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鑫鑫,王 棟
(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湖南長沙 410006)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新的語言現象不斷出現,為更簡潔直觀地表達態(tài)度情感,人們熱衷于選擇最經濟直接的方式。其中在變動性詞語后加固定詞綴的詞語形式開始頻繁出現,如二十世紀初被廣泛使用的“門、族”等后綴。基于這種心理,近年來由“系”構成的詞語出現頻率越來越高。“系”原本指具有共同屬性的事物分類,而在“X系”新詞中多用于指人或事物具有某種共同的特征或風格。
“X系”詞起初源于日本,后被中國年輕人模仿使用。上世紀90年代日本出現“治愈系”一詞,原本是指影視女性藝人通過表演讓人感到平靜、舒暢等感覺。2000年時這個詞開始用來指稱男性同胞,具有溫柔穩(wěn)重氣場的男性偶像、演員等也被稱為“治愈系”。自“治愈系”之后,又出現了“森林系”(又稱森系)、“禁欲系”、“鹽系”、“萌系”,還有目前被我們頻繁使用的“佛系”等詞。其初始義都是用來指稱具有某種特征的人,后來發(fā)展為可以兼指事物等。近幾年來,求新求異的心理促使“X系”在使用過程中有明顯的泛化趨勢,其詞匯意義更加寬泛,構詞能力變得極強,特別是在網絡的應用中最為明顯。我們通過《人民網》報刊語料索引(自2011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1月30日),對部分“X系”詞語使用情況做出了相關數據的統(tǒng)計(見圖1):

圖1 “X系”詞2011-2018年發(fā)展趨勢圖
1.從近8年的統(tǒng)計數據來看,“X系”詞整體發(fā)展曲線為先升后降,其走向基本符合流行語的發(fā)展趨勢。當某一“X系”新詞出現時人們大量仿造并廣泛使用,使其達到峰值狀態(tài),隨后對該類詞語的使用會逐漸減少。
2.不同的“X系”新詞雖然在同一時段內生命曲線相同,但在熱度(詞頻)上也存在高低之分。如“治愈系”“萌系”顯然屬于高頻詞,即使在2012-2013年達到峰值狀態(tài)并開始衰減之后 ,其使用頻率依然要高于“禁欲系”“森系”等低頻詞。
3.另外,我們還可以看出“X系”新詞并未出現斷層現象,也就是說,“X系”詞一直活動于我們的詞匯系統(tǒng)中,當舊詞出現消亡時,就會有新的詞語產生。例如,當其它6個新詞的詞頻已處于趨穩(wěn)或停滯的時候,“佛系”詞開始異軍突起,至今熱度依然不減,可知“佛系”正處于發(fā)展上升期,其發(fā)展路徑毫無疑問也會與其他“X系”詞相同。
這些數據表明,“X系”詞是連續(xù)不斷發(fā)展的,“系”作為構詞后綴確實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能產性非常高。
“系”在普通話中一般不單獨使用,常與其他語素結合構詞,如關系、聯(lián)系、系統(tǒng)等。在句中作主語或謂語。如:
(1)我們婆媳的關系越來越好啦。(《老舍戲劇》)
(2)雖然巴結藍先生是關系著他的前途。(《四世同堂》)
“系”還常用作后綴,表示某一類別、體系,常與名詞性詞語結合。如高等學校中按學科分的教學分類,中文系、化學系、新聞系等;還表示某些學科中分類的名稱,如漢藏語系、印歐語系。此時“系”可看作是一種分類標記,整個結構在句中主要作主語、定語、賓語。
(3)漢藏語系和印歐語系是使用人數最多的兩個語系。
(4)新聞系的學生一般從事傳媒工作。
(5)她終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中文系。
由此來看,“系”作為后綴,本身已經具有一定的構詞能力。
本文討論的流行語中的“X系”結構,與上述普通話中的結構有所不同。流行語中的大部分“X系”詞語都是利用仿造生詞的方式產生的,即以早先產生的“舒服系”“治愈系”等為模型,采用同一種結構方式,以“系”為固定語素,替換不同語素作為區(qū)別特征而產生的一系列類似詞群。
就語素“X”而言,流行語中能進入該結構的詞語范圍比傳統(tǒng)用法更廣泛。從“X”的音節(jié)看,既可以是單音節(jié)的語素或詞,也可以是雙音節(jié)的語素或詞語,附加后綴“系”之后構成一個雙音節(jié)或三音節(jié)附綴式詞語是其常見形式。如“森系”“萌系”“佛系”“治愈系”“可愛系”“粉色系”等。
“X系”中的“X”,既可以由動詞、名詞和形容詞充當,也可以由謂詞性短語充當,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其中“系”在整個結構中作詞綴,也是分類的標記。例如:
(6)短發(fā)森系girl一樣很迷人。(人民網2018-07-12)
(7)禁欲系總裁和鹽系女醫(yī)生共同演繹“塑料夫妻情”。(人民網2018-09-03)
(8)在黃金九月這個收獲的季節(jié),治愈系單曲《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呀》終于全面發(fā)行。(人民網2018-09-07)
(9)故宮推出各種萌系文創(chuàng)產品,用可愛卡通形象展現古代的帝王名家,游客在游覽的同時還能隨手收獲幾件可愛擺飾。(人民網2018-09-10)
就充當的句法成分而言,整個結構在句中作句法成分時也十分靈活,可以作定語、補語、狀語、賓語、謂語和主語等。如:
(10)相比之下,另外兩位導師對于隊內學員無緣冠軍則顯得“佛系”。(人民網2018-10-09)
(11)對這次創(chuàng)業(yè),黃焱表現得似乎很佛系。(人民網 2018-10-08)
(12)我知道這一代青年很熟悉“佛系”。(人民網2018-08-29)
(13)現在也經常很佛系地分享自己的出游照、美食照。(今日頭條2018-10-03)
(14)整體很森系。(人民網2012-11-2)
(15)話說詩詩你怎么還這么佛系呀。(人民網2018-08-27)
(16)在具體的感情生活心態(tài)上,“佛系”才是主流。(人民網2018-11-01)
(17)少女系雙馬尾!讓你成為人群中的亮點(人民網2018-07-30)
(18)粉色系的口紅一般色調比較多。(人民網2018-06-22)
上述例句中,例(10)(11)中“X系”結構是作補語,對前面的內容做補充說明;例(12)(13)中該結構分別是作賓語、狀語,這兩種用法相對較少;例(14)(15)中是作謂語,此時可以省略“系”字,意思不變;例(16)中“X系”結構作主語;例(17)(18)中“X系”結構在句中作定語,多修飾限定人或物品,這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用法。
“X系”后面往往可以加上一些后置成分,形成“X系XX”的結構,這些后置成分往往是雙音節(jié)詞語,以名詞居多,如“男生”“女生”“圖片”等,也有動詞或動詞性短語,如“戀愛”“追星”“買房”等。例如:
(19)治愈系男生一般是指內心善良,外表帥氣,很善解人意,很有親和力的男生。(快資訊2018-09-16)
(20)全民佛系養(yǎng)娃,讓中國萬千少男少女提前當爸當媽。(人民網2018-02-07)
(21)《精靈旅社3:瘋狂假期》延續(xù)了系列前作萌系哥特的風格。(人民網2018-07-30)
另外,就目前收集到的用例來看,大多數的“X系”結構是以不帶引號的形式出現的,在標題中出現時多帶引號,這表明“X系”詞語其結構已經基本凝固,并且詞匯泛化程度已經較高。
我們常用構式語法來描寫語言結構。認知語法認為構式是形式和意義的配對。構式語法所指的“構式”以Goldberg的定義最流行:當且僅當C是一個形式—意義的配對
根據構式語法的觀點,此處的“X系”就屬于一個抽象構式,是半固定的結構形式。就其結構形式而言,是由變項“X”和固定項“系”兩部分構成。其整體意義也并不是由“X”和“系”兩部分簡單相加,而是由構式完形壓制而成。例如:
(22)醬油系男孩是不是你的最愛?(搜狐網2018-05-26)
(23)糖系風才不是公主病,最時髦的家居品牌都用它。(新浪網2018-01-30)
醬油是指由大豆、小麥、米麩皮等,經發(fā)酵加鹽水而制成的調味品,例(22)中“醬油系”是指擁有立體的五官,濃眉大眼,給人濃重感覺的男生,其意義并不是“醬油”和“系”的簡單相加,而是整個“X系”構式完形壓制形成;同樣,例(23)中的“砂糖”也不再指糖果,而是給人甜蜜、清新感覺的風格。
構式特征認識的一個基本立足點就是:“整體大于部分之和,構式的(句法、語義、語用)特征是不能或不完全能從其構成成分推導出來的。”[2]而結構整體特征能多大程度上從其構成部分特征推知得來的現象被稱為透明性或可分析性。據此,我們依據“X系”結構的透明性(可分析性),從推導路徑的角度可以把“X系”構式意義分為兩類。“X系”整體意義可以由部分義推導來的是高透明性結構,即高分析性結構;整體意義不可由部分義推知的是低透明性結構,即低分析性結構。
高透明性結構,即一部分詞語可以從變項語素“X”的字面意思分析出整個結構的語義特征。如“萌系”“可愛系”,我們根據“萌”和“可愛”基本上就可以判斷出整個結構的語義特征。
構式語法認為,規(guī)則性強的結構一定具有某種形義關系的透明性,而整合化的完形結構一定具有形義關系的不透明性[2]。“X系”結構明顯是由變項“X”和固定項“系”整合化的完形結構,其構式義主要是通過構式完形效果壓制而成,因此必然具有不透明性,這種不透明性或者低透明性的特征在“X系”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例如:
(24)森林系的裝扮真的非常適合她。(人民網2017-09-01)
(25)極具少年氣息的鹽系穿搭與品牌清新活力的內涵不謀而合。(人民網20118-07-23)
例(24)中,“森林”通常是指大片生長的樹木,我們從“森林”和“系”任何一部分都沒辦法推出整個結構的意思,只有當前后兩部分結合在一起時才指清新、自然、超凡脫俗的女性或服飾。例(25)中“鹽”是指一種有咸味的無色或白色結晶體的無機化合物,只有當“鹽系”的兩部分結合在一起時才具有清淡感覺之義。
我們推測,這種語義的不同推測路徑很可能是因為“X”詞性的不同造成的。形容詞一般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質、狀態(tài)、特征或屬性,所以在形容詞進入“X系”結構中時,我們可以直接根據形容詞的字面意義推知整個結構的意思,如“可愛系”;而動詞和名詞進入“X系”結構時我們更多地是從“X系”整體結構中推知其意義,如“治愈系”“森林系”。
據筆者調查,當前使用的“X系”詞大致適用于表達下面幾種意義:
1.表示具有某種共同特點的人。比如“禁欲系男生”一般是指顏值高,外貌清淡高雅,個性沉默內斂,高冷的男性。“佛系青年”是指那些在快節(jié)奏的都市生活中,追求平和、淡然生活方式的青年人。這種表達是最常見的用法,還有“森系少女”“萌系蘿莉”“治愈系男神”等。
2.表示具有某種性質、風格的事物。比如“治愈系小說”是指那些能夠溫暖心靈的文學作品;“森系婚禮”是能帶給人清新自然的舒適氛圍的婚禮;“萌系動漫”,只要動漫作品中出現可以“萌”倒觀眾的女性角色或男性角色,皆可稱為萌系動漫。
3.表示具有某種共同特點的動作行為。如“佛系追星”是希望遠離紛擾,轉而追求一種心如止水,不動怒,不吵架,不控評,不反黑,一種愛與和平的追星行為。“佛系育兒”是孩子寫不寫作業(yè)家長都不緊逼,上不上補習班全看孩子的態(tài)度,在佛系家長看來沒有出息的人太少,何必那么痛苦。
4.表示對生活具有某種共同的生活態(tài)度或價值觀念。如“佛系人生”多是形容年輕人無欲無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切隨緣”為精神指導的生活態(tài)度。主要用于家居裝修的“鹽系時代”,指一種純粹、明朗、溫暖、簡約的裝修理念。
“X系”作為一個龐大的詞群,其成員個體特征由只表示人所具有的性格特點到指稱事物風格、動作行為、生活態(tài)度,進而表現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看出,它的使用范圍在不斷擴大,使用界限也日益寬松活泛,功能更是十分靈活,只要具有部分類似的特征,就可以稱作一個“系”。
認知語言學認為,構式形義關系的透明性跟語言結構的理據性有關。為了滿足人們的思維和表達需要而產生的“X系”詞群,也并非任意、無理據的結構,其生成具有必然的理據性。主要包括隱喻和轉喻、社會因素的壓制、模因的復制。
人類的認知能力就是由具體客觀的事物來認知抽象的事物和概念。認知語言學認為,隱喻(暗喻)和轉喻(換喻)都可以解釋為一個映射過程,隱喻涉及兩種經驗的相似性,轉喻只涉及一種經驗的延續(xù)性[3]167。也就是說,隱喻是基于兩種經驗的相似性產生,轉喻是基于兩種經驗的臨近性產生。“X系”結構構式義的透明性(可分析性)正是與隱喻、轉喻密切相關。我們認為,“X系”的低透明性構式與隱喻相關,其構式義由完形壓制而來;高透明性構式與轉喻相關,其構式義由與其意義相近的“X”推知而來。“X系XX”的構式義也是如此。
由隱喻主導的低透明性構式有“森系”“佛系”“治愈系”等。“森系”借用隱喻的認知識解,將森林清新自然,給人清澈澄凈感覺的特點,用來喻指具有清新自然,給人舒適感覺的人或事物。“佛系”中的“佛”本為宗教術語,但是佛系跟宗教沒有任何關系,有看破紅塵、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和人生態(tài)度。“治愈”本義為使恢復健康,其構式義為讓人感到平靜、舒暢的人以及他們的動作。由轉喻主導的高透明性構式有“萌系”“可愛系”“少女系”等,整體結構義可依據“X”推導。
語言中任何一種新結構的出現都是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新事物和新思想的產生人們求異心理的表達需要都會成為新生構式產生的必然前提。另外,互聯(lián)網為網絡新詞的產生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人們習慣于在網絡環(huán)境中使用更簡潔、輕松的表達方式,而網絡無疑為新生詞的合理性提供了一個檢驗場所。只有意義和結構都符合人們的表達需求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新構式才能保留下來并進入語言系統(tǒng)中。
“X系”詞表示具有某種共同特征的人或事物的用法來自日本,如“森林系”“鹽系”“妖精系”“治愈系”等。因其結構簡單、表述輕松詼諧的特點,迎合了年輕人追求時尚和力求標新立異的語言心理,而受到國內年輕人的追捧。這些詞開始流行于網絡并廣泛使用,進而復制衍生出一系列類似詞,具有了較高的能產性。
對這一新興的修辭表達,我們還可以運用“模因論”來理清“X系”的發(fā)展歷程及其修辭動因。李宇明在《語法研究錄》一書中提出了“詞語模”概念,他認為,“大多數新產生的詞語,都有一個現成的框架背景,這一框架就像造詞模子,能批量產生新詞語,并使其產生的新詞語形成詞語簇;詞語模是具有新造詞語功能的各式各樣的框架。這種框架由‘模標’和‘模槽’兩部分構成。模標是指詞語模中不變的詞語,模槽指詞語模中的空位”[4]2。“X系”結構正是由模標“系”和模槽“X”兩個框架結構構成,這就為其廣泛復制提供了可能性。
語言模因的傳播可分為“內容相同形式各異”和“形式相同內容各異”兩種方式。后者又分為同音異義橫向嫁接、同形聯(lián)想嫁接和同構異義橫向嫁接三種[5]。根據“X系”結構的傳播方式,毫無疑問,其屬于“同構異義橫向嫁接”,其語言和結構未改變,只有“X”的內容發(fā)生改變。當“鹽系”這一模因出現時,人們根據其框架結構復制出“砂糖系”“醬油系”“醋系”等詞語;當“佛系”這一強勢模因出現時,我們復制出“道系”“儒系”“法系”,這正是模因復制傳播的路徑。值得注意的是,模因在其復制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變異,“X系”模因在復制過程中產生了“X系XX”框架結構,形式和內容上都發(fā)生了變化,但是兩者之間仍保持了模因固有的性質,有相當的共性特征。
本文從“X系”詞群入手,探討了新生詞“X系”詞群的用法。從語義上來說,該結構表示某種共同的屬性特征,可用來指人、事物等。其句法功能也十分靈活,表達多樣。而模因的廣泛復制和構式框架的形成為其存在與流行提供了可能性,迎合了人們的語言心理。“X系”得以在現代漢語中固化并廣為流傳,正是以上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我們相信,其發(fā)展前景依然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