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女性主義源于西方的進步主義,通常女性主義會被認為是一個單獨的意識形態(tài),實際上女性主義存在于很多需要深入研究的流派,本文通過解讀女性主義,發(fā)掘中西方女性藝術作品中的女性主義。
關鍵詞:女性主義;女性藝術家;女性意識
一、女性藝術家的覺醒
關于“女性藝術”這一詞匯不僅僅單指藝術家或藝術作品,首先應關注的是其背后女性主義的問題。女性主義,在牛津字典中所表達的含義為在性別平等的基礎上呼吁女性權益,所以有兩點值得注意,一為性別平等,二為女性權益,從性別平等的角度出發(fā),性別平等不代表性別相同,女權主義在此基礎上強調的是要尊重女性與男性的差異性。
隨著女性主義不斷深化,女性主義藝術也逐漸得到關注并深化完善,女性藝術家不再一味地盲目追求地位和權力上與男性平等,而是用藝術家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來喚醒女性的自覺意識,將女性獨有的細膩、溫和與脆弱的情感在作品中表達出來。
二、西方女性藝術作品風格的轉變
最初在藝術史領域提出女性問題的女性主義學者琳達·諾克琳,她在1971年發(fā)表的《為什么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中指出,一些人試圖采用了背景的稍微轉移和肯定,認為女性藝術具有一種不同于男性的“偉大”因此主張一種獨特的和可辨認的女性風格,但是很多例子中,女藝術家似乎更接近她自己的同時代的其他藝術家,而非女性之間相互接近。比如活躍在17世紀卡拉瓦喬畫派的女藝術家阿特米謝·簡特內斯基,就像在《蘇珊娜與長老中》可以看出蘇珊娜對于長老無理要求的嚴詞拒絕而不是像其他男性畫家?guī)в猩榕c性暗示的描繪,但整體依舊運用了現實主義卡拉瓦喬式風格。
19世紀20年代,喬治亞·奧基芙的繪畫作品成為美國繪畫的代表之一。那些花朵微觀、巖石肌理變化,海螺、動物骨頭以及荒涼的美國內陸景觀表達了一種新的優(yōu)美的繪畫語言。奧基芙把花朵無限放大進行剖析,展現出細微的皺褶與肉感,看似在彰顯女性人體隱秘部分,實則是女性自覺意識的復蘇。
女性主義運動在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迅速波及到人權運動和學生解放運動中,最重要的課題就是主張“女性意識的覺醒”,強調女性性別特征。隨著女性主義與各種關于女性項目的日趨成熟,芝加哥的重要的大型裝置藝術作品朱迪·芝加哥的《晚宴》完成了向1038個西方神話和歷史中著名的女性致敬。
《晚宴》的誕生對于西方女性主義有里程碑式意義,葛內塞爾達·波洛克在1988年曾提出:“女性主義實踐一定要堅持下去……特別是女性也創(chuàng)作了同等優(yōu)秀的視覺作品時。它創(chuàng)造了一種全新的觀察方法和策略形式。”女性藝術家不愿只作為男性筆下的表達符號,于是需要通過自我意識覺醒建立一個詮釋女性意識的真實而美麗的世界。
西方的女性主義藝術是建立在女性主義運動而存在的,后期的女性主義者用“后現代主義”哲學中的“解構主義”主張“消解中心”的觀點作為方法論來顛覆男性霸權,女性主義藝術都籠罩在一層政治運動之下,帶有強烈的戰(zhàn)斗意味,于是,當觀者看到女性藝術作品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女性主義本身的意義和思想。
三、中國女性藝術作品的表達
雖然西方現代女性主義思想已進入中國,但是中國現代女性藝術沒有西方的語境前提,所以更多的是將性別作為最基本的劃分,女性藝術家更多的是展現女性心理情感以及感性的部分。
80年代成長起來的中國女性藝術家在藝術形式觀念受到西方影響之后,將西方繪畫中的形式與個人經驗結合起來,她們的作品中有自我內心世界的關照與跡象。2002年女藝術家喻紅的《目擊成長》系列中有自傳性質,她將個人意識發(fā)揮到最大限度并著重強調自我的小世界,將女性懷孕到生產再到孩子成長的過程用畫筆展現出來,生活發(fā)生了各種各樣的故事。它們成了喻紅作品的主題。
中國女性藝術家形式表達也相對柔和、含蓄,帶有明顯的女性特征。多用線、棉花、布料、羽毛等看似柔軟實則堅韌的藝術材料。裝置藝術家林天苗最初以家庭用品和其他日常物品為表現手段,用白線纏繞在物品的基底上,表現出對女性生活和瑣事雜物的反思。在她著名的裝置藝術品《纏的擴散》中可以看到,這些平淡瑣碎的材料在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中散發(fā)著靈性的光輝。
四、總結
女性藝術家要在風起云涌的藝術世界立足是非常艱難的,社會賦予女性的往往是沉重的枷鎖,而她們想要掙脫這枷鎖注定如同諾克琳所說,同時與內心的自我懷疑和內疚的魔鬼搏斗,與外在可笑的或優(yōu)越感的鼓勵抗爭。
女性主義是當代活躍的社會力量,它推動了社會的全面進步與發(fā)展,將女性與男性置于同一平等位置,這使女性藝術家更有話語權,她們在藝術作品中展現了豐富的自我表現力,但是,創(chuàng)造偉大的藝術的過程必然是一段孤獨的旅途,無論是誰,都需要勇敢地挑戰(zhàn)并踏上這條沒有歸路的征程。
作者簡介:鄒臾含(1994年-),女,漢族,黑龍江雞西人,碩士,四川美術學院人文藝術學院藝術管理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