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中外繪畫藝術中動物形象的表現方式與發展方向進行探討。主要從表現動物本真形態面貌、動物形象的象征性、利用動物形象揭露和批判現實、人與動物共同生存以及分析當今環境下動物題材在繪畫創作中如何表現等五個范疇進行了舉例分析和觀念總結,并就動物題材在未來的繪畫創作中如何進行深度挖掘給出建議。
關鍵詞:動物形象;人與動物關系;繪畫創作發展
在繪畫藝術漫長的體系中,人物畫類型由于關注人類本體的外在形貌與內在精神描繪,深得關注。風景畫和靜物畫亦被廣大人民和藝術家青睞。而以動物為主體的繪畫作品,相比顯然挖掘得沒有那么深入,動物形象在繪畫藝術作品中長期作為一種陪襯出現。
隨著時代的發展,動物題材慢慢走進藝術家的視線,逐漸成為藝術創作的主題,通過各種表現角度,協助著藝術家們表達對社會的態度與思考。
一、表現動物原本形態面貌
丟勒的《野兔》是美術史上的亮點之作。像這樣只把單獨一只動物作為一幅作品主題的形式,在之前的歐洲繪畫史中是非常少見的,而丟勒就是以其豐富的自然科學研究為支撐,運用精微的觀察力和精湛的繪畫技巧,挖掘了一只野兔,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個體在這世間的存在意義,同時這也體現了人性的光輝。
五代畫家黃荃的《寫生珍禽圖》、齊白石筆下趣味橫生的蟲與蝦、藝術大師黃胄筆下的毛驢,都是出于畫家本著對自然的好奇與尊重的態度,長期不懈地對各種動物的本真形態進行細致觀察,并堅持寫生創作,才能把這些動物表達得生動活潑、栩栩如生。
二、動物形象的象征性
由于動物形象具有特征明顯、構成簡單、易塑造的優點,是作為藝術表達上的理想媒介。而在表達上也常會以象征和擬人化的藝術手法,來詮釋藝術家想要表現的事物,從而傳達了一種遠超動物自身的意義。
《西游記》里的角色正是以大自然中的動物作為原型并加以擬人化處理。劉繼卣先生在連環畫《鬧天宮》中塑造的孫悟空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這個富有反抗精神的神話英雄形象,是作者反對黑惡勢力的集中體現,也將永遠激勵著人們不畏艱難的勇者精神。
國外的藝術家如達利、畢加索等人,也常在自己的繪畫作品中選用動物形象并將其變形、夸張,用藝術的象征化手法,來表達個人情感、社會現象以及某種精神。
三、動物形象揭露社會現實
藝術家為了表達自己對現世生活的態度和不滿,亦或是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往往喜歡借助動物形象在畫面中表現。
繪制于莫高窟第257窟內的九色鹿本生故事壁畫,通過講述古印度傳說中的九色鹿救人與被救者背信棄義最終獲得悲慘下場的佛教故事,表達了對誠信與忠貞的贊美,也批判了現實生活中言而無信、不懂感恩的行為。九色鹿其實就是藝術家表達對誠信美德的肯定的象征符號。
四、動物與人類共同生存關系的表現
藝術家會就生態學、社會學、美學范疇進行深度思考,通過把人與動物形象在同一個畫面中表現,傳達出和諧共生的美好狀態。
龍力游的每一幅草原作品,都會十分清晰地讓人感受到人與動物的相處是那么寧靜祥和,充滿了藝術家對自然、對和諧美好生活的向往。林風眠所作《抱貓仕女》,通過對生活典型瞬間的捕捉,演繹了動物與人之間親密信任的關系。在西方繪畫藝術中,喬舒亞-雷諾茲的《鮑爾斯小姐與狗》也描繪了類似的感情。
五、當今大環境下動物形象在繪畫創作中的表現分析與研究
當今社會,動物養殖成為產業化的模式?,F代生活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使自然界的動物面臨生存環境惡劣甚至滅絕的危機。都市人的情感孤獨與對寵物的依賴等。這些主題都值得藝術家們去挖掘去表現。
池穎紅在一系列以鳥類表現環保主題的油畫作品中,用巨大的鳥的瀕死狀態,控訴著人類為滿足自身的需要而無情的破壞著自然界。
曾梵志創作的《老虎》,如荊棘般的亂筆線條橫跨畫布,后面一只若隱若現的老虎正在怒吼,似乎在就人類恣意破壞自然與野生動物生存環境的問題進行責問,引人深思。
還有一些藝術家把某種動物形象作為象征符號,用來暗示現代人的孤獨、情緒的傳達以及某種愿望,亦值得我們在當下進行反思。
六、在未來的藝術創作中如何就動物題材進一步挖掘?
當今,環保、資源、共存已經是人類生存的首要問題,人與動物的關系也成為大家密切關注的主題。顯然,緊貼時代現象,關注人和動物間的關系與情感狀態,是未來動物題材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前提。
其次,面對動物時,我們應當從生態學、倫理學、社會學及美學等多重角度給予研究和欣賞,藝術家需要具有獨立的思維判斷和思想主張,絕不可做別人的“傳話筒”。
最后,如何尋找更多新穎的創作表達方式?我認為還是應該立足當下,不斷向本民族文化精華和傳統中去汲取養分,并積極結合其他有關動物主題的藝術經典作品,如傳統紋樣、年畫、雕塑、版畫作品等。這些均是保證我們藝術的民族性和無窮生命力的精華所在。
綜上三方面內容去踏實不懈地進行藝術探索,相信會是未來動物題材繪畫進一步發展的助推力。
參考文獻:
[1](法)阿爾貝特.敬畏生命[M].施韋澤.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版.
作者簡介:鄭洪強(1988.5.7),男,漢族,山東濟南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藝術的平民性,中央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