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宇


摘? ? 要: 寫作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本文基于二語寫作教學理論研究和課堂教學實踐以議論文寫作教學為例,詳細闡述了過程體裁教學法在大學英語寫作課堂的應用,并討論該教學方法在具體實施步驟中的主要原則,為今后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和研究提供重要啟示。
關鍵詞: 大學英語寫作? ? 過程體裁法? ? 議論文寫作
一、引言
英語寫作教學方法一直是我國大學英語教師關注的問題。目前,寫作教學方法經歷了半個世紀的發(fā)展,有“結果教學法”、“過程教學法”、“體裁教學法”等主要方法(徐昉,2011)。近年來,有學者盡可能綜合“過程教學法”和“體裁教學法”的優(yōu)勢,提出“過程體裁教學法”(Badger & White,2000),力求寫作教學理論和方法上的最優(yōu)。由于Badger和White并沒有給出具體的操作方法,一些國內學者對“過程體裁法”在英語寫作教學上的應用進行了嘗試和研究,大致劃分了范文分析、模仿寫作(集體仿寫)、獨立寫作、編輯修訂四個階段(韓金龍,2001),并指出這一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可以消除學生對寫作的焦慮(陳薛帆,2007;梁松鶴,2005)。該教學法既強調過程法中的寫前計劃和寫后修改,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寫作教學,又關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突出體裁結構和其語言特點的分析的學習方法,從而避免“過程法”忽視文章體裁類別和寫前語言知識輸入不足的缺陷,以及“體裁法”不重視寫作技巧的培養(yǎng)和忽視創(chuàng)造性語言操練活動等不足之處。
由于國內外學者對于過程體裁法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不盡相同,因此在實際寫作教學中,針對學生的主體變化,設計出能夠滿足學生寫作需求的教學方法是寫作教師的當務之急。本文基于二語寫作教學理論研究和課堂教學實踐,以議論文寫作教學為例,詳細闡述了過程體裁教學法在大學英語寫作課堂的應用,并討論該教學方法在具體實施步驟中的主要原則,為今后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啟示。
二、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設計
在多年寫作教學實踐中,我們通過多次完善,將過程體裁教學法分為以下十個步驟進行教學。學生以小組互動形式參與課堂活動,并建立公共郵箱,共享學生習作。為方便討論,以下行文均以議論文寫作教學為例。
1.體裁知識介紹
在開始講授議論文的寫作技巧前,需要學生分小組討論以下三個問題:什么是議論文?為什么要寫議論文?一篇好的議論文應該包含幾個部分?在討論過程中,學生會有意識地思考議論文的寫作目的(social purpose)及這一體裁特定的篇章結構(stages)特征,在之后的寫作過程中會更有效度地組織語言與論證。同時,在學生分享討論結果時,教師給予反饋,引導學生深化對議論文體裁的理解。比如,學生在討論議論文的篇章結構時,總是傾向于總結出“提出論點—論證論點—得出結論”這一結構,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考慮到添加“反駁對方觀點(refutation)”這一重要組成部分,才能使文章更加具有說服力。
2.寫作思路整理
在完成對于議論文這一體裁的初步介紹后,教師給出寫作題目,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在規(guī)定時間內確定本組的主題(thesis statement)及提綱(outline)。設計寫作題目時,應注意貼近學生生活,引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可以利用網絡初步查找相關中英文新聞報道、論文等文獻,拓展思路。在學生收集整理觀點的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遵循“列舉(list)—分類(group)—標注(label)—排序(order)”原則,有條理地組織觀點和論據,并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討論、編寫提綱及和全班同學分享。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時,教師進行點評,并以規(guī)范的英文表述將學生的提綱匯總在黑板上,為學生的初稿寫作奠定基礎。
3.范文分析點評
為避免學生對于議論文寫作風格認知的單一化,教師于課前發(fā)放三篇題目不同、風格迥異的議論文作為范文供學生閱讀分析,其中兩篇范文的作者為英語母語者,一篇為學生習作。在學生完成寫作提綱后,教師指導學生精讀并分析其中一篇范文。
第一步,文章通讀。學生要回答以下問題:文章共分為幾個部分?每部分的寫作目的是什么?整體語言特征(language features)如何?通過這三個問題,讓學生認識到議論文寫作與其他文體寫作的差異,將其結構特征和語言特征具象化,為學生獨立寫作提供結構和語言規(guī)范。
第二步,段落精讀。比如,以開篇(introduction)為例,學生要回答以下問題:這一段落可細分為幾個語步(moves)?每個語步的目的是什么?在學生回答這些問題時,要逐步引導學生意識到議論文的開篇必備的要素:描述問題(exposition of the controversy)、表明作者立場的主題句(thesis statement)、寫作思路(essay map)等基本要素及其語篇功能。同樣方法適用于分析范文其他部分。
第三步,詞匯積累。教師指導學生標注出議論文中特定使用的詞匯,表模糊語氣詞匯,如“seems(看起來)”、“appears(表現(xiàn)出)”、“could be(可能是)”等;表讓步的句型,如“while it is...there is...(雖然……但是……)”、“it is true...however...(盡管……但是……)”等,以此強化學生的議論文體裁意識。
4.語言規(guī)范練習
反駁對方觀點(refutation)的段落寫作是議論文寫作的重點及難點。因此,在學生獨立寫作前,教師可選取該段落中的句子寫作進行規(guī)范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使用和邏輯組織能力。以“大學校園是否可以向游客開放”這一題目為例,教師根據已有提綱,針對某一論點給出反駁例句:
While universities open-to-tourists policy seems to be the ideal option for increasing the universities revenues used for facility maintenance, there is also a possibility that canteens, libraries, parking lots and other public facilities will be taken up by tourists,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students and faculty members daily life.
各組學生以本方論點為出發(fā)點,結合課堂所學,討論并完成反駁段落的寫作。教師給予及時反饋和修改。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議論文體裁的語言使用得到規(guī)范。
5.獨立寫作
在學生學習語言規(guī)范后,結合已有提綱進行獨立寫作。在寫作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廣泛閱讀與題目相關文獻并完善論據,明晰思路后進行有效論證。并引導學生在文章后加“文獻引用”,甚至必要時加“附錄”部分,規(guī)范寫作。學生打印并提交初稿,為同伴互評做準備。
6.同伴互評
在同伴互評開始前,教師指導學生分組根據結構、內容、語言三個方面制定同伴互評表,教師點評并規(guī)范互評表格(見表1)。
表1? ? 議論文寫作互評表示例
互評表編寫完成后,學生分為兩人一組,根據“列舉優(yōu)缺點、提出修改建議、有效溝通商討、尋求教師幫助”四個原則進行同伴互評。在制定互評表及同伴互評的過程中,學生們不斷反思寫作過程,并逐步強化體裁意識、語言意識及寫作策略運用意識。
7.修改階段(一)
學生參考同伴互評意見,結合自身反思進行修改。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從整體入手,按照“結構—內容—語言”的順序進行修改。值得注意的是,修改過程不僅應涉及對字詞句的小修小補,更應包括重新搜集整理文獻、修改提綱、增減整合分論點等過程,甚至是重新選題。學生完成第二稿,提交。為教師反饋做準備。
8.教師反饋
教師以“褒多貶少,鼓勵為主”為原則,分別從結構、內容、語言三個方面給予書面反饋。教師需總結學生文章中的錯誤類型,在課堂上從語法、語用角度進行講解并逐步展示修改過程;展示點評優(yōu)秀學生習作,為學生進入下一修改過程階段提供規(guī)范。針對寫作問題較嚴重的學生,除書面反饋外,教師還應進行一對一的當面反饋,幫助學生走出寫作困境。
9.修改階段(二)
學生根據教師反饋意見,進行修改、編輯,完成第三稿。
10.提交
學生將第三稿電子版整理提交到課程公共郵箱內,可作為最終稿;也可繼續(xù)向任課教師及其他同學征求修改意見,進行下一階段修改。
三、過程體裁教學法課堂應用的再探索
在過程寫作法的課程設計中,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上述一些方法和步驟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因時、因地、因人靈活運用。
1.關于體裁介紹
教師可選取主題相同但體裁不同的三篇文章,如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讓學生通過比較和分析,總結出議論文的結構和語言特征,明確寫作目的。相對于自省法,這一方法比較費時,但能更有效地強化學生的體裁意識。
2.關于范文分析
在選取范文時,教師可多選取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讓學生看到同伴的經典范文,可以減少學生的寫作焦慮,增強學生的寫作自信心。
3.關于獨立寫作
教師可采取課堂上合作寫作(collaborative writing)的方式, 三四名同學一組,輪流寫作,共同完成寫作任務。在此過程中,很多問題會呈現(xiàn)出來,教師隨時給予幫助和反饋,避免學生在獨立寫作過程中出現(xiàn)相同問題。
4.關于同伴互評
教師需對學生進行有效的互評培訓。除自制互評表外,互評活動也可采用公開出版的寫作類教材中的同伴互評表,既省時省力,又可最大限度地規(guī)范學生的互評活動。教師還可布置書面同伴互評反饋作業(yè),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互相給予寫作點評及修改建議,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在課程結束時以歷時的角度關注自身寫作能力的變化。
5.關于修改階段
教師可鼓勵學生使用批改網等網絡資源進行初步評測和修改。雖然批改網僅對學生習作給出大致分數(shù),較少在語篇層面和寫作內容上提出建議,但是對于被界定為數(shù)字母語者(digital natives)的“90后”、“00后”學生卻充滿了吸引力,以此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6.關于成稿提交
教師在課程開始前建立公共郵箱,以便上傳學習資料、共享學生習作等。學生完成每一項寫作任務后需將成稿提交至公共郵箱內。通過這種方式,每個學期的學生習作得到了有效保存,為今后教師教學科研及學生寫作學習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四、結語
過程體裁教學法,究其根本是將體裁法和過程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靈活運用,力求將體裁知識及運用貫穿到學生寫作過程中,既可給學生提供寫作必需的體裁、詞匯知識,又可在各種寫作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有意識、有計劃、有策略地寫作。在該教學方法使用過程中,寫作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寫作教學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寫作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意到學生主體、社會需求及外部環(huán)境是不斷變化的,教學方法的使用應該是動態(tài)、靈活和發(fā)展的。只有堅持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寫作教學才能完善現(xiàn)有的教學方法,有效強化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Badger, R. & G. White. A process genre approach to teaching writing[J]. ELT Journal, 2000,54(2):153-160.
[2]陳薛帆.過程體裁教學法在大班教學的應用[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8):114-116.
[3]韓金龍.英語寫作教學:過程體裁教學法[J].外語界,2001(4):35-40.
[4]梁松鶴.英語寫作焦慮及應對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5(10):67-68.
[5]徐昉.英語寫作教學法的多視角理論回顧與思考[J].外語界,2011(2):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