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生是學習繪畫的必修科目,它為我們的創作提供堅實的基礎和源源不斷的靈感。寫生作為一種古老而傳統的繪畫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出現了忽視繪畫寫生的傾向,在這種不良的趨勢下,許多問題和隱患隨之而來。是否要重新正視寫生,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寫生;照片;必要性;莫奈;梵高;弗洛伊德
每當我去參觀畫展,重溫老一輩藝術家譬如靳尚誼先生、韋啟美先生等等的繪畫作品時,都會深深地沉醉于他們精湛的繪畫技藝和畫面中所傳達出來人物的精神風貌之中。我不止一次地問自己。就我的作品而言,坦誠地評價它,就是:像照片。這不僅是我個人,而是我們,所有生活在這個科技發達,攝影工具普遍的時代中的畫家們的通病。
一、圖片化現狀
攝影工具在現代社會可謂是相當普及了,就算是沒有專業的攝影機,隨身攜帶的手機也可以充當臨時攝影師。形形色色的圖片充斥著我們的視野。盡管這些照片的水準良莠不齊,但不得不承認圖片化時代已經全面來臨。當代的畫家與照相機之間的關系也悄悄地發生了角色互換,從過去的照相機功能模仿繪畫,變成了繪畫有意無意地模仿起了照片的效果。這種變化十分可怕,因為它使得我們眼睛看事物的能力退化了,漸漸喪失掉自己的觀察力,觀察力的缺失,可以說是畫家們的滅頂之災。
二、寫生存在的必要性
我們為什么要畫畫?因為我們對所看到的事物有感觸,并且想要將這種感覺表達出來。需要說明的是,并不是事物的全部都能吸引我們,在這其中無意義的內容已經被我們的審美意識自然過濾掉了,吸引我們注意力的地方我們則要尤其表現,這便是繪畫的意義之所在,即要有目的的表達和強調。其次,同樣的事物呈現在不同人的眼睛里,其樣貌和觀者的知覺可能大不相同,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也是藝術的可貴之處,它鼓勵截然不同的個體盡情地表達自我。以照片為模板的繪畫形式,恰好與我們繪畫所追求的這兩點完全相反。照片既是照搬生活的全部,又是抹殺個性的麻木統一,對繪畫的藝術性進行了徹底扼殺,所以才要如此這般的忌諱以照片取代寫生了。
只要人類對藝術還有追求,繪畫的生命就不會終止。而繪畫創作之本源,則是從寫生中獲得的。寫生訓練讓畫家的眼睛變得異常敏銳,形與色極其微妙的變化都有可能觸動畫家敏感的神經。可見,對事物美丑的洞察力何其重要,要訓練這種洞察力只能從長期的寫生繪畫中積累經驗,提高能力。從這方面看,完全依賴照片的繪畫幾乎等于畫家的自我放棄。
三、在寫生中獲得成功的藝術家范例
經過我的分析與思考,終于找到了新生代藝術家們繪畫技藝大不如前的癥結所在。如果我們依然勤勤懇懇地堅持寫生訓練,用眼睛去觀察一切事物,我們就可以把過去大師們的風貌繼承下來。藝術史上的中外畫家集大成者,無不走進生活,觀察生活,最終實現了自身感受與現實世界緊密結合的完美表達。
我們以藝術家個案進行一下深入的探討。
印象派的標志性人物,莫奈,他在晚年時不幸患上了重度白內障。那時他已經無法擁有正常人的視力,對于一個繪畫大師來說,幾乎是給他的藝術生涯畫上了句號。但莫奈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就此放棄,非但繼續畫畫,而且是堅持寫生。那時候的莫奈作畫會捕捉不同時節、不同氣候乃至一天的不同時刻里,花與水在光的閃爍和風的流動中,把這種稍縱即逝的印象復述到畫布上。就是在這樣艱難的寫生條件下,仍是誕生了《睡蓮》這樣偉大的藝術作品,成為美術史上公認的杰作。
荷蘭畫家梵高,一生苦難而短暫。《星空》創作于1889年6月。某個晚上,梵高在瘋人院的院子里,當他仰望星空時,突然看到夜空是如此奇特,令梵高暈眩而恐懼,難以忘懷,于是他畫下了這宛若夢中的情景——《星空》。這幅作品中,散發出前所未有的壓抑,黑云壓境的天空和大片的烏鴉已經昭示出死亡。總之,此時畫家、畫面和景象已經融為一體,使得藝術作品的表現力得到最有力的表達。在這其中,起到情感催化作用的便是畫家的寫生。
另外一位致力于肖像畫的英國繪畫大師,弗洛伊德,則是始終堅持寫生的又一典范。弗洛伊德所畫的都是他身邊熟悉的事物,他所認識的人,他的狗,他家的藤椅、盆景以及他的自畫像。弗洛伊德認為,他看中的不再是眼前模特的身體,他更像是一個用眼睛和畫筆去解剖人體的外科醫生,顏料色彩下滲透出來的是精神的無力。弗洛伊德已然將寫生升華成了創作,將個人的精神狀態與外部環境放在一起發酵,其作品也必然會給人強烈的刺激。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即便是天馬行空的當代藝術,也深深地根植于寫生之中。
四、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照片給我們帶來便利,但畫家依然要堅持寫生訓練,因為觀察能力只有從寫生積累中才能獲得。在新的時代環境下,我們要學會找到多種藝術形式共存的平衡點,發揚不同工具的長處,從而實現為藝術更好的服務這一目標。
參考文獻:
[1]朱伯雄.世界美術史[M].山東美術出版社,2006年版.
[2]李倍雷.西方美術史[M].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3]董強,陳丹丹.當代藝術[M].吉林美術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簡介:孫姣娜(1990.11.20),女,漢族,河北張家口人,職稱為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油畫語言與風格圖示研究,湖南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