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如今,正是國內外文化相融合的關鍵時期,特別是在全球一體化進程不斷加速發展的前提下,越來越多的國內音樂學者開始意識到傳統文化特色在時代發展下的重要性。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即使我國在2001年為保護、發展、傳承中國傳統音樂而制定新的課程標準,但在高校傳統音樂教育方面仍出現許多問題。其中就包括,教育資源無法實現均衡分布,音樂課程被其他主科代替的教育因素等現實問題。
關鍵詞:傳統音樂;高校傳承;音樂教育
一、我國現代音樂教育問題
(一)現當代我國教育歷史背景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堅持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引領著人民群眾,通過此路線實現提高全國國民文化素質的目標。1999年6月,為把現有課程教學體系、內容進行改革和調整,繼而建立新的基礎性教育課程體系,中共國務院特此提出關于《提高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國十七大于2007年在北京召開,會議上進一步強調了要將從實際出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確立為社會發展奮斗的新目標。我國音樂教育也因為全國普遍推廣的新思路、新制度法規的實施下,展開了新的篇章。
(二)教學內容中西比例問題
20世紀50年代前,我國高校音樂教育在教育內容方面采取的是以西方音樂體系教育為主,即主流中心模式。到了20世紀50年代以后,高校音樂教育在教育內容方面的策略轉變為以主流中心為基礎,各民族音樂為附加部分,該方式被稱作“民族附加式”,從我國高校音樂專業的教育體系內容方面來看,中國音樂理論體系的很大一部分已經被西方音樂體系代替,而且在校內的音樂教育推廣內容中,也同樣出現比較普遍的現象。盡管中國傳統的音樂思想理論經歷過一段比較輝煌的時刻。但是由于近代科學文化發展的落后,導致了傳統音樂思想理論發展停滯不前,并沒有得到更好的補充與發展。因此,我們錯過了西方音樂理論文化飛速發展的18、19世紀時期。
二、中國傳統音樂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意義
(一)傳統音樂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具備的最基本三大功作用是:傳遞文化、保存文化并將文化進行活化展示到人們面前。從音樂文化教育來分析,如果要讓音樂文化得到更好的發展和延續,就必須要對音樂文化進行傳承,而教育就可以更好地做到這一點。比如,我國傳統音樂自古以來的發展歷程就具備一個很重要的音樂特征,唯一的學習方法就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傳播。音樂的學習區別于別的科目,不是單純依靠看書就可以得到好的成績,傳統音樂必須在人民之間口口相傳才會留下印記。
教育的三大特色之一就是活化文化,音樂文化也是其中的收益方。根據音樂文化存在的方式可以將其劃分為兩大類;儲存形態的文化和現實活躍形態的文化。所謂儲存形態的文化,指的是將音樂文化的具體知識依托到字譜之類的實物當中,并向世人展現音樂文化,以此達到實現音樂文化傳承的目的。例如;出土于河南舞陽的骨笛,乙編鐘和曲譜碣石調幽蘭等等。該文化的特點就在于它能夠巧妙地避免因為時間流逝而導致文化消失,可偏偏這種儲存方式它把文化保存在沒有生機的東西上,使得文化的現實意義就在無形中被流失了。
(二)中國傳統音樂在學校音樂教育中的影響作用
傳統音樂隨歷史而來,具有內容充足、背景豐富的特點。基本每一個中國人的成長歷程都曾深受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影響。在我國很多地區舉辦傳統的節日慶典時,傳統音樂會在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傳統音樂對于中國的節日活動來說不單是儀式與流程方面的安排,更是中國人在辦事原理上的習慣。在現如今由社會文化傳承和社會經驗傳遞組成的學校教育中,傳統音樂的作用顯得尤為關鍵,具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傳統音樂對于現代社會的作用主要有兩大不可忽視的方面;一是間接性、二是隱蔽性。經濟的發展無論是對于國家,還是時代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經濟發展的優劣,可以直接對學校教育的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分析到影響教育的性質和具體的發展方向時,政治因素還是對此的影響頗大。音樂文化主要是通過進入到人們的大腦改變人的思想觀念形態,從而實現對教育間接、潛在的影響。
三、結論
近年來,在中國的高校中音樂教育逐漸成熟和現代化,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但這個體系主要是基于西方音樂,音樂專業的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知之甚少。相互包含,相互作用是聯系在傳統音樂文化和高校音樂教育之間的紐帶,同時傳統音樂文化和高校音樂教育也是交融關系。由此可見,把傳統音樂教育帶入校園,使學生能夠更深入的學習和了解傳統音樂文化,同時也為了傳統音樂的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螢.新媒體時代非音樂專業大學生音樂鑒賞能力探究[J].藝術評論,2014 (07):133.
[2]周景春.高校音樂教育與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 (04): 85-89.
[3]婁雪芬.論高校音樂教育在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02):161-162.
[4]楊海源.少數民族地區高校音樂教育與傳統音樂資源[J].民族教育研究,2005 (01): 72-76.
[5]郭德鋼.論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內蒙古高校音樂教育[J].中國音樂,2010(01): 261-266.
作者簡介:肖宇陽,藝術碩士,助教,蚌埠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