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略讀課文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擁有無法忽視的地位。初次登場的新編教材,同樣從三年級上冊開始,每單元基本編排一篇略讀課文。面對全新的思路與內容,需要教師改變以往的慣性思維,對教材進行仔細的研讀,重視對“略讀”概念的理解,實現有效的略讀教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略讀課文;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4-0107-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4.097
一、避免教學“兩極化”誤區,把握略讀概念
略讀就是泛讀,基本特點是“觀其大略,無需深入精研”,“重在考查學生能否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在略讀教學中,一些教師難免會出現“兩極化”的誤區:一種是教師對課堂全程主導、對內容“錙銖必較”,謂為過度精研;另一種則是對略讀課文走馬觀花,使得學生對課文一知半解,謂為過度簡略。造成這種現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未能全面把握“略讀”的概念。第一種“過度精研”的現象是沒有明晰“略讀”的概念,導致偏離了教學重點。第二種“過度簡略”的現象則是對“略讀”的概念解讀不深,只關注“略”字,產生了思維誤區。所謂“粗知文章大意”并不等于“一知半解”,而是側重培養學生提取文章主旨的能力,讓學生能夠通過對略讀課文的學習,有效提升自身語文素養與閱讀能力。精讀時,教師給學生纖屑不遺的指導;略讀時,給學生提綱挈領的指導,其目的在于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能夠自由閱讀。簡而言之,略讀課文應注重的是閱讀方法的應用與閱讀能力、習慣的培養,而其中所需的“閱讀方法”,則是從語文教學的“精讀課文”而來。
二、注重閱讀方法的遷移應用,做到以點帶面
“學生從精讀方面得到種種經驗,應用這些經驗,自己去讀長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單篇,不再需要教師的詳細指導,這便是‘略讀。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強調的便是讓學生將在精讀課文中學習到的經驗方法應用到略讀課文中去,要學以致用。例如:第一課《大青樹下的小學》,課后思考練習題就有明確要求“畫出有新鮮感的詞句和同學交流”。第二課《花的學校》,在文章內容上注重把事物進行擬人化的表達,對擬人化的字詞要求學生注意和理解。前兩課精讀課文的鋪墊,順理成章地要以第三課的略讀課文《不懂就要問》為基準予以應用的檢驗,需要學生將在精讀課文所學到的閱讀方法,應用到略讀課文中去,完成本課 “把有新鮮感的詞句畫下來和同學交流” 的要求。這也要求教師在教授精讀課文的時候,應注重本單元語文要素之間的聯系,點點結合、以點帶面,關注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的結合,重視其中明顯的聯系性。在講授精讀課文時,需側重相關的閱讀方法與技巧的指導,使學生將通過精讀課文積累的閱讀方法,遷移應用到略讀課文中去,才不致對略讀課文束手無策、偏離重點。
三、自主交流的教學方式,適當點撥的教師指導
略讀課更多的是對學生已知閱讀方法能否恰當應用,以及閱讀能力的一個檢驗,使之通過實踐操作后達到熟練應用的程度,提高文學審美的能力。這需要教師放開手腳,留出學生獨立學習的一隅,并以這種自主交流的教學方式為主,教師點撥為輔,做到相輔相成。教師的點撥起到把控課堂全局的作用,在學生自主交流的時候,根據具體情況,或在其停留文章表層時將思維引向文章深處;或在其遇到閱讀障礙處引導學生回顧以往的閱讀方法;又或者在其鉆牛角尖時引導學生思維變向等。以《不懂就要問》一課為例,教師可拋出關鍵問題作為教學主線,引導學生思考。如:太陽在文本中給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從哪里可以看到孫中山是好學的?以問題的設立,引導學生思考。之后大家交流閱讀心得體會,利用學生的交流來碰撞出新的火花,令他們開動腦筋,去閱讀和思考。也可讓學生在最后談談自身的感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對其閱讀審美能力進行升華。做到將課堂原原本本地交給學生自主思考探究。
四、抓住略讀課文基本任務,教學內容應取舍得當
精讀課文偏重教學內容的詳細指導,略讀課文要偏重理解大意,這更要求我們對教學內容有所取舍。有些教師對于部分生詞較多的略讀課文,擔心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無法掌握,便將重點放在字詞教學上;有些教師則對于文質兼美的略讀課文無法割舍,帶領學生逐句剖析。“取”不等于全取,“舍”不等于全舍。要學會抓大放小、有所側重。應該牢牢抓住略讀課文的三項基本任務:第一,初知文章大意;第二,交流閱讀感受;第三,重點賞讀。緊緊圍繞這三項進行略讀,課文的教學就不會出現“過度”的問題。對于生字詞,會意即可,也可利用讓學生查字典的方式,自主解決生僻字詞的問題。朗讀方面基本不需指導,以默讀為主要方式,對于文中精妙處可反復再讀。
當然,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才能夠使略讀教學更加精彩紛呈。從不同角度看,略讀課文還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需根據教師本身、教學環境、學生實際情況等多種因素,打造符合自身的有效教法。畢竟,略讀課文的根本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和方法,做到實際應用,以達到提高文學審美的能力,增強閱讀素養。
參考文獻:
[1]李德成主編.閱讀辭典[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8.
[2]葉圣陶、朱自清主編.略讀指導舉隅[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3]林大洋.略讀課文的教學價值和教學策略[J].教學研究,2012(11).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賈若楠(1991.5— ),女,漢族,廣東中山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