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的形成和發展,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用發展的眼光評價學生。評價的方法是多樣的,恰當的評價對學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評價需要教師用一雙“愛”的眼睛,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
關鍵詞:教學評價;小學生;發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4-007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4.065
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評價,好的評價會促進發展,壞的評價會影響心情,小學生也不例外。蘇霍姆林斯基說:“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彼哉f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創造良好的氛圍。品德課評價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求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評價不僅在課堂中,還伴隨學生發展的全過程。
一、讓學生愛上你的課——創造尊重的和諧氛圍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尊重是師生之間建立彼此信任,構建一個寬松教學環境的前提,尊重往往會創造出更加和諧的氛圍,有利于學生發展。在教學《我的家》一課時,由于班里有單親和離異家庭的孩子,他們可能不愿意在班里將自己的家庭情況說給其他同學聽。因此,在“說說我的家”的活動中,我采用讓學生將最想說的話用“寫一寫,畫一畫”的方式表達出來的方法,幫助他們打開那扇不愿開啟的“窗”,說出自己的心里話,更好地達到教育的目的。
教育沒有愛就像池塘沒有水一樣,課堂上教師要本著尊重的原則去評價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讓他們在和諧的氛圍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
二、讓每朵花兒都燦爛——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有思想、有生命的個體,學生在學習態度、生理特點、心理特點、興趣愛好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異。因此,以促進每個學生發展為目的評價,就不能用單一的尺度來衡量所有的學生,教師更要看到每個學生學習前后是否有進步,即使是一點點進步,也是一個新的關鍵點,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一關鍵點,給學生以鼓舞。
課堂中有幾個同學性格比較內向,基本上不怎么回答問題,偶爾遇到他們比較有把握的問題時,才會小心翼翼地舉起手來。我便及時叫他們回答,并對他們進行表揚。再如,有些同學經常不做課前準備,在我提醒之后,他們不僅會積極地準備,還興奮地告訴我:“老師,我完成了××任務。”我便在課堂上大加表揚,促使他們在以后的課堂中積極性更高。留心關注每位同學,用心對待每位同學,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我們就會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
三、讓學生甜在心里——評價和教學內容相統一
教學評價要與教學內容相統一,根據課堂內容的不同,我們可以設置不同的評價方式。比如說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可以采用小組評價的方式,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培養他們不服輸,不甘于人后的性格。
品德課程倡導采用多元、開放性的評價。評價目標、內容、手段和方法,要從單一、封閉走向開放、多元,評價過程也要從片面追求兒童的學業成績,走向關注兒童的全面發展。多元化評價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人”的位置上,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自我評價和為他人評價的主體作用。
(一)學生為主體的參與性評價
兒童在活動中的參與程度,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評價,如是否為活動付出了努力,是否積極地思考問題,是否將自己的思考付諸行動,是否能夠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生活的體驗等,這些都可以通過互評來進行。互評的方式可以是組內成員之間,也可以是組與組之間,比如說每天的課前準備、積極回答問題、紀律方面等可以讓組內同學互相評價,小組合作的效率、展示的形式和結果等都可以由各組之間互相評價。
(二)依據學生特點的分層性評價
孔子在早期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教學需要因人而異,教學評價也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比如說對于成功解決問題的學生,可以說:“你是一個善于動腦、勤于思考的孩子?!睂φ谒伎紗栴}的學生,可以說:“聰明的你只要想一想,就一定能解決?!倍鴮τ趯W習有困難的學生,我們不要給予批評指責,而要積極地鼓勵他們,可以說:“你能站起來和大家交流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沒關系,慢慢來!”這些看似簡單的話語,不但能使學生自主參與,而且樹立了他們的自信心。
(三)激發學生興趣的情感性評價
品德課程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而學生的情感體驗伴隨學習的全過程,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和效果等,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穩定,恰如其分地表揚和贊賞,能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和動機,充分發揮評價的鼓勵作用。在課堂中可以采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比如“比比誰的腦筋轉得快!”“你的想法真有創意!”“你真是一個會學習的孩子!”當然,我們的語言不能太空泛,要根據學生回答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評價,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和提升。如田老師在講《誠信是金》一課,當學生講到宋慶齡的故事時,老師及時評價總結:“名人之所以偉大,不僅在于他們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們的人格?!边@樣的評價不僅能夠體現出教師的智慧,更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
著名學者麥克萊爾指出:“評價不僅是記錄學習的工具,也是促進學習的工具。”它就好像一部發動機,會給我們的課堂增加無窮的魅力,必將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動力源!
參考文獻:
[1]劉桂才.品德與生活課程中多元評價的嘗試[J].新課程(小學),2016(6).
[2]劉立群.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的評價策略[J].教育科研論壇,2010(6).[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劉玲(1985— ),女,漢族,山東淄博人,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