問題的真相、性質和規律的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培養學生尊重事實、相信科學、追求真理、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形成創新思維和創新人格,為學生形成終身學習能力打好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信息技術? ? 英語研究性學習? ? 教育創新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以難以抗拒的力量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發展方式,人類社會跨入多元化學習時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整合滲透是教育發展和改革的強大動力。英語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開放性、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成熟的學習方式,在教育教學中得到廣泛運用,信息化技術給英語研究性學習插上了翱翔的翅膀,推動了英語研究性學習的發展。
一、運用信息技術,打造英語研究性學習的網絡平臺。
我校雖是農村中學,網絡教室,教室辦公電腦,多媒體教室,交互式白板等配備早,更新快,信息化設備比較先進,教師在信息化技術運用方面有較強的實力,學校致力于推進從“信息化校園”到“智慧化校園”的升級的探索成效顯著。以校園局域網為支持平臺,建立基于信息技術下的英語研究性學習支持系統,打造信息技術與英語研究性學習課程整合的交流、協作和活動管理的有效平臺。
平臺面向全校師生提供相關信息技術應用、英語研究性學習方法和課題研究指導。平臺提供課題研究管理,課題發布指南、學習輔導欄目、軟件支持、評價工具、交流空間、學習資源和作品展示等,支持學生發揮主動性和主體性,通過個人獨立研究或小組合作研究等方式靈活多樣地開展英語研究性學習活動。
二、利用網絡平臺開展鄉土歷史的英語研究性學習。
1.信息技術下的英語研究性學習方法和步驟。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英語研究性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以特定教學目標為主題,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環境所提供的各種軟件工具、信息資源和智力資源,自主選擇并確定研究方向,用科學研究的方式,用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相互協作和交流,主動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英語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步驟是:確定課題—制訂計劃—搜集材料—總結整理—交流評價。
2.利用網絡平臺,指導學生選題。
我們總結了開展鄉土文化英語研究性學習的成功案例,參考網絡中鄉土文化英語研究性學習成功經驗,確立了“立足鄉土文化,開展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為研究主題,立足鄉土文化資源,在校園網發布研究范圍或研究方向,提出選題的要求,指導學生設計選題。
3.利用網絡軟件,增強主體互動能力,提高英語研究性學習效率。
學生根據興趣自由組成課題組,可以是跨班級的,也可以是跨年級的。學生開展英語研究性學習是利用課余時間,時間是零碎的、分散的,主要利用雙休日和節假日。利用網絡平臺進行交流互動顯得及時便捷,師生間的互動是全天候全方位的,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利用網絡平臺進行交流互動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網絡軟件的運用改變了以往資料的收集方式,提高了效率。
利用信息化技術,注重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交流工具的建設,在網絡平臺上運用信息交流軟件微信和QQ、鄉土文化交流論壇、課題研究博客等,為師生遠程的交流合作提供便利。運用微信和qq軟件,發動微信圈和qq圈強大的共享功能,發揮“智慧化”校園、“班班通”的強大功能,號召家長和學生對自己家或鄰居家的門楣進行手機拍照和上傳,成效顯著。
4.利用網絡平臺,實施英語研究性學習過程。
(1)利用互聯網資源,收集資料是英語研究性學習的重要過程。古鎮的名勝古跡、名人軼事、風土人情等,是課題研究的背景;互聯網相關的鄉土文化研究成果,為課題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提供借鑒;門楣照片的收集為門楣的分類整理提供基礎;圍繞主題學會查找資料、收集資料、獲取有用資料的過程是掌握英語研究性學習方法的過程。
(2)整理資料的過程是學生研究能力提高的過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搜集整理資料更為方便,但撞車雷同現象也成為常態。網絡資源是豐富的便捷的,又是繁雜的、無序的,甚至是錯誤的。圍繞主題去辨析、取舍,去偽存真是困難的。關于古鎮門楣文化的課題,停留在材料收集階段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要通過收集的資料分析古鎮門楣的起源、內容分類、研究價值、現狀及保護措施等。通過對資料的匯集、整理、辨析、推論,分析處理所獲得的信息,撰寫比較規范、完整的研究報告,這是學生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
(3)形成結論的過程實際上是創新素質的形成過程。英語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創新能力形成的過程。通過對研究結果的思考,認真踏實地探究,實事求是地獲得結論,形成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利用信息做出新的預測或假設,從信息中看出變化的趨勢、變化的模式并提出變化的規律;探求問題的真相、性質和規律,樹立尊重事實、相信科學、追求真理、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形成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
5.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室,進行英語研究性學習的成果交流討論。
交互式電子白板作為教學互動平臺,強化了人與電腦、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互白板的媒體展示、書寫、標注等功能有效整合了各種媒體應用,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室強大的交互能力,對英語研究性學習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對英語研究性學習的階段性成果、對英語研究性學習的成果匯報等進行課堂討論、交流,是英語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環節。
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室為英語研究性學習中師生的交流提供了高效的平臺。由于學生現有知識、能力水平的個體差異;知識的儲備不足,言論之間的關系僅僅停留在問題的表層,在協作中不能充分交流、共享、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達不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學生間的互動的有效性是有待商榷的,容易偏離研究和討論的主題等,教師在英語研究性學習中的主導作用顯得非常必要。
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室,在教師科學的指導下,對英語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直觀的集中討論交流,匯總大家的意見及處理辦法形成統一的思想認識,是英語研究性學習順利進行的保證。對研究成果進行評價驗收,參與人員多,意見龐雜,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室作為平臺的便捷性和高效性的優勢就凸顯出來。課題研究小組作為主講人對課題研究報告進行宣講,指導教師對英語研究性學習成果進行論證,評委發表評價,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優秀成果用“電子作品”的形式展示出來,通過網絡的成果交流,參加學校的網絡評獎投票活動,成為學生新的學習體驗。
信息技術為學生的英語研究性學習提供了資源性支持,提供了工具性支持和管理性支持,提供了高效的研究方法和完整的研究模板,尤其打破了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促使了學習方法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提高了英語研究性學習效率,英語研究性學習模式得到了豐富和發展。伴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的生活和學習面臨更大的機遇和更多的挑戰,學習一直在路上,探索也一直在路上,我們要鼓足勇氣,充滿信心地迎接信息技術帶來的偉大變革。
總之,研究性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的學習模式,是在教師輔助下由學生策劃、執行及自我評估的學習模式。學生在研習特定專題的同時,重新綜合現有的知識和技巧,并通過特定的活動自主地建構知識,繼而學會研究新的題目,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培養學生的自學精神。課堂微研究性學習就是把研究性學習方法和過程濃縮到課堂探究活動中,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的舞臺,讓生命在課堂中煥發青春的活力。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Z].2017.1.
[2]陳直.信息技術在中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0.
[3]徐苑然.淺談語文教學中的英語研究性學習[J].新課程(教研),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