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寧
摘 要:考察現有近兩百余所獨立學院,獨立學院辦學模式按辦學主體劃分,可以分為“獨辦型”和“合辦型”;從辦學性質考察,可以劃分為“國有民營型”和“民有民營型”;從辦學價值取向劃分,則可分為“營利性”和“非營利性”獨立學院。
關鍵詞:獨立學院;分類研究
我國獨立學院誕生于上世紀末,經過“借助母體高校辦學的‘依附期(1999-2003)”、“增強辦學自主性的‘獨立期”(2003-2008)、“規范設置的‘轉設期”(2008- )三個發展階段,通過教育部2003年《關于規范并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即教育部“8號文”)、2008年《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即教育部“26號令”)兩個文件的規范管理,截止2017年6月,根據教育部網站公布的名單,我國現有獨立學院共265所。
雖然教育部8號文規范了獨立學院的舉辦應有“申請者(普通本科高校)”和“合作者(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個人,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機構)”兩方,26號令進一步規范了獨立學院“是指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但由于獨立學院的發展具有鮮明的“先試辦,再規范”特征,我國現有獨立學院的類型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并不是教育部26號令所規定的那樣整齊劃一。考察現有近300所獨立學院的情況,獨立學院辦學模式按辦學主體劃分,可以分為“獨辦型”和“合辦型”;從辦學性質考察,可以劃分為“國有民營型”和“民有民營型”;從辦學價值取向劃分,則可分為“營利性”和“非營利性”獨立學院。
一、獨立學院的“獨辦”與“合辦”
“獨辦型”獨立學院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舉辦高校(母體高校)一家獨辦,另一種是舉辦高校的下屬單位(校辦企業、學校發展基金會等)參與舉辦。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后一種的參辦方并不是教育部8號文所規定的“合作者”,因為不論是校辦企業還是學校發展基金會,都附屬于母體高校本身,這種模式歸根結底仍屬于母體高校獨自舉辦獨立學院的范疇。據統計,在教育部26號令對獨立學院進行規范設置前,國內300多所獨立學院中80%以上都屬于“獨辦型”。浙江省22所獨立學院中,16所為“獨辦型”,占近四分之三強。
“合作型”獨立學院是指舉辦高校引入“合作者”所辦的高校。從引入的合作方看,又可劃分為“政校合作型”、“政校企合作型”、“校企合作型”三類。“政校合作型”獨立學院是由地方政府直接投資,舉辦高校負責辦學與管理的高校。據《中國青年報》2014年4月一篇關于獨立學院辦學主體的報道,當時我國292所獨立學院中“政校合作型”共有25所。從浙江省的情況看,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由浙江大學與寧波市政府合辦,屬于典型的“政校合作型”獨立學院。“政校企合作型”獨立學院由舉辦高校、地方政府合辦,并引入企業參與辦學。我國最早的獨立學院——由浙江大學、杭州市人民政府合作辦學,并與浙江省電信實業集團共同發起創辦的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屬于比較典型的“政校企合作型”獨立學院。“校企合作型”獨立學院由舉辦高校與企業合辦,是當前獨立學院的主體,也是教育部26號令所規定的獨立學院規范辦學模式。
二、獨立學院的“國有民營”和“民有民營”
根據教育部26號令對獨立學院的定性,獨立學院為民辦高校。但考察獨立學院的辦學性質,“國有”的痕跡卻處處存在,按其辦學性質和運行機制來劃分,可以分為“國有民營型”和“民有民營型”兩大類。
“國有民營型”獨立學院由母體公辦高校創辦,按民辦機制運行,辦學資產屬于國有,按教育成本收取學費。這類學校在獨立學院群體中規模最為龐大,包含了上述“獨辦型”的所有高校和“合辦型”的“政校合作型”、“政校企合作型”所有高校及“校企合作型”中舉辦高校與國有企業合辦的獨立學院。顯然這一類高校并不符合教育部26號令對獨立學院“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的界定,但由于歷史原因,這一類獨立學院實實在在存在,且大多都是辦學比較規范,發展水平較高的獨立學院排頭兵。
“民有民營型”獨立學院由民營企業或個人投資,完全按民營機制運行,是性質比較純粹的民辦高校,這是教育部26號令引導獨立學院規范設置的辦學方向。這類高校雖然產權清晰,性質明確,辦學獨立,但在目前中國教育發展的大環境中,企業辦學、民辦高校的穩定性仍然較為脆弱,發展制約較大。
三、獨立學院的“營利性”與“非營利性”
按照教育部26號令,獨立學院的辦學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公益性質辦學,雖然也規定了“獨立學院在扣除辦學成本、預留發展基金以及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取其他必需的費用后,出資人可以從辦學結余中取得合理回報”,但這里的“合理回報”并不能簡單等同于“盈利”,而應當看成學校支付初始投入的辦學成本。但在實際辦學過程中,的確存在有些獨立學院出資方試圖通過辦學達到盈利目的的現象,一些以辦學為主業的教育集團及其它私營企業投資獨立學院,確實是把民辦教育視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例如北方某教育集團已投資舉辦了6所獨立學院,很難說這里面沒有盈利的考量。
參考文獻
[1] 樊哲,鐘秉林,趙應生.獨立學院的現狀研究與對策建議——我國民辦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探析(二)[J].中國高等教育,2011,3/4.
[2] 陳學飛,王富偉,閻鳳嬌,等.獨立學院地方性發展實踐的政策啟示——基于浙江省獨立學院的實地調查[J].復旦教育論壇,2009,9.
[3] 魏訓鵬.獨立學院辦學主體的權力博弈[J].中國高教研究,2012,3.
[4] 浙江大學發展戰略研究院.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辦學體制改革研究報告,2014,5.
[5] 李延保.中國獨立學院調查報告[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