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眾文化是人們工作之余,自我參與、自我娛樂的社會性文化。而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生活質量也在不斷提高,而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有了新變化。所以作為群眾文化的管理部門,也應加強自身的群眾文化建設,也使先進的群眾文化滿足于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生活需求。但群眾文化管理部門在進行群眾文化的建設過程中,也應使群眾文化建設符合當前的發展形勢、保障傳統文化活動的地位,以使群眾文化的建設不僅能夠滿足于群眾需求,也能夠使群眾文化建設得到發展。
關鍵詞:新形勢;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
引言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提高,人們也在追求精神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的精神生活質量的提高,也離不開良好的群眾文化建設。只有優質的群眾文化形成,才能使群眾的精神生活有所保障,同樣良好的群眾文化,也會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起到一定積極作用。通過良好的群眾文化建立后,群眾不僅在物質生活上有保障,而在精神生活中也有了保障。但群眾文化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過程,而是需要相關群眾文化建設者,通過不斷的努力,才能夠使群眾對精神生活有所追求,并改善自身的精神生活質量。本文對群眾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進行分析,在調研分析現階段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追求的基礎之上,結合本地的地域特色,設計出與之匹配和銜接的文化工作發展方略。希望為早日實現社會主義提供參考。
一、新形勢下把握機遇,群眾文化多形式、多樣式
近年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國民文化活動愈加豐富,正逐漸向著多形式、多樣式發展著,我們應積極吸收外來的新進文化經驗、優秀的活動發展方針,與自身的群眾文化活動相結合,使其蓬勃發展。群眾文化是使得我們的社會文明不斷發展的重要因素,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民族文化精神,促進其發展。我們在新形勢下的發展群眾文化過程中,要以我們的群眾文化特色作為發展基礎,全方位發揮其魅力所在,以滿足我國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結合當地文化特色發展多形式、多樣式的群眾文化,比如音樂活動、廣場舞、合唱藝術等文化藝術表演活動。在開展以下活動時,不僅僅需要我們做好文化節目的宣傳工作,不能只追求面子工程,更要以人為本,從群眾利益為出發點,積極結合民眾意愿。同時不斷創新活動內容,逐步提高藝術水平,做好導向模范。
二、群眾音樂文化活動
音樂文化作為一種情感表達的藝術形式,通常被作者賦予豐富的情感,或悲歡、或離合、或熱忱、或激情,聽眾在優秀的音樂作品中感受來自作品的魅力,和演奏者達成精神上的共鳴。無論是船工的號子、舞臺表演的流行歌曲、還是演奏廳里的古典音樂都是音樂文化藝術的傳播形式。
積極健康的音樂能潛移默化地影響群眾,在提高群眾文化素質的同時傳播“正能量”,推動社會整體朝著文明、和諧的方向發展,對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積極的影響。
縱觀整體發展情況,仍然存在普及程度參差不齊、參與缺乏廣度、各級政府引導力不足等問題。近年來,國家對國民精神文化建設日益重視,但有的地方政府對群眾音樂文化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從目前的群眾音樂文化活動來看,大多是群眾自發性行為,缺乏規范引導,相關政策支持不足,導致群眾參與范圍有限,群眾音樂文化活動發展相對緩慢。
三、群眾廣場舞文化活動
廣場舞是以一種較為常見的文化活動形式,隨著社會經濟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越廣場舞是人民群眾喜愛的舞蹈表演形式,不僅具有鍛煉中老年身體條件的作用,也是一種重要的精神文化享受形式,群眾可以通過參與廣場舞獲得展現自我的機會,特別是對于退休的中老年群體,廣場舞可以幫助極大豐富中老年的文化生活和社交需要,重新找到生活的樂趣,有利于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緩解我國老年群體社會精神和心理教育的壓力。同時,廣場舞的流行范圍越來越廣泛,已經在我國范圍內形成了獨特的民間文化,成為了我國群眾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環節,并其他舞蹈形式相融合,對調動人們的社會生活的熱情具有重要意義。
廣場舞是有廣大人民群眾自發形成的舞蹈表演形式,源自于人民、服務于人民,其表演形式和內容等因素都源自于民間,是群眾文化的重要的展現形式之一,是群眾智慧和文化追求的體現。廣場舞在其自娛性的基礎上,展現了群眾文化、民間藝術的魅力,是廣大人民群眾個性表達和自我展示的重要形式。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一直重視對群眾文化的發展和引導,廣場舞的創新和發展具有我國群眾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體現,且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四、群眾合唱藝術活動
我國社區文化建設主要集中在環境文化建設、科教文化建設以及文體文化建設三個方面。在環境文化建設中,注重社區基本環境、衛生和治安的建設,為構建文明社區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圍。科教文化建設主要集中在對科學知識普及等方面,通過文化熏陶提升社區居民的文化素養。文體文化建設主要是為居民建立良好的文藝體育活動場所,為居民開展文藝體育活動提供平臺,從而提升社區居民精神生活水平。而群眾合唱的出現,可以調動全體居民的參與性,使社區文化建設更加完善。
合唱藝術在群眾文化建設中具有較強的優勢,可以調動全民的參與性。群眾合唱利用音樂將社區居民匯集到一起,推進社區文化建設開展和提升。首先通過群眾合唱開展社區活動已經成為一種常見形式。其次,通過一定的表演和群眾合唱可以調動全員的參與性。與其他文體互動相比,群眾合唱涉及人數更廣,受眾更多。在現代社區文化建設中通過合唱來紀念重大事件具有寓教于樂的意義,所以群眾合唱在社區文化建設中能夠豐富文化內容構成。
在群眾文化建設中,開展群眾合唱不僅可以普及音樂知識,同時通過音樂這一載體能夠提升社區美育以及審美能力。合唱過程中會涉及多聲部,要想保證合唱效果,就必須實現對各個聲部的控制,并在情感、音量上實現良好掌控,最終保證各聲部之間實現協調,從而將完整的藝術形象呈現給觀眾。合唱隊員在表演過程中會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歌曲中,在表演過程中感受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精神情感層面的升華。另外,在合唱過程中有助于提升群眾的音樂素養,鍛煉其音樂表演與鑒賞能力,從而促進群眾實現全面發展。由于合唱曲目多半需要采用較強的技巧性和藝術構思來表現感人至深的藝術韻味,不僅帶給觀眾美妙的音樂表演,讓演唱者全身心投入、情緒飽滿,而且也陶冶了其情操。
五、打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和充分發揮群眾文化的各種功能
文化環境的優良與否,決定了藝術文化表演在群眾文化里充當的角色,甚至關乎我們是否能真正取得理想效果。第一,務必保證文化環境的優越以及活動場地的舒適,在此基礎上進行文化活動的開展,效果顯著,更能深入人心,提高大家的謹慎境界,可以選取諸多文化館、藝術館等地點開展。第二,逐步提升群眾的參與熱度,鼓勵群眾參與到活動當中,接受文化教育,以增加文明藝術程度、提高文化藝術審美高度、完善群眾之間相互關系、廣泛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第三,以諸多群眾文化活動為載體,豐富群眾的空閑生活,提高社區文化活動,促進鄰里之間的關系,為社會和諧做出應有的貢獻。
六、結束語
群眾文化工作是黨所領導的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中的重要一環。當前,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于精神文化的追求越來越高。文化部門任重道遠,只有深入了解到群眾的文化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才能真正滿足群眾的需要,實現文化強國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旭.群眾文化活動中表演藝術的實踐探究[J].大眾文藝,2018(12):8-9.DOI:10.3969/j.issn.1007-5828.2018.12.007.
[2]孫青.群文化活動中的表演藝術的實踐探究[J].中文信息,2019,(1):259.DOI:10.3969/j.issn.1003-9082.2019.01.228.
[3]陳蕾.表演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融入[J].中國高新區,2018(20):296-297.
[4]金紅日.群眾文化活動中表演藝術的實踐研究[J].參花,2017,(19):155.DOI:10.3969/j.issn.1008-8407.2017.19.096.
[5]張瀾.群眾文化活動中表演藝術的實踐與思考[J].北方音樂,2016(13):70.